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社会主义安全文化探微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27

浏览:(99)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社会主义安全文化探微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内容摘要]本文讨论了安全文化的产生及特点。提出文化的产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安全行为产生安全观念,在安全思想的基础上产生安全文化,而安全文化必将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安全文化,应该而且可以发展成为安全文明。

        [关 键 词]安全文化;特点;安全文明

        从上世纪80年代“安全文化”的概念在国际上出现以来,研究者甚多,但多数将其作为狭义的安全管理思想来研究。笔者认为,当前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安全文化十分必要。因此,本文就社会主义安全文化的定义、特点做一研究,不妥之处请批评。

        一、社会主义安全文化的形成

        “安全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航空航天界。2002年5月道格拉斯•韦格曼等人在向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提交的安全文化报告中提出:“安全文化是由一个组织的各层次、各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所长期保持的,对职工安全和公众安全的价值及优先性的认识。它涉及到每个人对安全承担的责任,保持、加强和交流对安全关注的行动,主动从失误的教训中努力学习、调整和修正个人和组织的行为,并且从坚持这些有价值的行为模式中获得奖励等方面的程度。”①这一概念,强调安全文化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表现为一个组织中对安全的保持,责任的承诺,行为的调整等,这一观念代表了西方人目前对安全文化的总体认识,但是,这一定义只涉及到人的安全观念素质行为模式等基本内容。

        目前,国际上对安全文化进行研究的趋势还出现了将安全文化与其他安全科学的理论相结合。例如与“基于行为的安全管理”理论、人因失误理论、全面安全管理理论、全面气氛学等结合进行研究,但总的来说,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文化范畴,这些阐述相对局限在某些特定领域,如核安全、企业或单位安全等。

        就我国来讲,安全文化是从古代的安全思想发展而来的。我国古代的安全技术主要体现在采矿、冶炼、防震、防火、防水等防灾领域中,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经验和教训,如“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②的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思想。此类思想还见诸于《诗•幽风•鸱》:“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意思是尽管天未下雨,也需修补好房屋门窗,以防雨患;“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③的长治久安,防微杜渐的思想,这是对国家安全策略的重大认识;《元史•张桢传》说“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从小事抓起,不放过任何事故苗头,尽可能减少损失。

        近现代以来,我国安全思想发展为以下几方面的安全观念。一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二是安全第一的生产观;三是安全效益的经济观;四是预防为主的科学观;五是安全意识的系统观。

        当前我国的安全文化思想就是在中国传统安全思想的基础上,在国际安全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由于认识不一,目前国内关于对安全文化的定义也有几种说法。《现代职业安全》杂志社社长刘生辉在一次电视访谈中认为“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一种价值观,体现为一个单位或单位中的每个成员共有的意识、共有的态度或共有的行为特征。”余雁等认为:“安全文化,是单位和个人所具有的安全素质和态度的总和,体现为个人和群众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④笔者认为安全文化概念,应从如下四个层次来考虑:一是物质文化,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形成的安全物质文化如安全设施,安全环境,适当的劳动条件等方面的成果。二是制度文化,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约束力的管理制度及规范等。三是行为文化,指组织或个人在安全意识的引导下形成的行为方式。四是精神文化,指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安全方面形成了系统而科学的安全思想、安全观念。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笔者认为广义的社会主义安全文化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关于安全设施、安全制度、安全观念、安全行为的文化形态,它体现了安全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一切文明成果。

        二、社会主义安全文化的特点及作用

        1.安全文化系统性。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概念,仅限于行业或地区、企业组织等,因此,这种安全文化可称之为狭义的文化。从当前来看,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系统工程,因而安全文化所涉及的领域也从原来的行业和地区安全变成包括社会公共安全在内的广义安全文化概念。

        目前学术界已越来越重视大安全观的建立。大安全观就是要求进行全民的安全文化建设,它既包含优化安全工程技术等物质文化方面,同时还包括拓宽安全研究领域、发展安全教育、强化安全宣传、提倡科学管理、建设安全法制等精神文化方面,特别是国家、地区安全、全球安全、生态与生物链条安全等,都应纳入安全文化研究的范畴。

        2.安全文化科学性。在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人类不能明白灾害发生的原因,也就不能形成对灾害发生的科学预制。“未雨绸缪”只是低水平的安全意识,高效高质量的安全,必须走预防之路。人们通过各种生产环境的监测分析得出结论,在理论上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即使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也可以通过预测预报将其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所以,现代安全管理提出要变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变管理的对象为管理的动力,变静态被动管理为动态主动管理,从而真正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化。

        在公共安全管理中,同样可以采取预防为主的办法,化解矛盾,减少冲突,从而实现和谐发展。

        3.安全文化的发展性。我国古代安全文化早就产生于生产实践并被思想界所重视、创新和发展,将其发展到哲学和辩证法的高度。现代我国的安全文化更是在古人安全思想的基础上,在上世纪80年代国际核安全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到90年代开始形成我国的安全文化。当然,社会主义安全文化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4.安全文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根据安全经济学研究的成果,安全经济规律告诉我们:事故损失一般占GNP2.5%;安全投资应占GNP1.2%;安全投入产出比应为1∶6;安全生产贡献率应为1.5%~5%;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与5的关系。从预防性投入与事故整改的关系及安全效益金字塔法则都表明:预防型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后整改的“产出比”。所以只研究生产领域的安全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国际和地区安全,生态和环境安全,卫生及公共安全的大安全观;只研究防灾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成灾的问题;只研究安全经济学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安全文化问题。必须树立安全、减灾、环保相互渗透、交叉、综合的大安全观,共建安全、减灾、环保科技文化,使人民在天灾人祸时,能应变自如,把伤亡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以保障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

        5.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文化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维护人的生命权、生存权、发展权,就是安全文化最本质的特点。无论是人类对安全的敬畏,还是制度文化的严酷无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和文化落脚点。

        6.从安全文化到安全文明。文化的产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安全行为产生安全思想,在安全思想的基础上产生安全文化,而安全文化必将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安全文化,应该而且一定会发展成为安全文明。

        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各种文化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作为安全文明来说,其“关爱生命,关爱安全”“以人为本”的文化核心,强调“和谐社会”,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稳定和谐关系的大安全观念,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安全文化正越来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它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社会文明的标志。所以,安全文明应该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之一,并将其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一起,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成为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①道格拉斯•韦格曼等:《向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提交的安全文化总结的报告》2002年5月。

        ②《左传•襄公十一年》。

        ③《汉书•贾谊传》。

        ④余 雁等:“安全文化及其建设研究”,载《安全》2002年第4期。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加强安全生产新闻宣传工作,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坚持以人为本竭力打造企业安全文化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