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充分发挥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推动项目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源:转载2023/2/8 17:34:28

浏览:(108)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充分发挥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推动项目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自安全文化。

        一公司水湖制梁场承担着合肥至蚌埠客运专线两座特大桥514孔大型箱梁的预制和架设任务,自2009年5月16日开工以来,梁场党工委针对梁场施工的特点,把“平安梁场、和谐家园”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大力推动梁场安全文化建设,把安全文化建设当成项目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以创建梁场共同的安全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观,作为项目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手段,从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行为文化三项建设入手,全面构建梁场的安全文化,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和安全教育的全过程,使梁场的安全管理以及员工的行为意识逐渐升华为独具特色的项目安全文化,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人人为安全,人人保安全的浓厚安全文化氛围,有力的推动了梁场的施工生产,2009年9月18日生产了合蚌线首片900吨32米双线箱梁,12月23日全线首家高分通过了国家认证,2010年元月15日在合蚌线率先开始了900吨32米双线箱梁的架设工作。

        一、高起点,下大力,夯实安全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梁场建点伊始,项目部党工委就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场建的整体规划,坚持梁场安全文化建设一盘棋,通盘考虑梁场安全文化设施的设立和布置。领导班子首先统一了思想,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是现场管理的头等大事,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有相应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制定了确保齐全完善,醒目美观,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原则,围绕“三个足够”(足够的设施,足够的人手,足够的装备)的目标,开展安全物质文化建设。

        一是建立完善安全文化创建网络体系。梁场党工委首先建立健全了安全文化创建和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成立了安全文化创建领导小组和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党员安全责任区、青年团员安全监督流动岗和群众安全监督员组成的业余安全监督队伍。梁场还划分了6个党员安全责任区,设立了4个青年安全示范岗,聘任了15个群众安全监督员,形成了梁场党政工团领导下的专职安全员和兼职监督员相结合,责任区、监督岗、监督员相交融的安全生产工作立体网络和安全文化创建体系。

        二是设置设立了丰富齐全安全文化建设硬件设施。梁场党工委在经过统一策划后,场内主要的建筑物和大型设备上都安装了醒目的安全生产宣传标语;在厂区内主要的作业区域都设立了相关的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在各个工作岗位都安装相应的岗位安全职责牌和安全操作规程牌;进场道路旁设置了包含安全纪律、安全须知、安全警示等内容的安全文化长廊,还对厂区的主要危险源和应急救援交通线路进行了公告;在生产区制作安装包含安全方针、安全生产三字经等内容的大型安全文化墙;在员工宿舍区安装了温馨提示的安全文化招贴画;在办公区建立了专门的安全文化活动室,室内分别辟出训诫反思角、防护展示角、宣教学习角的活动区域,使梁场安全文化的气息格外浓厚。

        三是配全配齐现场以及员工的各种安全防护装备。梁场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安全防护和安全环境的改善,为员工配备了齐全良好的劳动保护用品。并针对各生产岗位危险源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岗位劳保发放标准。对生产现场的各种危险因素,都安装了必要的防护设施,对危险性较大的张拉作业,配备了扩音器以确保两端作业的同步性,防止出现事故。对重大危险源龙门吊、提梁机等大型吊装设备的走行部分安装了警示闪灯,使员工在感受安全文化建设浓厚氛围的同时,也能切身感受安全文化建设所带来的安全生产人文关怀。

        二、多形式,求实效,稳固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本源

        要把安全管理工作升华为安全文化理念,使员工对安全的认识从“要我安全”转变“我要安全”的自觉意识,必须培育全体员工的安全精神文化,水湖制梁场从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三个方面入手,狠抓安全精神文化建设。

        1、培育安全文化意识。一是营造气氛浓厚安全文化环境,设立各种安全标语、标识标牌、招贴画、宣传栏、制度职责栏,使员工不论在工作场所或生活区域,目光所及都能感受安全文化的气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利用班前会、大点名会、安全例会、生产调度会、员工大会坚持不懈的进行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宣讲安全生产的形势任务,提示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真正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三是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强化宣传教育的效力,先后开展了“观摩典型案例,汲取血的教训”、“一封安全家书”等主题活动,通过事故典型案例展览,用触目惊心的事实教育员工安全意识不能淡化,通过一封温馨的安全家书,使员工懂得个人的安危关系着家庭的幸福,使安全教育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灌输安全文化知识。对员工进行安全文化知识教育,梁场做到了“两涵盖一巩固”,即全面涵盖员工队伍;扩大涵盖知识范围;不断巩固教育成果。全面涵盖员工队伍,我们编印了安全常识和安全规章制度发给每个员工,由员工日常自学,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安全文化的教育培训,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外协劳务人员,都全面的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针对不同的人员层次,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领导干部以自主学习和做学习笔记相结合,管理人员大课学习和心得笔记相结合,一般员工则以三级教育和大课学习相结合。梁场还利用工地夜校先后举办了钢筋加工、混凝土灌注、起重吊装、设备电器、张拉灌浆等操作人员安全培训班,真正做到了队伍安全文化教育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扩大涵盖知识范围,在进行灌输教育时项目部尽量使安全文化知识涵盖全面,既要组织员工学习各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也要学习梁场生产的一般安全常识,还要学习国家、行业、企业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和制度,公司各阶段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及公司安全生产的纪律和规定,同时要求员工学习掌握安全生产的技术技能,以及梁场施工生产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使员工全面提高了安全文化意识。不断巩固教育成果,为确保安全文化学习教育的效果,我们把培训考试和日常测验结合起来,加强了考核检验。梁场做到了对每个员工都进行了一遍全面的安全培训,每次安全培训都要进行结业考试,对每个员工都进行了不少于两次的安全知识考试。同时,还利用员工的业余时间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比赛、安全操作技能比赛、安全应急演练等活动,把灌输安全文化知识融于生动的活动之中,大大的巩固了安全文化知识教育的成果。

        三、重约束,渐养成,培育安全文化建设的行为规范

        梁场为了使安全意识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不仅对员工灌输安全文化意识和教育安全文化知识,还依靠规章制度的强制力,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使之逐渐养成自然习惯,由外力约束转变成自我约束,培育出梁场员工言必讲安全,行必为安全的安全行为文化。

        一是完善梁场安全文化的制度体系,确保员工的安全行为受到严格规范。梁场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安全生产“一岗一责”的原则,制定了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明确了每个岗位的安全责任。梁场针对场内大型吊装机械多,电器设备多,张拉作业频繁,安全生产要求高的特点,先后出台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等28项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现场各操作岗位,都设置了岗位安全职责牌和安全操作规程牌,使现场作业人员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梁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使梁场从每一个部门到每一个岗位都有责任和制度加以约束,每一项工作到每一个行动都有规章和准则加以规范。

        二是完善梁场安全文化的监督体系,确保规范安全行为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梁场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检查制度,班前检查、过程检查、周检查、月检查、季综合大检查相互交替,使各项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梁场还充分发挥群众安全监督员的作用,确保在每个工序、每个环节,每个重要部位都有群众安全监督员的身影,利用他们身处生产一线的优势,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督查员工的操作行为,对于员工的一些危及安全的不良习惯和行为,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整改,确保了安全生产随时处于受控状态。做到了全方位、全过程监控,使员工自觉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从而使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有力的落实。

        三是完善梁场安全文化的奖惩体系,确保规范安全行为的各项规章制度达到预期效果。梁场为了确保安全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实行了严厉的奖惩措施,对违章的作业队和员工进行处罚,纠正不安全行为。我们把安全绩效纳入劳动竞赛的考评范畴,把各协作队、作业班组的安全状况与进度、质量和文明施工同步考核,并张榜公布,在员工中开展安全之星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安全之星与生产、学习、管理、技术、三优等工地之星同等表彰,对于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违章、违规、违纪行为,除进行批评教育、反省思过外,我们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通过这些措施的强制管束,员工也逐渐形成了自觉被安全规章制度所约束良好习惯,真正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梁场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是我们充分发挥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不断完善安全文化硬件设施,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培养员工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的过程,通过员工个体的意识和素质的不断提升,演进为全梁场全员安全文化水平的整体进步和提升,从而有力的推动了梁场的安全生产,实现了开工以来全场安全生产无事故。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营造青年安全文化 推进星级创建活动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下一篇: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影响及推动性作用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