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各大系统主要有哪些损害?

来源:2021/2/5 15:41:27

浏览:(4292)  评论:(0

  • 摘要
  • 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中毒。中毒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物在一次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的少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被称为慢性中毒的两者之间,被称为亚急性中毒。接触毒物不同,中毒后出现的病情也不同,现在根据人体系统和器官,将毒物中毒后的主要病情分为以下几点。

      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中毒。中毒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物在一次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的少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被称为慢性中毒的两者之间,被称为亚急性中毒。接触毒物不同,中毒后出现的病情也不同,现在根据人体系统和器官,将毒物中毒后的主要病情分为以下几点。


      呼吸系统


      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最容易接触毒物,尤其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会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会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常见造成呼吸系统损害的毒物有氯气、氨、二氧化硫、光气、氮氧化物以及一些酸类、酯类、磷化物等。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包括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大脑和脊髓)构成,分布在全身皮肤、肌肉、内脏等。有毒物质可损害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主要侵犯神经系统的毒物称为亲神经性毒物。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等。


      血液系统


      在工业生产中,有许多毒物能够造成血液系统损害。例如苯、砷、铅等可引起贫血的苯、基乙酸等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症的苯氨和硝化合物(苯胺、硝化合物等)可引起高速铁路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突出的表现为皮肤、粘膜青紫的氧化砷可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的苯、三硝化合物、砷化合物、四氯化碳等可抑制造血功能,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消化系统


      有毒物质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很大。例如,水银会引起水银毒性口腔炎,氟会引起氟斑牙的水银、砷等毒物,通过口入侵会引起出血性胃肠炎的铅中毒,有腹绞痛的黄磷、砷化合物、四氯化碳、苯胺等物质会引起中毒性肝病。


      循环系统


      常见的是有机溶剂中的苯、有机磷农药、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对心肌的损伤,其表现为恐慌、胸闷、心前区不适、心率快等急性中毒可能发生的休克长期接触一氧化碳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


      泌尿系统


      肾随尿排出是有毒物质排出体外最重要的方法,肾血流量丰富,易受损害。泌尿系统的各部分可能受到有毒物质的损害。例如,慢性汨中毒伴有尿路结石,杀虫乙类中毒可能出现出血性膀胱炎等,但常见的是肾脏损害。许多生产性毒物对肾脏有毒,尤其是重金属和卤代烃。骨损长期接触氟会引起氟骨症。磷中毒下颌改变首先表现为牙槽棱的吸收,随着吸收的加重而导致感染,严重者会导致下颌骨坏死。长期接触氯乙烯可导致肢端溶骨症,即指骨末端出现骨缺损。镉中毒可发生骨软化。


      眼部损伤


      生产性毒物引起的眼部损伤分为接触性和中毒性两种。前者是毒物直接作用于眼睛的后者是全身中毒眼睛的变化。接触性眼睛的损伤主要是酸、碱等腐蚀性毒物引起的眼睛灼伤。眼睛化学灼伤严重者终生失明,必须及时救治。引毒性眼病最典型的毒物是甲醇和三硝基甲苯。


      皮肤损伤


      职业性皮肤病是职业中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职业伤害,其中化学因素引起者占多数。根据作用机制,皮肤损伤的化学物质分为原发性刺激物、敏感物和敏感物。常见的原发性刺激物为酸类、碱类、金属盐、溶剂等常见的皮肤敏感物有金属盐类(铬盐、镍盐等)、合成树脂类、染料、橡胶添加剂等光敏感物有沥青、焦油、吡啶、林、菲等。常见病有接触性皮炎、油疹、氯痤疮、皮肤黑变病、皮肤溃疡、角化过度、干裂等。


      化学灼伤


      化学灼伤是化工生产中常见的急症。是化学物质对皮肤、粘膜刺激、腐蚀和化学反应热造成的急性损害。临床分类有体表(皮肤)化学烧伤、呼吸道化学烧伤、消化道化学烧伤、眼化学烧伤。常见的伤害物有酸、碱、酚类、黄磷等。一些化学物质在受伤的同时,可以通过皮肤粘膜吸收引起中毒,如黄磷烧伤、酚烧伤、氯乙酸烧伤甚至死亡。


      职业性肿瘤


      接触职业致癌因素引起的肿瘤,称职业肿瘤。中国1987年公布的职业病名单规定,石棉引起的肺癌、间皮瘤、联苯胺引起的膀胱癌、苯引起的白血病、氯甲醚引起的肺癌、砷引起的肺癌、皮癌、氯乙烯引起的肝血管肉瘤、焦炉工人的肺癌和铬酸盐制造工人的肺癌是法定的职业肿瘤。


      总而言之,机体与有毒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毒后的表现千变万化,理解和把握这些过程和表现,无疑有助于理解和管理有毒化学物质中毒。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防治措施

    下一篇:一氧化碳对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