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建设务实、高效的企业安全文化――ESCSE的导入与实施 - 安全文化基本理论

来源:转载2023/2/8 17:34:30

浏览:(76)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建设务实、高效的企业安全文化――ESCSE的导入与实施 - 安全文化基本理论 ,来自安全文化。

      引言
      “安全文化”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引入我国安全界,应追朔到上世纪90年代。对“安全文化”的研究与讨论,至今已持续了近20年。当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李毅中局长提出“安全文化”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五要素”之首后,有关安全文化的研究与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升温。
      由于“安全”和“文化”是两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特别是“文化”的概念,国内外学界讨论了上百年,未能得到一致的诠释。所以当与前两个概念同时相关的“安全文化”概念被提出后,各家学说莫衷一是,研究方向相对发散,也就不足为怪了。不少研究者长期致力于探索它的完美定义、历史渊源、功能作用、与其它文化概念的异同等,或许很有学术价值。
      但是。源于“核安全文化”的“安全文化”理论,原本是一个边界清晰、体系完整、结构封闭,方法实用的“组织安全行为与个人安全行为”管理模式,这个核心和基本的特性,似乎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
      虽然“安全文化”论著很多,但很多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实践中,却总有迷惘、困惑之感。一种听起来很美的理论或概念,应用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故而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终于有一些企业,在实践过程中,逐步领悟到“安全文化”的基本原理并探索出具体的应用模式。将安全文化的原始理论补充、完善为看得到、摸得着、行得通、并效果显著的实操模式。
      为使这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有关机构已立项作为国家级研究课题,将其标准体系化。而课题的研究基础就是我们在这里介绍的ESCSE模式。
      为了讨论和介绍方便,我们将全部内容分为以下6个题目
      一ESCSE的核心理论
      二ESCSE的基本原理
      三ESCSE的系统构成
      四ESCSE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五ESCSE的效果评估
      六ESCSE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
      
      一ESCSE的核心理论
      1、 ESCSE是什么?
      ESCSE是英文EnterpriseSafetyCultureSystemEstablish的缩写,中文全称是“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建设”。ESCSE是一套以人和人的可靠度为对象,切实可行的组织安全态度、安全行为和个人安全态度与安全行为的管理模式。
      ESCSE的贡献在于有效地将安全文化理论落实到企业操作层面。ESCSE综合了管理学、组织行为科学、传播学和安全工程学等学科的重要原理,运用理念引领、行为再造、管理修正、环境再造,视觉识别(SVI)、系统评估等方法帮助企业建立起健康务实的安全文化体系。全面提升企业与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有效地遏止各类人因事故的发生。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趋近零事故的目标。
      从企业安全文化现状评估开始,ESCSE模式采取一套专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可以对企业安全文化现状及影响因素做出精确、全面的评估分析,以便ESCSE的全面导入,更具针对性。ESCSE行为再造与管理修正指导也建立在对作为决策层、管理层和员工层的个人素质与企业素质要素的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而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落实为一整套系统操作。而且ESCSE的实施效果完全可以用不同的指数体系,做出全方位评估。因而可以明确进一步完善的方向和重点。总之,ESCSE模式从根本上避免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走向空泛化或平庸化两个极端。
      2、ESCSE的核心理论
      ESCSE的核心理论来源于“核安全文化”。简单讲是由“1个概念”,“2个部分”,“3类对象”,“12条准则”,“4个阶段”,“8大影响因素”组成。
      “1个概念”:安全文化是什么?
      如前所述“安全文化”的定义,目前可以见到的不下几十种,不同的定义,代表着对“安全文化”不同的理解和向不同研究方向的引导。ESCSE模式对“安全文化”的概念理解,基于“核安全文化”的原始定义,回避过于明显的译文痕迹,同时力求对实际应用的原理性指导价值。具体定义为:安全文化是指“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体现为一个组织和每个成员的共有理念、共有态度和共有行为特征。
      而安全文化建设就是提高这一价值观在组织与个人理念、态度与行为特征中的共有度和体现度。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安全文化”都不存在有无之分,只有程度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是可以评估出来的。
      “2个部分”:组织和个人
      “安全文化”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个是组织(企业)的安全素质,一个是个人的安全素质,两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关系。
      组织的安全素质是指,作为组织行为建立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政策、管理活动、风气、氛围、物态环境等所传达表现出的安全理念、安全态度和行为特征。
      个人的安全素质是指,作为决策者、管理者或者一般员工的每个组织成员个人所具有的安全理念、安全态度和行为特征。
      作为组织的一员,每个人自身的安全素质水平,尤其是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的个人安全素质,必然会通过参与的组织活动和组织行为影响到组织的安全素质水平。反过来,组织的安全素质水平也会影响每个人的安全素质水平。同样,两者之间的安全素质在相互影响过程中,在某些方面相互融合。
      一个决策者或者管理者的安全素质,决定着他的思维习惯和认识水平,并支配他的决策和管理行为。这种行为和决策的结果,可成为组织的安全素质特征。每个成员的安全素质最终又表现为组织整体的安全素质。
      因此,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ESCSE特别强调,组织和个人的两个“响应”,缺一不可。
      “3类对象”
      无论是从组织安全素质角度,还是从个人安全素质角度,ESCSE面对的真实对象就是3种人。即决策层或决策者、管理层或管理者、员工层或员工
      分为三类对象的目的,第一是明确ESCSE的导入,是要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式。第二是明确,ESCSE的导入是针对每个人的,无论是企业最高领导,还是最普通的员工,所有人都必须参与,一个都不能少。第三,也是要强调作为决策者的高层领导必须参与,否则ESCSE不可能成功。
      “12条准则”
      ESCSE的核心理念是认为人始终都是安全与事故这对矛盾中,最活跃、最本质、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人的可靠性是决定其他因素如:工程技术、设备、环境、甚至管理的可靠性的前提。任何其他因素对可靠性的影响,本质上都是由于人(决策者、管理者、员工)的意识、态度、行为的影响而产生的。因此,所谓“安全文化”应始终研究如何解决人的问题。“因人而言物。言物实言人”。针对不同的对象,分别给出不同行为要求和准则,这些准则看起来简单无奇,但如不能真正领悟到实质,并坚持逐一落实,也决非易事。把这“12条准则”理解透了,努力实现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一定会有奇迹般的效果出现。
      “12条准则”中第1至第4条是要求决策层做到的,第5至第9条是要求管理层做到的,第10至第12条是要求员工做到的,每一条准则,还可以.分为若干细则,即:
      1. 公布安全政策
      包括安全责任,安全工作目标,安全承诺等
      2. 建立管理体制
      包括管理权限,管理机制,组织机构,沟通渠道等.
      3. 提供人力物力支持
      包括用人制度,员工培训与安全设备、装置和技术手段的投入,良好的工作环境,
      4. 自我监查完善
      如生产工序变更后,安全管理是否配套,专家建议是否可行等
      5. 明确安全责任
      以文件形式的授权,确保责任分明(不交叉不疏漏)
      6. 承担安全管理
      建立、建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7. 人员资质审核与培训
      确保每个员工都胜任工作
      8. 奖励和惩罚
      使员工有持续的积极性
      9. 监察与完善
      如建立监督机制,研究外部有价值的信息等
      10. 探索性的工作态度
      如了解工作任务和责任,思考可能出现什么差错,应该怎么防止失误等
      11. 严谨的工作方法
      如弄懂工作程序,严格按程序办事等
      12. 互相交流的工作习惯
      如从他人处获取有用的信息和向他人传递有用的信息等
      (见图1)


      “4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然本能阶段
      处在该阶段,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是:
      (1) 依靠人的本能――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反映是出于人的本能保护,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预防意识。
      (2) 以服从为目标――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主动自我保护和参与意识。
      (3) 将职责委派给安全经理――各级管理层认为安全是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经理的责任,他们仅仅是配合的角色。
      (4) 缺少高级管理层的参与――高级管理层对安全的支持仅仅是口头或书面上的,没有或很少有在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持。
      第二阶段:依赖严格的监督
      处在该阶段时,企业已建立了必要的安全管理系统和规章制度,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做出承诺,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往往是被动的,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1) 管理层承诺――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做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责任感。
      (2) 受雇的条件――安全是员工受雇的条件,任何违反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被解雇。
      (3) 害怕/纪律――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仅仅是害怕被解雇或受到纪律处罚。
      (4) 规则/程序――企业建立了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但员工的执行往往是被动的。
      (5) 监督和控制、强调和目标――各级生产主管部门监督和控制所在部门的安全,不断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制定具体的安全目标。
      (6) 培训――这种安全培训应该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第三阶段:独立自主管理
      此时,企业已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获得各级管理层的承诺,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具备良好的安全管理技巧、能力以及安全意识,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1) 个人知识、承诺和标准――员工具备熟识的安全知识,员工本人对安全行为做出承诺,并按规章制度和标准进行生产。
      (2) 内在化――安全意识已深入员工之心。
      (3) 个人价值――把安全作为个人价值的一部分。
      (4) 关注自我――安全不但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庭和亲人。
      (5) 实践和习惯行为――安全无时不在员工的工作中和工作外,成为其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
      (6) 个人得到承认――把安全视为个人成就。
      第四阶段:互助团队阶段
      此时,企业安全文化深得人心,安全已融入企业组织内部的每个角落。安全为生产,生产讲安全。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1) 帮助别人遵守――员工不但自己自觉遵守,而且帮助别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
      (2) 留心他人――员工在工作中不但观察自己岗位,而且留心他人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
      (3) 团队贡献――员工将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
      (4) 关注他人――关心其他员工,关注其他员工的异常情绪变化,提醒安全操作。
      (5) 集体荣誉――员工将安全作为一项集体荣誉。
      (见图2)


      “8大影响因素”
      ESCSE的理论和应用系统是一个巡回往复,持续改进的完整闭环管理体系,十分重视系统外部环境条件及其变化对系统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的影响.。下面讨论的八大影响因素,实质上是能否成功导入ESCSE的边界条件,这些因素的影响指向和影响度,可以通过一系列正态倾向与负态倾向指标,做出分析评估,从而确定是否具备实施ESCSE的条件或如何针对边界条件修正ESCSE系统实施方案。见图3




      具体评估指标和评估模型在第四和第五讲中会进一步介绍。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EESCS的系统构成及原理 - 安全文化基本理论

    下一篇:解决“四种心理” 减少事故的发生 - 安全文化基本理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