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关于苍溪县安全文化工程建设的思考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9

浏览:(85)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关于苍溪县安全文化工程建设的思考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四川省苍溪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李太志

        前几年,由于苍溪县经济发展水平低,安全生产历史欠帐多,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基层薄弱、基础脆弱的问题相当突出,特别是中小企业无安全管理机构、无安全管理人员和投入不到位的“三无”现象普遍,基层乡镇安全生产执法难,村社一级安全监管触角延伸不下去。分析近几年发生的每起安全事故原因,几乎都是安全意识淡薄、违规违章所致。针对这一现状,2004年5月,苍溪县在全市率先开展“安全文化示范县”创建活动,坚持群众性与大众化相结合、灵活性与多样化相结合、科学性与系统化相结合的安全文化工程建设,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来抓,以文化投入弥补经济投入上的不足。
        两年多来,苍溪县安全文化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效果明显,形成了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全面创建、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使得线与线各有亮点,片与片各具特色。具体表现在:
        一是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2005年,全县各类安全事故死亡20人,比2004年下降13%,占市下达控制指标30人的66.7%。今年以来1-10月,全县各类安全事故死亡18人,仅占市下达控制指标29人的62%。
        二是公众的安全素养普遍提高。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安全发展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各类企业“三违”现象明显减少,人人重视安全生产的环境氛围日渐形成,“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人文氛围日益浓厚。近日,我们在对40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今年以来,群众举报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达到127件,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38%。
        三是示范助推作用日益明显。两年多来,先后涌现出了陵江镇、城郊中学、北门社区、汇丰小区、北门加油站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亮点”。通过这些“亮点”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全县30%以上的非煤矿山企业、100%的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全部实现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60%以上的乡镇达到了全省“安全生产示范乡镇”的创建标准。
        四是安全发展观得到广泛认同。“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成为广泛共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全县安全生产工作整体推进。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映,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判断标准和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等,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工程建设是以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为目标,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旨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遵章守法的管理理念,安全操作的工作理念,提高企业及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提高群众自我安全保护的技能。如何将苍溪县安全文化工程不断推向深入,着力提升苍溪县安全生产的本质水平和效应,经过两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和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持续开展 “五进”活动
        在重点抓好“安全生产月”、送安全知识下乡、开办电视专栏、举办文艺晚会、书写宣传标语、开展会议宣讲等全县性活动的同时,应着力抓好安全文化“五进”活动。
    (一)安全文化进校园。将安全教育纳入全县教育工作总体规划,引入中小学教学内容,坚持“安全生产,从小抓起”。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印发《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教育读本》,开设安全教育课程,通过传授消防、交通等安全知识,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事故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之从小养成安全、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强化职业教育领域的安全教育,着力培养安全专业人才和具有一定安全技能的管理人才。
    (二)安全文化进企业。认真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认真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劳动条件,努力为职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大力推行安全生产管理专业人员上岗资格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印发《企业员工安全知识手册》,深入开展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群体效应的引导作用,广泛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依靠工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组织职工参与和监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依法维护自身安全健康权益,努力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
    (三)安全文化进社区。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安全管理网络,充分发动居民参与社区安全管理。依托物业公司或社区居委会,将安全监管触角延伸到社区、楼院和家庭。通过集中学习、上门宣讲、办宣传栏、印发《社区居民安全知识手册》等方式,向社区居民普及安全用电、用气、用水知识以及防火、防爆、防食物中毒等安全知识,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组织社区老年文艺演出队,编排安全文艺节目,积极开展群众性安全文艺活动,努力做到“安全进社区,教育进万家”。
    (四)安全文化进农村。建立健全村级安全管理网络,把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最基层。编写并印发《农村居民安全知识手册》,用群众身边的典型事例来教育群众“不坐超载车、不乘违章船”,倡导安全出行。建立村(居)委会安全协管员制度,村级组织设立“六员合一”(生产安全员、消防安全员、交通安全员、船舶签单员、卫生安全员、环保安全员)的安全协管员,具体负责隐患排查、船舶签单、交通协管、事故报告等职责。鼓励群众举报安全隐患与事故,引导他们共同参与安全管理,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自觉维护自身和家庭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安全文化进单位。党政机关、事业团体要树立“抓安全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将安全文化工程建设贯穿于行业工作的始终,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干部职工安全教育,抓好青年安全示范岗评选活动,印发《单位职工安全知识手册》,不断增强单位的安全法制意识。及时开展安全检查,彻底治理事故隐患;严格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合作,鼓励媒体开办安全文化专栏,推出一批品牌栏目,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加强安全生产舆论引导,搞好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
    二、切实把握“五个结合”
        在安全文化工程建设活动中,要坚决摒弃脱离安全生产实际来抓建设的孤立作法,紧紧把握“五个结合”,把建设活动融入全县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之中。
        (一)坚持与安全生产“两基”建设有机结合。要狠抓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办公场所“五落实”。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将安全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来抓,在乡镇换届和还村建制中,要尽快落实乡镇设立专(兼)职安监干事和村(居)安全协管员,并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保障,要做到安全生产“八项制度”规范上墙,逐步推开乡镇委托执法,使全县“两级机构、三级网络”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初步完善。
        (二)坚持与“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有机结合。要在“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工作中,必须具有“三图一表”、“九簿两书”以及宣传标语、宣传画图和管理制度等内容,为创建活动注入新的内涵。同时,要建立健全联系帮扶制度,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分别联系一个乡镇,帮助指导乡镇安全文化工程建设,形成“联系一镇,牵动一片,带动全面”的工作格局。
        (三)坚持与“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有机结合。要进一步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三大高危行业进行“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试点,认真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手册》规划落实,将安全文化工程建设纳入其中,促进企业逐步建立起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四)坚持与安全培训有机结合。将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安全培训,作为建设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检验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常抓不懈,有力促进全县安全宣传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坚持与行政执法有机结合。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首查不罚制、限时办结制、岗位承诺制、错案追究制等制度,坚持文明执法,严格队伍管理,狠抓依法行政,在群众中树立安全监管队伍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三、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安全稳定。要把安全文化工程建设作为建立安全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将之贯穿到安全生产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发动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安全文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创和谐的浓厚氛围。
        (一)建立健全领导责任机制。把安全文化工程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和完善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安监部门组织规划、各单位各负其责、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安全文化工程建设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辖”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层层建立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从资金、物资、人力等方面予以充分保证,切实做到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全力推进。
        (二)建立健全齐抓共建机制。安全文化工程建设是一项涉及宣传、文艺、法制、管理、教育、经济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建的合力。引导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围绕安全文化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研究、制定本地区、本行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安全文化工程建设联系帮扶制度,县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分别联系一个乡镇,帮助其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达到“联系一乡、牵动一片、带动全面”的目标。
        (三)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将安全文化工程建设资金纳入全县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范畴,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安全文化工程建设。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的新途径和新办法,积极推行安全文化工程建设市场化的新办法。对建设活动所需经费,要按照“谁出资”、“谁受益”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采取“财政拨一点,受益单位和个人各拿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保障安全文化工程建设活动的持续有效开展。
        (四)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宣传、新闻管理、信息公告、隐患披露等制度,把安全文化工程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倡导和鼓励专业文艺团体、企事业文艺团体宣传安全文化,倡导和鼓励开展社区群众性安全文艺活动,形成多层次、全社会参与的安全文艺宣传队伍。鼓励安全文艺创作,丰富安全文艺作品。
        (五)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将开展安全文化工程建设活动纳入全县安全生产年度目标考核,适时组织力量进行督查,做到年初有规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应纳入安全生产总体工作予以表彰奖励;对建设工作不力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并严格责任追究。
        安全文化工程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没有一套成熟理论,也没有一个完整模式。目前,国家已将安全文化工程列为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九项重点工程之一。在长期的工作探索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安全文化工程建设必须立足于全县安全生产实际,将安全文化纳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来抓,凡是有利于推动安全生产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举措,都要大胆去尝试、去实践。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安全文化与行为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