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如何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1

浏览:(83)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如何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摘要:

        安全文化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传统意义上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种升华。加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电力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它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直接影响和推动作用日益引起政府和电力行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它不仅影响着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也反映了电力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信誉。为此,怎样加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使其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已成为电力企业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1 引言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力和生产手段达到较高的文明程度的产物,它以关注和保障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存权、生存质量和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和中心。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和员工在无伤害的环境中劳动,并获取报酬的客观需要,是企业制度和员工自身安全的需求,是安全意识、安全措施和安全行为习惯的相互统一,是保障员工个人和家庭幸福生活从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简言之,可理解为企业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习惯。?

        有些企业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逐年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虽然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事故隐患依然不能杜绝。各级领导和职工一谈到安全生产,依然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

        当前,许多电力企业的生产,仍然处于“发生事故→整改→检查→再发生事故→再整改→再检查”非本质化安全生产的不良循环中。总结以往的教训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技术手段只能实现低层次的安全监管,要保障更高层次的安全监管,最终的出路还在于安全文化的建设。实践证明,我们只有超越传统安全监督管理的局限,用安全文化去影响每一个企业、每一位员工,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激发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意识,才能确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

        下面结合自身工作,本文从领导重视是关键、建设安全文化的途径等九个方面浅谈一下如何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2 领导重视是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关键

        要想抓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全面落实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就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安全监察队伍。这支队伍必须是在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的基础之上来开展工作,领导不重视安全生产,搞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全面落实企业安全文化理念也就无从谈起。

        3 明确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途径?

        (1)培养全员安全意识。?

        对全体员工开展安全思想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建立严格科学的制度和强有力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有据”。切实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落实责任。建立起覆盖各单位、各班级、各工种的安全管理网络,有效地控制生产过程,监督员工的生产行为,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建立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作到赏罚分明,通过硬性手段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感。依靠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等物质手段来预防事故,保证安全。建立起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案。?

        2)充分发挥安全标识、安全用语的警示作用。?

        在形象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规划好,切实抓好。?

        3)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团员在安全生产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3 以人为本,营造深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以往的经验表明,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的素质是最突出的问题。提高人的素质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为此要大力加强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约束人、造就人的目的。这样才能使“严守规程”成为企业员工的基本素养。此外,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消费者宣传安全知识,使社会公众了解安全的重要意义,理解我们为保障安全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而在全社会构筑起一道“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

        监管部门平时应该十分注意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和手段,倡导和宣传安全文化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如通过宣传板报、宣传橱窗、报刊杂志、内部网络、安全生产例会、行政公办会议等各种途径充分发挥安全宣传的信息宣教、监督引导、解释沟通的功能与作用,推广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追踪事故案例,实施舆论监督,推动企业全员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

        在实际宣传中,我们要重点把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及时传递给企业,企业使员工能够及时知晓自己所处环境的所有危险源及其所发生的新变化,从而调整和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同时,要求企业将员工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态的感受、建议及其对有关安全生产现状的意见和议论及时做出反馈,使企业对有关安全制度和其他存在的问题,适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广泛、公开地接受广大员工的舆论监督,消除各种不重视安全生产,忽视安全文化建设,漠视员工生命的做法和隐患,构筑强大的安全舆论监督环境,真正使企业形成“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文化氛围。

        4 加大职业规范培训工作力度。

        企业生产的技术性、系统性和风险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职业规范。职业规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严格的培训,可以帮助企业员工形成一种统一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使员工各就其位、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监管水平。

        5 建立健全安全文化评价体系。

        建设安全文化,其目的就是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确保生产企业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因此,既要有定性的要求,还要有定量的指标,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建立健全分层次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

        6 开展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源点的分析预控

        安全性评价工作是为全面掌握系统的安全生产状况,定期对设备进行“会诊”,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面、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的闭环管理,使事故隐患达到“可控、在控、能控”,进一步掌握事故规律、抓住重点,实现了事故的超前预防和有效控制,全面提高了企业整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危险源点分析预控是通过过程控制和超前预防,也是保证人身安全和操作安全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开展危险源点分析预控管理,能够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防范意识,变事后被动纠正违章为事前自觉的主动的自我规范,从而达到防止发生事故的目的。在检修、施工前,有关单位必须填写“危险源点分析预控卡”,连同工作票交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领导审批,如没有填写“危险源点分析预控卡”,都视为无票工作,此举能有效的保证人身事故和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7 加强现场管理推行标准化作业 

        强化现场管理,推行标准化作业。加强对生产作业现场、基建施工和调试现场、安全管理与监督,特别要针对夏季施工建设、现场安全工作特点,加大工作组织和监督管理力度,严格落实危险点分析和预控等现场安全措施,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程、规定,遏制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要结合实际,本着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实用实效的原则,在作业班组和作业人员中广泛推行标准化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关心一线员工,强化班组建设。加强对生产一线和基层班组的安全监督检查和帮助指导,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措施严格执行到位。制定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一线建功立业,稳定基层技术队伍。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开展整顿违章违纪活动,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消除人身事故隐患,把好人身安全关。

        8 学好法规,不断提升职工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安全是一种意识,安全文化是安全意识的理论概括。人的安全意识淡薄是直接导致事故的最重要因素。随着《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出台,企业应制定一整套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方案,抓好“三个阶层”的安全教育。第一阶层是企业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重点是提高安全责任意识。要切实履行好安全领导责任。第二阶层是安全员和劳动保护监督员队伍,重点是提高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应用,履行好监督指导职能。第三阶层是一线施工人员,重点是学好安全基本知识,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范,提高安全操作技能。通过学习,达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从“我懂安全”到“我会安全”转变之目的。

        讲求实效,教育过程注重“三性”。 一是长效性,尤其是对一线工人的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常抓不懈,做到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一时一刻也不能放松。二是针对性。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隐患,班前班后组织观看录像片进行形象化教育;三是强制性。对施工员、安全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实行强制性教育;

        9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永无止境。它还将面临着一个随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而发展的问题。要把安全文化从理论上实践上真正成为广大职工自觉接受的一种观念,成为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灵魂和内在动力,惟有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能不断推进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特征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