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影响及推动性作用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源:转载2023/2/8 17:34:28

浏览:(92)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影响及推动性作用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自安全文化。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件天字号大事,更是确保社会或企业稳定和谐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从全国发生的各类事故分析来看,87%以上的事故是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的。再先进的设备,再精准的检测仪器也需要作业人员来操作,因此说,只有加强人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切实提高作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才能有的放矢的防止事故发生。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全面的工作,它是围绕人这个中心来做的一项具体工作。安全文化建设是就安全抓安全,以把安全管理做好为出发点开展的一项具体工作。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提升职工素养,促进现场工作质量;激发班组这个基础“细胞”活力,推动企业稳定发展。淄矿集团岱庄煤矿是淄矿集团在济宁(北),建设的第二对生产矿井,矿井2000年1月投入生产,核定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在中煤政研会和集团公司的引领下,自2003年开始大力实施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文化的影响下矿井已经连续实现安全生产9周年,通过淄矿集团岱庄煤矿的实践,完全可以验证安全文化建设在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中积极的推进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而崭新的课题。煤矿行业要构建和谐,首先必须确保安全生产。安全历来是一件天字号大事,从煤炭行业发生的事故分析,所有事故的发生不外乎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造成。淄矿集团岱庄煤矿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建立贴合实际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创出了截止目前连续实现安全生产9周年的成绩。下面结合岱庄煤矿的工作实际,就安全文化建设队安全生产工作的影响及推动性作用作简要论述。

        当前煤矿行业状态浅析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一系列宏观调控、治理整顿、关停整改措施的逐步实施,全国煤矿安全工作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但随着经济的升温,各类矿难事故仍然时有发生,零打碎敲事故仍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人的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安全素质不高,不能达到安全生产的需要。一是部分干部职工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煤价上涨并趋于稳定后,为利益所趋,一些单位突击赶产、超能力生产,出现了安全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不正常现象。二是安全教育培训不够,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职工没有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脑,对危险源的识别、隐患的辨识、安全自保能力不强,培训机制、内容、方法急需改进和创新;三是安全理念没有真正落实到职工的意识深处,马虎、凑合、不在乎的行为随处可见,图省事、怕麻烦的思想在作怪,缺乏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各工序之间不互相创造条件,甚至留下事故隐患。

        (二)安全保障体系和制度不健全。一是规程措施针对性不强,不细致、不全面,贯彻落实的力度不够,使其成为开工护照;超前事故防范不到位,安全隐患和危险源辨识不及时、不具体,事故隐患处理不及时,事故和违章责任追究不能做到从严、从快。二是系统保障缺失,安全装备、安全设施尤其是监测监控系统不完善,造成失灵、失控、失效,不能真正起到安全保护、安全防范的作用。

        (三)安全管理沿袭固有模式,改革创新不够。煤矿重复性事故发生较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重视事后的总结和整改,忽视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事故发生了,往往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手段,不能系统地采取措施,安全工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二是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对事故的分析只停留在表面,不深、不细、不严,不能从深层次反映问题的本质,以致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三是安全管理方法落后。新的形势下,新的完全装备、职工队伍素质的不断变化、价值取向的不同,要求我们更新安全思维方式和安全管理手段,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安全长效机制,促进煤矿生产长治久安。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生产中作用发挥

        对于任何企业来讲,事故都是一个可怕的黑洞,一旦发生就会影响生产甚至造成全面停产,形成巨大的损失,而且它吞噬生命,损害健康,给人留下一生的遗憾和心灵上的创伤。从岱庄煤矿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来看,积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大力实施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职工安全思想认识,规范职工安全行为,强化责任落实,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高企业运行质量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是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子系统。所谓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是煤炭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实践中,经过不断积累、总结、提炼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种安全文化可以对企业领导和员工产生约束、激励的作用,从而实现安全生产,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岱庄煤矿从2003年开始,积极参与中煤政研会的课题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彰显出了她的魅力,有力促进了安全生产。

        (一)安全文化提升职工安全作业意识。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职工安全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日常工作的安全,影响企业的整体工作。在安全文化的引领下,岱庄煤矿将安全愿景理念整合、提炼、灌输、实践的过程作为教育职工时时处处想安全的有效手段,稳步实施。一是提练愿景理念。结合企业文化的创建,以“职工生命如天、安全至高无上”的安全核心理念为引领,采取深入发动、启发引导等方法,分矿井、区队、班组、职工四个层次,整合提炼出了“从零开始、向零进军、为零奋斗”、“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安全是我的本职责任”等内容的安全愿景,确立形成了以安全价值、行为、管理、操作等为主体的8大安全理念体系。二是加强安全理念宣灌。将整合提练的愿景理念编印成《安全文化手册》,组织职工反复诵读,强力灌输,并利用广播、电视、牌板、电子显示屏等宣传工具,在工业广场、职工宿舍区、井口等候室及井下主巷道,建设了安全教育“一载体”、“一走廊”、“一阵地”、“一园区”、“一条街”,在全矿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安全教育培训氛围。三是强化安全理念渗透。在矿井大巷、工作场所设计安装了声光信号、安全语音提示发声器和安全提示牌等安全标识,具有岱庄煤矿个性、极具人情味的各类安全标识,抬头能看,侧耳能闻,给职工以全新的视听觉感受和冲击,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对安全生产的认知,提醒职工时时想安全,“安全是自己的事情”、“安全是自己的责任”成为了职工的共识,班前预知预想、现场安全确认、“三思而行、一次做对”成为了职工的自觉习惯,安全生产成为了职工的目标追求。

        (二)安全文化让班组迸发活力。班组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创造经济效益的基石,也是直接影响整个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好坏,关系企业兴衰的关键。因此,加强班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流。岱庄煤矿在大力实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立足自身实际及时导入、消化、吸收先进文化管理经验,对多年的安全工作实践和安全管理要素进行盘点梳理,逐步构建起了以保障力、管控力、执行力、凝聚力、学习力、亲和力为主要内容的“6力”安全文化管理模式。其中保障力、管控力、执行力属于“刚性约束”。通过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应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加快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矿井的“保障力”;采取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实行走动式管理、精细化考核,提高对职工行为的“管控力”;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执行不找借口,工作令行禁止,使每项规章制度都不打折扣地贯彻执行,持续提升“执行力”。凝聚力、学习力、亲和力属于“柔性激励”。整合提炼出了“从零开始,为零奋斗,向零进军”的安全愿景和“职工生命如天,安全至高无上”等安全理念,采取多种形式狠抓宣灌,增强“凝聚力”;在贯彻学习“六力”基础上,在班组开展了“六力”班组建设。通过实施“六力”班组建设以来,全矿“三违”比率逐月呈下减趋势,而工作效率则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安全文化让工程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实现长治久安的“硬件”。多年来,岱庄煤矿始终坚持以精细化管理打造精品工程,从根本上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深层次夯实矿井安全基础。按照“试点先行、现场树标、整体升标”三步走的思路,将综采二队的2313工作面、综掘一队的4321工作面定为试点,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标准,运用编码、定置、标识、看板4项技术,高境界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创出了一个“精品工作面”、一条“千米精品巷道”。随后分期分批组织全矿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和生产骨干到现场观摩学习,并以此为样板重新制定《岱庄煤矿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标准》,由以往技术人员“编标准”改为现场打造“做标准”。由于标准看得见,摸得到,有说服力,激起了全矿大搞工程质量精细化的高潮。目前,全矿所有采煤工作面实现了“七条线、二自动、一整洁、一规范”,即:铁路、水沟、电缆、管路、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皮带一条线,设备集中自动控制、架间光控自动喷雾,设备卫生整洁,物料码放标准规范;掘进工作面实现了“七条线、四齐直”,即:水沟、风筒、皮带、风水管路、电缆、锚杆、锚索一条线,煤帮成型、锚网搭接、钢带铺设、物料摆放齐直;机电硐室实现了“十统一”,通防专业实现了安全管理信息化、通防设施自动化、安全监测数字化。生产现场向事事精细,处处精细,精益求精的目标不断迈进。去年国家安监总局来矿进行质量标准化调研时,对我们试点带动、整体升标的做法给予了较高评价。自2003年至今连续7年获得省安全程度评估“A”级矿井,连续4年被国家煤炭工业协会评为“特级高产高效矿井”。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要立足实际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很广,持续时间很长,业务量很大的工作,只有结合各矿的实际,才能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一)主题要鲜明集中。长期的安全文化建设,都要围绕安全生产的目标愿景展开,活动主题要集中在10个方面:安全第一、安全为天,关爱生命健康,打造本质型安全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高标准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实现岗位作业标准化,狠抓“三违”,彻查隐患,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每一个煤矿都有每一个阶段的安全工作主题。所以,每个时期的安全文化建设总是要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使安全文化氛围营造的主题更加集中,安全文化建设更具针对性。比如,在年末岁首,要围绕总结上年经验教训,贯彻新一年的安全目标任务,宣传新的安全激励改革等工作,确定一个阶段的主题。无论是长期的还是阶段性的,安全文化建设都应该设计确定的主题表述。

        (二)方法要切合实际。煤矿都有行业性的共同特征,安全文化建设策略途径,方式方法都可以也应该相互借鉴效仿。但是,每个煤矿都有自己特有的实际情况,必须从本煤矿的实际出发,使安全文化完全切合本煤矿的实际。一要切合煤矿安全工作的实际需求,不要凭空臆造、虚构妄建。没有需求的拉动的氛围,既无必要,也难以营造成功。二要切合本煤矿的实际承受力,包括财力物力的承受力、职工的承受力,主要工作部门的业务承受力,领导干部的承受力。否则就会虎头蛇尾、雷声大而雨点小。与其落空夭折,还不如积蓄力量,待机而兴。三要切合本煤矿的传统,使安全文化因势而造,顺势而为,乘势而起。优良的传统做法和习惯,是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基础;不良的传统习惯习俗,需要逐渐得以改造。任何逆势而为的安全文化,都很难达到预期理想效果。

        (三)内容要丰富多彩。安全文化,是由主基调基础上丰富内容汇聚出的文化大观。安全文化建设,比之别的文化建设,更兼具深刻的人文内涵和生产技术内涵,加之各煤矿多年实践成果的相互借鉴效仿,其内容的积淀积累愈益饱满丰富起来。所谓丰富,就是安全文化的内容要在深入深刻的基础上实现宽广博大,要切忌狭隘单薄。所谓多彩,就是安全文化的内容要在实体内容完善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格调风格、多种档次品位,要切忌单一苍白。只有丰富多彩,才能满足各个层面的多种需求,增强吸引力,延续生命力。

        (四)活动要注重实践。安全文化的目的指向明确。就是要不折不扣地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服务,所以要以做实功、求实效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践效果作为检验标准。要坚决反对走过场、图形式的文化营造,反对不顾效果的热热闹闹。忽视或轻视效果的做法,往往劳民伤财,声势愈大,群众愈反感,对安全文化的形象声誉毁坏愈严重,最终要被职工所蔑视抛弃。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充分发挥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推动项目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下一篇: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打牢企业发展基础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