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所在位置:首页>综合>其他

文章详情

可燃(有毒)性气体检测报警器安全管理规定

来源:2021/1/6 13:50:18

浏览:(856)  评论:(0

  • 摘要
  • 可燃(有毒)性气体检测报警器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条应用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以下简称报警器)监控生产车间的可燃气体泄漏和积聚状况,是防爆事故的关键手段,必须纳入制度管理。


      第二条要加强报警器的使用和管理,报警器的安装率、使用率、完整率达到100%。


      第三条选择报警器应具备条件


      1、功能、结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国家法令的要求。


      2、取得国家法定计量机构颁发和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


      3、取得国家指定防爆检测部门颁发的防爆合格证书,达到安装现场要求的防爆等级。


      4、技术先进,质量稳定,反应敏感,维护方便,保证备件供应。


      5、受其他气体干扰小,受温度、湿度影响小。


      6、国家标准出台后,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第四条,新建、扩建、改建的生产装置和储存运输系统等可燃气体可能意外泄漏,应按照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检修的三个同时原则配备报警器。引进项目和国内辅助项目也要按照这个原则配备报警器。


      第五条报警器安装的位置、数量、方式应参照国内外同类装置,设备配置情况,根据生产经验和装置实际情况进行。


      第六条报警安装位置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可能泄漏的可燃性气体密度。


      2、室外安装应考虑主导风向等环境因素。


      3、雨水和有毒气体对检测原件的影响。


      第七条报警器检测用标准气体,检测仪器、检测方法和检测人员应取得所在地市级计量部门的书面许可。


      第八条报警器执行公司、车间、班组三级管理,专业管理以仪表车间为主,安全科、生产技术科、设备科等职能部门共同负责。


      第九条仪表现场应认真做好以下记录:


      1、报警器管理、检测、报废、更新、拆卸、报废、临时报废和检测记录。


      2、强制定期检查和规定记录。


      3、维护和检查记录。


      4、相关人员的培训记录。


      第十条各管理部门工作任务:


      1、仪表现场负责组织现有生产装置追加报警器施工和投入使用前的检查,负责报警器年(季)检查、技术改革计划制定和审查、报警器运行情况和维护、检查质量检查、报警器运行指标(安装率、使用率、完整率)评估,负责正常业务范围内的其他工作。


      2、安全科、仪表现场参加增设报警器的审核和投入使用前的检查,负责排除、停工、暂停的审核和申报,监督报警器的投入、管理、维护。负责新装置报警器的选择、安装方案的工作。


      3、仪表现场指定班级,指定责任人负责报警器的维护、检查,健全档案资料。


      4、生产车间的操作人员应了解报警器的性能、原理和操作。


      第十一条公司要加强报警器相关工作组织领导,充实技术力量和维护人员,完善必要的标定手段。


      第十二条公司根据本制度制定实施细则,纳入经济责任制评估范围。


      第十三条在报警器的使用和管理中,由于忽职守造成损失的公司和个人,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仪器选型与要求


      1、明确检测目的,选择仪器类目简单来说,有害气体的检测有两个目的,一是测爆,二是测毒。爆炸是指检测危险场所的可燃性气体含量,超标报警,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测毒是指检测危险场所的所有毒气体含量,超标报警,避免员工中毒。爆炸范围为0~100%LEL,毒品范围为0~数十(或数百)ppm,两者大不相同。危险场所的有害气体有三种情况。第一,无毒(或低毒)可燃,第二,不燃有毒,第三,可燃有毒。前两种情况很容易确定,第一种是爆炸,第二种是毒品,第三种情况是有人暴露毒品,没有人暴露就可以爆炸。爆炸性检测选择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毒性检测选择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


      2、明确检测用途选择仪器种类(便携式或固定式)生产或储存场所长期运行;漏检选择固定式检测报警器;其他例子检测、紧急检测、进入检测和巡检等选择便携式(或袖珍式)仪器。仪器型号包括厂家、功能指标和检测原理三大主要内容。


      3、明确检测对象,选择仪器型号选择仪器型号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①厂家讲诚信、信誉好、生产质量有保证,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有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CMC生产许可证,有消防、防爆合格证。


      ②所选型号产品功能指标应符合标准要求。


      ③仪器的检测原理应符合检测对象和检测环境的要求。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汲取事故教训心得体会

    下一篇:集体活动安全常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