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打造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创新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8

浏览:(88)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打造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创新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自安全文化。

      摘要:介绍了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的要素, 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以及“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运行机制。

      关健词:企业管理; 安全文化; 约束要素;运行机制

      1 前言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永恒主题。安全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并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部署。尽管如此, 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很严峻。本文试图从打造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入手, 在探索的过程中, 不断创新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 达到安全文化建设同安全管理的有机结合。

      2 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安全文化的重要分支。它更偏重于生产领域的经营活动和劳动过程的安全文化。它是对安全价值观的肯定, 是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党的安全生产方针, 对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对安全文明生产的准则、安全与效益的统一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特别是对于被人们习惯称之为傻大黑粗的煤矿企业, 更是促进其发展和创新管理的动力。通过学习和探索, 我认为, 企业安全文化可分为3 个层次:

      (1) 精神层:指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安全基本准则、信念、安全价值观和标准、人的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意识、安全态度、职业道德等。它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是形成企业安全文化物资层和制度层的基础。

      (2) 制度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中间层次, 主要是指对企业职工和企业组织安全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它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

      产经营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安全行动准则。

      (3) 物资层: 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 是企业创造的器物文化, 是精神层的载体。它往往能折射出企业的安全生产思想、安全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安全审美意识。

      企业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资层是不可分割、浑然一体的。精神层是物资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内涵, 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层制约和规范着物资层和精神层的建设, 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物资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 是精神层和制度层的物资载体。随着安全文化建设的推进, 现代化企业特别是煤矿企业在其建立和发展中, 越来越重视和依靠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和威力。安全文化成了刷新煤矿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成了凝聚员工的强力磁石, 树立企业安全精神的动力。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 我们都会认识和体会到,安全生产的实质是要在生产过程中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从事故的成因看, 当劳动工具、设备存在安全缺陷和工作环境存在不安全隐患, 而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 也没有遵守操作规程, 就容易发生事故。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事故。当设备存在的安全缺陷和作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加以解决和消除, 实现设备和环境本质安全, 就不会因人操作失误发生事故。当安全技术措施解决不了威胁安全的问题时, 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 规范职工行为, 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入手防止事故的发生。企业安全文化和企业安全管理就是弥补了安全技术措施在预防事故方面的不足。通过安全文化建设,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充分发挥职工参与安全

      管理的主动性, 达到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由此可见,实现安全生产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出发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途经和保证。

      3 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的关系是实现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是相对而言的, 一般来说企业安全管理是指物质方面的东西, 企业安全文化是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 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尤其在现代安全管理中, 主张把管理的着眼点转移到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素质上来, 即我们经常说的“以人为本”, 这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宗旨是相一致的。但管理毕竟需要通过制度和手段来达到管理的目的, 它同企业文化的建设又有一定的区别。但是, 二者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因此,应正确认识和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掌握他们的共同点, 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安全生产。

      (1) 把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作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约束要素, 使之成为职工自觉遵守的准则。一个企业为了维护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 都建立起了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 并通过行政手段和加强教育, 使之成为广大职工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这种规范和准则实际上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 因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 也是为了提高职工的安全观念和意识, 增强其素质, 使之共同达到安全生产中规范自己行为的目的。所以, 我们在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 还要重视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和标准的建设和不断完善, 并把它作为企业安全文化的约束要素。在当前众多的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 企业应特别注意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健全新的规章制度, 并及时修改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 用制度来规范和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2) 在企业安全管理的着重点上达到安全文化建设同安全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在培养人和规范人的要求上是有区别的:企业安全文化在培养人和规范人的行为上采用普遍教育的方式; 而安全管理在规范人的行为上则是通过上级对下级的层层约束, 下级对上级的层层负责来实现的, 这是本质上的不同。因此, 我们在推行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 找出他们之间的共性, 使他们有机的结合起来, 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达到规范人的行为的目的。比如, 企业每年都要根据安全生产需要,制定出安全奋斗目标, 确定安全工作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 并围绕目标和重点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那么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也要以企业的安全目标和重点作为自己建设和发展的依据, 把安全文化的建设融入到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去, 并注意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建设培养人、塑造人的优势。在二者的共融中, 一方面充实和完善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另一方面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果又反作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从而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和进步。

      (3) 要认识到安全工作是一个深层次的管理文化。市场经济的特点给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带来了新的影响和变化, 给企业的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安全工作不仅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 也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必要条件。具有“大安全”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 安全工作应超越就安全讲安全的浅层管理模式, 摒弃安全就是事故与非事故的狭隘认识, 应站在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 并将其做好。其次, 要认识到安全文化是创造本质化安全环境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实现安全生产不仅仅要靠科技、靠装备、靠管理, 更要靠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人, 靠人的安全价值观念和安全行为意识。制度再健全、装备再精良、技术再先进, 没有人的积极响应, 也产生不了最理想的安全效果。安全文化视野中的人, 不再是传统安全管理中的劳动力, 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需求、有生活信念、有个人价值取向的活生生的人, 是具有丰富创造性和无限潜能的人力资源。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基。

      (4) 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构筑安全文化运行机制。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安全管理新思想、新方式, 它侧重于人的安全观念、意识和态度。因此, 要牢牢抓住“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这条主线, 要牢牢把握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多层次的动态需要, 把“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作为“安全第一”的宗旨, 并确定为企业生产及生活全部活动的行为准则; 把关心、改善人的生活与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统一起来; 把实现人的自身价值与企业实现生产经济效益价值统一起来;把实现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与“人权”统一起来。使每个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 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得到尊重、承认和发挥, 从内心激发产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和重视安全、献身企业的敬业精神,以此培育和启发人的自发的安全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筑起牢固的群众安全生产基础。企业的安全管理千头万绪, 其核心是人的管理。人是生产经营中的主体。资金、物资、设备要人去使用, 生产过程要人去完成, 安全生产要人来保证。在一个组织的一切观念中, 人的观念是最重要的, 有什么样的观念, 就有什么样的安全思想和安全管理模式, 也就会造就什么类型的安全文化。为此, 作为一个煤矿企业, 就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断打造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 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 不断创新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以此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 长治久安。

      4 结论

      企业安全文化可以补充企业安全管理的不足,就像安全管理可以补充安全技术的不足一样。因此, 企业安全文化决不应该是一种空中楼阁, 而应该紧密结合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践活动, 结合企业的安全管理, 不断深化, 不断升华, 不断创新, 并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安全文化与科学普及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下一篇:企业党群部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