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交通安全文化初探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1

浏览:(80)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交通安全文化初探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文化大多只作为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被提及,并且一代而过,没对交通文化做深层次的探讨。而随着我国交通的日新月异发展和我国的成功入世,我国交通的文化性缺陷正在逐渐显露,急需交通领域和文化领域的研究者对交通文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交通文化的含义交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交通、交通资源、交通技术为支点的信息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广义的交通文化同样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作为物质形态的交通文化,作为社会规范的交通文化,作为行为方式的交通文化和作为精神观念的交通文化。

      作为物质形态的交通文化是交通文化的“塔基”,属于交通文化的物质躯壳,是形成交通文化的基本实体,承担着人的空间流动和物质、能量、信息的社会流转的基本职能,集中物化了生产力系统中的渗透性因素——科技文化的优秀成果。这里面包括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等。

      作为社会规范的交通文化是交通文化的“塔腰”,是交通文化的生态机制,以追求效率为I!il标,以协调交通诸要素问的关系为核心。首先,严格的交通工程建设与保养法规保证了交通工程、设施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其次,强有力的交通行政体制确保了交通行政功能的有效发挥。交通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关键是交通行政部门职与责的划分。再次,严格的交通伦理规范规定了交通营运中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保障交通活动的井然有序。

      作为行为方式的交通文化是交通文化的“塔颈”,是交通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标志着人在交通过程中文化作用。它是由于交通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人的交通需求、交通意识、交通能力、交通心理、交通活动等交通选择、接受、利用等行为方式的总称。交通行为指的是与交通活动各个环节相关的人类心理与活动。不同阶段的交通技术和手段,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不同历史阶段人类交通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作为精神观念的交通文化是交通文化的“塔尖”,是交通文化生态良性演进、健康发展的灵魂与方向。交通安全文化是交通文化的目标和核心。在交通运输中,交通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和衡量标准。交通运输在实现人、物和信息的位移和流通这一目的基础上,安全成了首要的目标。

      二、基于交通文化的交通安全策略

      1.驾驶员素质培训和安全教育

      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出交通事故的责任约80%在驾驶员,大大超过其他国家约30%的比例数。驾驶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行车的安全性。因此,加强对学员进行思想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培训l,达标后,才可发不同等级的驾照。严禁以赢利为目的、乱办班、乱发证,严禁发“人情证”,“权利证”,“收费证”。这样将会大大减少因驾驶员责任而发生的事故。

      2.培养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

      我国是一个尚未完全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群众尚未形成工业化社会所要求的基本行为规范,在道路交通领域具体表现为广大道路交通的参与者还缺乏应有的交通安全意识。这是导致大量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需要大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其中对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员要分别采取针对性的宣传策略,注重传播交通安全知识,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在我国,强制佩带安全带法令虽已经颁布,但执行效果不理想,还没有变成驾驶员的自觉行动,因此加强对汽车安全装置的研究,加强安全立法执法力度,从而达到降低由于交通事故(或冲突艟成的伤害程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量,这是一条适合我国现阶段具体状况的发展道路。

      3.加强道路管理。

      我国的交通事故,70%以上发生在一、二、三、四级普通公路上。各交通管理II{f-],要弄清所管路段内事故多发地带,增强警力。并在相关地点设置醒目的警示牌。要严格采取限速措施,不仅在事故多发地段,在其他地段,对不同道路,包括高速公路,要有相应的限速措施。可见,限速不但节能,而且使事故率下降。我国应该对不同的道路,采取相应的限速措施。对交通拥挤,易出事故的情况,管理部门应研究不同国家与我国不同地区的先进经验,灵活应用。实践证明,卓有成效的分离原则、疏导原则、节源原则(公交优先、合乘优先)等,可提高道路通车率。尤其是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低、交叉路口交通混乱、混合交通、乱停车、行人乱穿马路等等,不但影响交通,而且事故多发。

      4.重视交通道德建设。

      交通安全主管部门及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积极配合,采取适当的措施,有效促使社会公众对交通安全监督的积极参与,促进自觉遵章守纪、关爱他人、救死扶伤等良好道德精神风貌。考虑到当前交通违章行为普遍、交通事故以及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多发频发、社会救助精神和意识淡薄、交通道德整体水平下降等具体情况,有必要在民政部门的支持、协助下设立专门的交通道德风尚奖励基金,对救死扶伤、见义勇为的高尚行为进行奖励,并依靠舆论,“抓好典型,树好榜样”。特别是在<公民道德建设纲要>颁布实施之后,交通道德建设也当然应该纳入其中。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内化于心 固化于制 外化于形——当前安全文化建设形态探析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小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