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积极预防的企业安全文化的培育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9

浏览:(79)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积极预防的企业安全文化的培育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价值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保护员工健康,尊重员工生命,实现员工价值的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积极预防的企业安全文化,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全有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育积极预防的企业安全文化首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安定;社会要安定,首先要安全。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一条基本经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这一论述为我们培育积极预防的企业安全文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育积极预防的企业安全文化也是当前我国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一份报告显示,2006年,全国每天有近300人死于安全生产事故。虽然这一数字较以往有所减少,但安全生产整体严峻的形势依然没有改变,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各种因素,特别是制度、文化方面的顽症还没有消除。安全防范,防灾减灾既是技术问题也是理念问题。我国的安全工作重点一直放在事后处理上,较少地关注防灾教育和训练,更极少关注安全文化建设。社会成员缺乏自防自救的意识和能力,这是我国安全工作和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主要症结。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来强化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安全文化氛围。

      培育积极预防的企业安全文化同样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作为社会经济组成细胞的企业,对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现代企业应摒弃那种安全工作“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倾向,要把“要我安全”的约束行为转变为“我要安全”的主动行为。这两个转变是安全意识的两次质的飞跃,其本质就是培育积极预防的安全文化,这是促进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培育积极预防的企业安全文化途径只有两条,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及其后续的减灾战略行动,均把预防教育作为减灾的一项根本任务。国家减灾委也把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作为工作重点,试图将防灾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体系,实施全民全程全方位的减灾教育、宣传、普及和训练演习,增强减灾意识、知识和技能,形成全社会防灾减灾氛围。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在把安全看成一种责任的同时,着力从教育和制度两方面入手,培育积极预防的安全文化。

      美国杜邦公司作为国际安全环境文化建设最著名的化学公司,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它把安全、健康、环境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安全已经成为这家拥有207年历史的化学公司展示给世人的一张名片。杜邦公司概括自己安全文化建设经历了自然本能、严格监督、自主管理、互助团队管理四个阶段。其所倡导的安全隐患预防领导方式和追求卓越的安全运作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而我们这些企业70%以上都是五、六十年代建造的老设施、老设备,安全生产投入历年欠帐较多。这几年除了适当增加技改投入外,我们经常对员工进行生产教育培训,不断完善安全制度落实机制,不定期地到各成员企业检查安全情况,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同时,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位,运作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健全了安全生产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安全文化持久性,提高安全文化的层次,提高员工对各种安全观念的认识程度,使安全成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一种默契的约定,成为员工的自觉实践,构成一种预防型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文化的创新还只是刚刚开始,建设企业安全文化还需要通过实践来进一步完善。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惟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效。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端午、屈原和安全文化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习惯——从安全文化到核心竞争力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