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企业安全文化是EHS持续改进的基础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27

浏览:(76)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企业安全文化是EHS持续改进的基础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一、引言

      企业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任何管理方式都要通过具体的人才能发挥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欧美国家对企业非常有效的EHS管理体系,不能有效地适用于我国很多企业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每个国家的文化和每个企业的人员素质、思维、习惯等不一样。既然如此,是不是国外的管理体系从根本上就是不能有效地适用于我国企业的管理呢?当然不是,EHS管理体系依据国际或行业标准建立,通过运行标准所规定的方针与目标、规划、实施、检查、纠正及管理评审,使企业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呈螺旋式上升趋势,为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工具。只是EHS管理体系尽管好,仍然要由具体的人来落实和推行,因此怎样让人与科学的管理体系融为一体,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营造出体系运行的氛围,就成为了EHS管理体系运作连续和持续改进的基础。

      企业安全文化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它关乎人的生命、关乎环境的保护还关乎社会的发展。它是人文文化、科技文化和生态文化的统一体,三者集体表征着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水平。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促进科技朝着向善的方向发展,创造了安全生产力,是企业EHS管理体系健康持续改进之根、之魂。

      中国的企业目前绝大多数还处于“经验管理”的初级阶段,只有极少数企业进入了中级的“制度管理”阶段,目前还没有中国企业进入“文化管理”阶段,最起码还没有什么知名的中国企业的管理进入了“文化管理”的阶段,尽管中国许多企业大张旗鼓地搞“企业文化”。中国企业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发展提高到“文化管理”的阶段,必须要建立完善的EHS管理体系,将企业文化与EHS管理体系融为一体地来管理企业,形成“发与德”、“刚与柔”和“外与内”的有机结合。EHS管理体系促进企业文化的认同,企业文化加速催生EHS管理体系的深入建设。企业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对危害的识别与评价,逐步实现员工由“他律”到“自律”转变,树立科学的EHS价值观,实施EHS文化管理,保证EHS管理体系运作连续和持续改进。所以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怎样提高企业管理的层次,肯定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

      二、创建EHS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管理科学经历了“人治”、“法制”再到“价值管理”的“无为而治”新时代。文化管理作为价值管理,是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现代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是系统化的管理,管理的核心是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强调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来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体系的内涵是以戴明管理思想为基础,突出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具有系统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特点。如果要让EHS管理体系适用于我们的企业,管理者首先必须认识到:要想让员工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员工自我管理,对企业有较高忠诚度,在采用系统、结构化的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范和指南的基础上,离不开文化的力量。

      (一)EHS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管理方法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一般是按企业的规模把企业分为小型和大中型企业两类。对小企业通常采用政府直接指导支持下职业安全健康服务体系,实行区域性或行业性的网络化管理,委托网络体系中第三方中介组织对小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和提供检测检验、健康监护和安全健康培训等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而对大中型企业则实行政府政策指导和企业自主负责的宏观管理,OSHMS则是适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现代化管理模式。OSHMS要实现的两个主要目标:一是政府通过鼓励、引导对各类企业的OSHMS评估认证和审查的过程,依法对企业进行安全健康宏观管理;二是企业遵照优良管理的共同原理,把OSHMS与ISO9000、共同融入总的管理体系中,实现企业自主安全健康管理机制。

      (二)推动环境、职业安全健康法规的贯彻和执行。

      ISO14000和OSHMS审核规范要求企业必须对遵守法律、法规作出承诺,并定期评审以判断其遵守的情况。另外审核规范还要求用人单位有相应的制度来跟踪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它将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与用人单位的管理融为一体,运用市场机制,突破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单一管理模式,将单纯靠强制性管理的政府行为,变为用人单位自愿参与。保证了环境、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能在用人单位的地位由被动消极地服从,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

      (三)推行以系统的观念对生产系统进行安全分析。

      EHS的建立,引进了系统和过程的概念,即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从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风险因素入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与管理有关的风险因素,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加强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人的行为评价来解决;对与原材料、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产品有关的风险因素,从管理上和工程技术上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确保企业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水平得到改善。

      (四)重视安全价值准则,把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结合了起来。

      建立EHS,加强环境、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经济技术投入可能会增加一些生产成本,但从长远和全局的观点,它对企业生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通过实施EHS可以明显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和管理效益;而另一方面由于改善作业条件,保证了劳动者身心健康,能够明显提高职工的劳动效率。应用EHS的评估、审核和持续改进,不但可以使劳动条件得到改善,减轻工人的负荷与疲劳,提高安全健康水平。还可以大幅度减少成本投入和提高效率。设想如果一个企业不注意安全生产,劳动条件很差,工伤事故不断出现,职业病频频发生,就会出现:因事故而不得不停产减产;因死亡伤病而需要付出高额赔偿。因劳动者疲劳、厌烦、不满而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企业社会形象不佳影响产品销售,同时企业的形象就是号召力,就是信誉,也是重要的资源凡此种种,哪一个不会有害于企业生产发展呢?更不用说由于火灾、爆炸、坍塌等重大恶性事故的严重后果了。显然,如果我们不采用现代的管理模式,不注意在生产建设中做好环境、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最终经济效益上不去,发展速度也快不起来,甚至可能会出现倒退。

      (五)企业文化是提升EHS管理水平的需要。

      制度在辞海中解释为“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管理必须有规章制度,制度是用来约束员工行为的。没有刚劲有力的法度的制约、束缚和规范,是很难管理好企业的。对于企业,有一套“刚性”的管理制度,通过约束使得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要求,使管理者的意愿得到彻底贯彻执行,使企业管理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矛盾从人与人之间弱化为人与制度之间,以此更好地约束、管理和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更好地进行生产、工作,最终达到企业以及企业成员的兴旺发达。

      那么有了一套完整的EHS管理体系,是否就说明一个企业的管理机制已经完善和成功了呢?答案自然是否。其实,我们很多企业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安全生产制度支撑体系。可总有人执行的不真,明知故犯,有法不依,也因此发生无数惨痛的、用血写出的教训。多年来通过反思传统的监督与被监督的管理模式,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不能忽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需要相应的文化支持。因此,EHS管理还涉及到一个文化的问题。文化与制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制度更多地强调外在监督与控制,是企业倡导的“文化底限”,即要求员工必须做到;文化更多地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强调内在的自觉与自律,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管理。

      其次,制度与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同。制度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文化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出来。

      再次,制度与文化对人在调节方式上的差异,使其适用的范围也不同。制度管理主要是外在的、硬性的调节;文化管理主要是内在的自律与软性的引导,强调人们的心理认同。

      最后,当制度内涵未得到员工的心理认同时,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原则和规范,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与维护时,制度才变成一种文化。

      由此可知,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都很重要,而且两者不可相互替代,制度与文化有着辩证的统一关系:制度管理促进文化发展,反过来文化又影响着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正所谓:“制度变为习惯,习惯形成文化”。企业只有培育先进“文化”,才能让EHS管理体系有效地适用于我国企业的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三、企业建立和实施EHS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相关方影响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的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EHS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已经成为企业规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一些大中型高风险企业。在已经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方针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却没有在EHS管理体系的策划和运行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很多企业,往往只重视安全,而疏忽健康和环境;重视客观危害因素的控制,而疏忽主观危害因素的控制。在制定管理规章制度时,要求员工如何做的约束条款多,很少看到企业为员工提供服务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承诺内容。甚至在一些劳务合同的协议中都很少有健康与疾病的具体条款,从而导致了一些突发性疾病责任不清,给企业和员工都带来了许多麻烦。于是就有人批判“EHS管理体系”,列数了中国企业在推行EHS体系的过程中的种种弊端乃至欺骗行为,还得到很多的共鸣,甚至有人说不搞EHS体系还好一点,搞了EHS体系,反而不知道怎样有效运作了,大有几分邯郸学步的味道。造成有的企业在引进了EHS管理模式后,反而严重挫伤了职工原来的工作热情、效率等,在许多方面反而比没有推行之前劣化了。

      (一)在形象设计过程中以人为本体现不够

      随着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文化以及形象设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集点。然而,在形象设计的策划中只注重外部形象,而忽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例如,企业对外展示的形象及宣传的品味都很高,给员工配备的服装及各种标志也很有特点,行为要求比较严格,但员工如果对现场环境和工作条件不满意,有不满情绪,自身形象在企业对外宣传方面就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发牢骚,损坏企业形象。

      (二)在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中没有体现以人为本

      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在新产品开发的策划过程中,在推广与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时候,往往仅考虑材质及生产过程如何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而忽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可给人带来危害的因素识别,产品的设计输出及操作规程中很少对健康安全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从而导致一些新产品因新材料的使用不当,而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给员工带来危害,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在危害因素识别过程中没有体现以人为本

      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活动区域内识别危害因素时,对外在因素考虑较多,如防护设施、工作环境不完善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对内在因素考虑较少,如生理和心理的不健康因素而造成的危害等;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造成后果的描述上,基本都是“违章作业”,而很少分析身心的不健康因素。如把噪声、粉尘识别在环境因素中,而在危害因素中未能识别。殊不知,给环境能造成影响的因素,首先影响的是员工。在向社会及社区承诺减少污染的同时,首先应使员工健康得到保护。事实表明,只注重安全,而忽视健康;只对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而忽视人的自身生理、心理性危害因素的识别,就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

      (四)辨识的方法单一,灵活性不强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环境因素的识别是建立和实施EHS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动力,只有全面辨识、准确评价风险,才能为建立体系目标和控制措施打好基础。辨识的方法单一,灵活性不强,往往制约辨识的充分性和全面性,从而导致体系风险控制偏离企业实际,很难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只有在充分辨识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多样且简单可操作性强的辨识评价方法,以减少人为影响因素,从而才能使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充分,从而才能使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充分,从而确保体系目标明确和采取的控制措施有效。

      (五)对风险的控制措施不清

      很多企业建立的EHS管理体系,只对重大风险进行控制,对不可承受风险没有具体的控制措施。由于对体系理解和执行上的偏差,企业往往只对重大风险进行控制而忽略了不可承受风险的控制,没有执行降低风险、消除风险的管理措施,导致体系运行上存在一定缺陷。

      (六)全员性参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过程没有充分体现

      企业在建立EHS管理体系时,往往组织部分人员进行辨识和体系文件的编写,没有从基层做起,全员没有参与,缺乏沟通与交流,同时缺乏相应学习和培训,从而使岗位人员对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及其具体控制不清,使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缺乏一线的支持,没有群众基础和全员参与的文化氛围,EHS管理体系就很难有效运行。

      (七)在意识培训过程中没有体现以人为本

      在初次建立EHS管理体系的企业,培训需求中对技能的要求多,对意识培训的内容少。如对电工、电气焊工、起重工等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培训有计划和实施记录,而对领导层、管理层、作业层缺少针对性的分层培训要求。在EHS管理中存在着领导层不知抓什么、管理层不知管什么、作业层不知做什么(不知本作业活动的危害性)。

      (八)法律法规不能及时更新、发布和宣贯

      国家每年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很多,根据体系要求,要定期进行法律法规的收集更新和评价,而很多企业不能做到及时更新。同时,也很难将诸多法律法规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宣贯,从而使一些法律法规的执行上存在滞后现象,不利于EHS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四、企业文化为EHS管理体系运作连续和持续改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企业安全文化的是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为EHS管理体系运作连续和持续改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安全文化有一种惯性力量,它范围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正像肉体超不出皮肤一样,个人意志也超不出文化惯性之外。首先,企业安全文化对EHS管理体系起凝聚、协调和控制作用。集体力量的大小取决于该组织的凝聚力,取决于该组织内部的协调状况和控制能力。文化是一个组织对外适应和对内整合的机制,一个组织具有良好的文化,管理者和员工就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共同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进而产生更强的组织承诺,运行更有效率,也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其次,企业安全文化可以使EHS管理体系进入稳定的运行状态。企业安全生产决策是在一定的观念的指导和文化氛围下进行的,它不仅取决于企业领导及领导层的观念和作风,而且还取决于整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积极向上的企业安全文化可以为企业EHS管理体系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精神氛围。再次,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可以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积极向上的精神就是一把员工自我激励的标尺,他们通过自己对照行为,找出差距,可以产生改进工作的驱动力,同时企业内共同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又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员工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起到了相互激励的作用。最后,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这种作用与传统的管理理论所强调的制度约束不同,它虽然也有成文的制度约束,但更强调不成文的软约束,它通过文化的功用使信念在员工的心里形成一种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有诱导信号发生,即可得到积极响应,并迅速转化为预期行为,这种约束机制能够有效地缓解员工的自治心理与被治现实形成的冲突,削弱由此形成的心理抵抗力,从而产生更强大、深刻、持久的约束效果。

      企业的各级宣传组织通过组织员工认真学习、领会EHS的有关会议精神,教育员工认真贯彻执行有关EHS文件所制定的标准、规范。各级领导通过各种会议向员工面对面宣讲,对先进典型和事故案例、“违章”现象进行剖析,解答热点问题,用事故案例警示员工。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和环境文化素质,增强社会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改变全体员工传统的狭隘的安全观、环境观,把EHS观念从单纯的生产安全扩展到生活、生存安全、环境领域,把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预控作为以人为本进行教育的根本目的。企业提高全体员工EHS表现的信念和水平,明确个人承担EHS表现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使全体员工都能参与或介入EHS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之中去。

      五、结语

      企业安全文化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它关乎人的生命、关乎环境的保护,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在EHS管理中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而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从而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EHS管理格局,构建出安全与生产和谐、员工与管理和谐、企业与社会和谐、环境与发展和谐的企业文化机制。所以建立贴近实际,讲究实效,深入浅出,鲜明活泼,具有企业自己的特点和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促进EHS管理体系体系运作连续和持续改进的基础。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安全文化建设应以宣传预防为主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和谐企业建设中地位与作用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