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我国近10年的安全文化研讨概况 - 安全文化基本理论

来源:转载2023/2/8 17:34:30

浏览:(116)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我国近10年的安全文化研讨概况 - 安全文化基本理论 ,来自安全文化。

      我国安全文化建设正朝着健康、广泛、深入、务实的方向发展,特别在宣传、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上,出现了某些创新:使安全生产工作在精神领域发现了新动力,在智力上找到新支持;在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上,预防事故方面,坚持两手抓;通过提高职工和全民的安全意识,科学的思维,规范的行为,采用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的途径来抓;拓展了安全的领域,从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领域,凡有人生存和活动的地方都要抓好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把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看成是落实江泽民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精神的体现;把安全文化看成是关注人本、珍惜生命、关爱人民、尊重人权的大众安全文化;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极大提高,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等等。这些创新观点和理念已成为当代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的新动力、新源泉。我国安全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认为,21世纪是我国安全文化发展、繁荣的新时代。

      虽然,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召开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后评审会”上提出了所有的核电站运行都需要“核安全文化”(Nuclearsafetyculture),但核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内涵是鲜为人知的。此间,我国安全界的专家、学者从事安全文化的探索和研讨,也留下了光辉历史记载,显示了中国人的创新和智慧。

      1990年前,我国工业界受20世纪10年代兴起的企业文化(公司文化、社团文化)理论的影响,有人源于当时流行的新兴的管理理论,试图在安全管理上,寻找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1991年秋,四川省铁道部眉山车辆厂开展了“企业安全文化”研究试题,并有学者在1993年发表了《论企业安全文化》的文章,提出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

      1992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的INSAG-4:《安全文化》小册子,由我国专家翻译出版,这里所指的“安全文化”的概念和定义,得到核工业界及世界原子能电站行业的工人和共识,对我国安全文化研究与探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学者认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安全文化是特指的核电行业安全文化,但它的内涵和思路应该是工业或产业(企业)安全生产的典范,是值得学习和推广的成功经验。

      在1990~1992年,我国的安全科学领域与安全减灾领域的学者、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领域深入探讨了安全与事故中的风险,人为失误和灾害(人为的与自然的)的控制,以及对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安全意识、安全思维、安全行为及安全价值观,同时也开始研究安全文化对人深层次的影响和开发的特殊作用。

      1993年4月,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中国安全科学》编辑部与《警钟长鸣》报社决定开辟《安全文化》栏目。此时提出的安全文化是大安全观的安全文化,而企业安全文化包含其中。

      1994年1月,国务院核应急办召开了核工业系统安全文化研讨会,在我国首次高层次的研讨和传播“安全文化”并编辑出版了“安全文化”《论文集》,对我国安全文化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4年6月,劳动部长李伯勇在“安全生产报”创刊号上撰文,《加大安全生产宣传的力度,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号召安全生产管理干部和劳动保护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安全文化”。从此,“安全文化”在全国劳动安全卫生界开始产生影响,一些主管安全工作的高层领导也开始研究安全文化。

      同年8月,劳动部在天津召开“全国职工安全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决议“要把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看成是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并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

      1994年8~10月,广州铁路集团召开了“大安全文化研讨会”;山西太原劳保学会在太原召开了安全文化学术报告会;在同年8月由劳动部安全生产管理局及中国劳保学会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管理、法规研讨会上,安全文化已成与会者的热门话题,一些工厂、矿山开展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实践活动。

      1994年12月,中国第一部安全文化著作《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沛瑶为该书题词“普及安全文化知识,提高人民安康永平”,劳动部李伯勇部长为该书作序。该书是我国首次集知识性、科普性、创新性、历史性及趣味性为一体的大众安全文化读本。

      1995年1月24日,国务院邹家华副总理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话会议上号召:“要加大安全生产宣传的力度,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强化全民安全意识”。

      1995年以来,各种形式的安全文化研讨会、报告会、学术会、国际交流会、专题研讨和研究报告会等,在全国各地不断举行,形成了学习安全文化知识,了解安全文化建设和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热潮。

      1995年4月,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警钟长鸣》报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铁路集团等单位,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首届安全文化高级研讨会”,来自全国科技界、工业界120余名专家、学者对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及实践进行了交流,得到劳动部、人事部、国务院核应急办、公安、机械、航空、兵器、船舶、核工业、地矿、交通、铁道、卫生、华工、纺织、中华全总等部委的支持,还有中国的消防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环境保护协会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代表参加会议。劳动部李伯勇部长专门为会议发来贺电:“安全文化研讨会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重要的影响,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安全文化的发展”,同时提出了“安全文化是我国安全事业发展的基础”的思想。

      会议通过了给国务院的《中国安全文化发展战略建议书》。反映了120余位专家、学者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的心愿和为推动对我国安全文化建设,为人民和社会创造更加安全、更加舒适更加文明的环境和决心。
      5月16日科技日报全文刊载了《中国安全文化发展战略建议书》,在全社会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大众更加关注安全生产和安全文化建设。

      1996年5月,劳动部召开了“中国劳动安全卫生迈向21世纪研讨会”,安全文化作为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劳动部王建伦副部长对安全文化建设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素质,营造“以人为本,珍惜生命,关爱人、保护人”的安全文化氛围。表明安全文化的观点和理论,影响了国家政府粗主管安全生产的高层次官员。

      1996年4月根据劳动部李伯勇部长对宣传安全文化作了重要指示:“安全文化宣传得很好,最好再深入些,使职工既能理解,又能把安全在思想上扎根,行动上贯彻,具有一定的安全文化素质”。我国安全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编著了《中国企业安全文化活动指南》,又气象出版社出版,介绍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方法、作用及意义,推荐了自贡硬合金厂、铁道部资阳内燃机车厂、皖北矿区、大亚弯核电站、金陵石化公司、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劳动局、燕山石化公司等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及其活动的成功经验,为推动全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4年至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卫生学术研讨会,每年举行一次。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均把安全文化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作为大会主题之一,已形成了共识并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安全文化专家、学者、每年均有一次安全文化学术及实践交流切磋的盛会。

      1997年5月20日,在甘肃省白银市,由劳动部安全生产管理局和国际劳工组织(ILO)北京局联合召开了“国际安全文化专家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ILO官员、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知名安全文化学者、专家50余人,对国际上安全文化的理论及中国安全文化研究课题成果,进行了首次评价和交流。

      1997年6月6日,中国安全文化研究会筹委会专家组提出了《关于制定“21世纪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纲要的建议》,并公开发表在ScientificAmerican中文版《科学》杂志上。该“建议”提出8个方面的行动目标和任务:
      1、树立跨世纪的大安全观,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
      2、创造符合国际共识的安全文化宣教新模式,强化大众安全意识;
      3、完善安全减灾经济与优化控制模式;
      4、大力发展中国安全与减灾科学技术;
      5、强化中国安全与减灾综合管理及立法体系建设;
      6、中国及需安全减灾产业发展;
      7、国家安全文化建设重点之一:城市综合减灾;
      8、国家安全文化建设重点之二:企业安全文化。
      每个方面都有背景、目标、行动三部分组成,有依据,有方向,有对策。

      1997年7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中国地质大学等四个单位,在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召开了“中国安全文化推进计划专家座谈会”。劳动部李伯勇部长给会议发来贺信,他在信中强调:“如今安全文化的影响已超出了工业文化的范畴,开始深入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城市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居家安全文化,校园安全文化等。我十分赞同大安全观,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安全文化是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成为大众自觉行为的有效途径。”
      1995年以来,《警钟长鸣报》、《安全生产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科技日报》、《中国环境报》、《中国青年科技报》、《中国科协报》、《北京晚报》、《新闻出版社》、《工人日报》、《北京消防报》、《中国报纸月刊》、《北京青年周刊》、《中国减灾报》、《中国华工报》、《中国文化报》、《北京劳动报》、《四川劳动报》、《天津劳动保护报》、《安全为天报》、《中国安全科学报》、《劳动保护》、《浙江劳动保护》、《安全教育》、《安徽省劳动安全与卫生》、《安全》、《现代化》、《中外企业文化》、《中国科技信息》、《上海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广东劳动保护科学技术》、《江苏劳动保护》《劳动保护工作》、《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安全生产》、《劳动安全与健康》、《武汉劳动安全》、《地质勘探安全》、《职业安全与卫生信息资料》、《兵工安全技术》等50余种报纸和文章,成为劳动安全系统和产业安全界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的宣传阵地和安全文化特点媒体。

      1995年以来,继“全国首届安全文化高级研讨会”后,安全文化首期讲习班在江西省九江劳动部培训中心开学,300余学员踊跃参加。此后,在成都、天津、北京、太原、沈阳、南京、哈尔滨、长舂、厦门、深圳、鞍山、上海、北戴河、桂林、福建、海口、广州、北海、昆明、南昌、西宁等省市和兵工、铁路、机电、船总、建设、纺织、汽车、钢铁、化工、冶金系统等十几个部委、总公司分别以报告会、培训班、研讨会、师资班讲座等形式传播安全文化。

      与此同时,安全文化的宣教工作也推动了各行各业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功经验。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企业的权利和责任的加大,时常经济的建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员工对安全、健康、环保、长寿有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的安全文化氛围正在国内形成,人民的安全观、生命观、价值观的转变,正在推动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塑造安全文化 - 安全文化基本理论

    下一篇:我国安全文化建设的进展 - 安全文化基本理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