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企业党群部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8

浏览:(95)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企业党群部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自安全文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为当今一些部门及行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载体和手段。如何搞好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党群部门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怎样发挥作用?结合多年的具体实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造势与行动相统一

      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际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而这种良好的安全人为氛围就需要党群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发挥“造势”作用。

      “势”相对于“形”,指事物根据其固有的规律发展变化的方向或趋势。“造势”是人们对客观形势的正确感知和能动的反映,使顺其“势”而尊重客观规律。党群部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要研究“造势”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

      组织部门要研究党员、干部的特点,强化“安全责任和政治使命”的造势,形成一支安全责任感强和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工会要研究分析职工构成和群监工作特点,从维护职工安全权益入手,进行“我懂安全、我要安全”及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的造势。共青团要贴近青工群体,了解青工喜好和成长特点,发挥团员、岗员在安全生产中的生力军作用,进行“人人想安全、人人抓安全”的造势。宣传部门要动用一切可利用的舆论工具,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的宣传造势。纪检和监察部门对党员干部进行必要的安全文化培训和教育,定期考核,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党员干部始终走在安全文化造势的最前列。

      “造势”要坚持时效性和长期性原则,要通过广播、电视、音像制品、报刊、板报、标语、横幅、读本等多种媒体以及开展诸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通俗易懂。通过“造势”,把“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一安全理念转变成每一个管理者的行为准则。

      总体策划与部门特点相统一

      党群部门在安全文化阵地建设中应发挥总策划作用,站在全局高度,从安全理论阵地、安全媒体阵地、安全文化设施阵地等三个不同层次和领域上进行总体策划。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建设体现本部门特色的安全文化阵地。

      宣传部门要立足安全理论阵地,研究企业职工的行为规律及各类事故中的人为因素等。通过各种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提炼出适合本企业生产力水平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在安全目标、安全宗旨、安全价值等方面进行理论引导,指导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组织、工会、团委、纪委等部门应侧重于文化设施阵地建设,在管好用好现有的安全文化走廊、党员责任区、党员文明岗、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岗安全提示等设施基础上,大胆探索新的文化设施建设方法和途径,逐步形成体现部门特色的安全文化。

      健全机制与监督考核相统一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是基于过去多起安全事故理性思考的结果,是一个企业或一个车间安全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对过去安全管理工作的一次全面系统地“审视”和重新整合。党群部门要在机制的有效运作上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并要体现在考核的深度上,不是过去的走马观花式,而是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群安员、安检员、团员、岗员“安全绩效”的细致考核考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字统计,而是对每一起“三违”及事故隐患人的细致帮教和人文因素分析。比如某企业在新近推行的党员、团员、矿长、党委书记、政工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群安员、安检员、女工手拉手单位、职能科室科长每人联保一个单位的“十方全员安全联保”制度后,各级干部尤其是党群部门及时地研究这张全员安全联保网的运作方法、考核办法及标准,从理论和方法上去指导基层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要善于学习各类先进管理知识,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把这张网建成安全知识的传播网,安全理念的渗透网,防范三违和事故的天罗地网。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打造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创新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下一篇:对开展铁路行车安全确认的五点思考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