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企业安全文化的多样性及建设途径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26

浏览:(81)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企业安全文化的多样性及建设途径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概念辨析

        一、两个不同内涵的安全文化概念

        (一)文化学意义上的安全文化  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它作为一种客观现象,遵循文化的发生和演化规律,是与人类同时产生并不断发展的元文化。这种在复杂因素影响下自发产生的安全文化,有着明显的种族、国别和地域差异,是一种多样性的文化;因此,被我国学者称为原生安全文化。它具有完整的时空结构,在时间上它是从古到今的历史积淀,在空间上它由深层、中层、表层三个层次组成,深层主要是精神文化,中层有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两大内容,表层主要是器物文化。

        (二)管理学意义上的安全文化  就是在上个世纪从国外传入的安全文化,准确言之,就是核安全文化。它是核电站安全管理经验的结晶;是在传统安全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归纳出来的一套安全管理方法;是一种可供人们使用的,仍然依赖工程技术的安全管理工具,具有工具文化的性质,在实践中成了安全管理的代名词;因此,被一些学者定义为“工业社会的管理型文化”

        二、两个不同内涵的企业安全文化概念

        (一)文化学意义上的企业安全文化  这是一种原生于企业的,与企业同时存在且难以复制的安全文化。它伴随企业的创建和发展,是在企业内外诸多因素影响下自发产生的、适合本企业的安全文化;但其形成也必然遵循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而且,无论哪个企业,都客观存在着具有本企业特点的安全文化,如果其中的某个企业能达到一定时期法定的生产安全条件,还表明这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无论是在动态的时间层次上,还是在静态的空间层次上,都取得了全面的发展。

        (二)管理学角度的企业安全文化  它不是本企业的原生文化,是众多优秀企业安全管理经验的结晶,是不同企业各种安全管理方法的荟萃。它的特点,一是其精神理念和管理方法先于企业存在,二是能动性很强。对它的倡导,能够把落后于主观目标的企业引领到更高的境界,对企业实现生产安全的方式和企业安全发展的方向可以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由于并非企业原生,不一定适合所有企业,尚需凭借外力才能有效推动。这在我国,行政促进是不可或缺的。

        三、给安全文化以准确定位,提高建设的全面性

        对前述两组用词相同内涵各异的概念的正确认识,有助于人们通过扬弃给安全文化以准确定位,有助于人们理解安全文化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有助于人们在安全文化建设实践中,一方面化解原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发扬光大其积极的部分,建设优秀的、有别于工具性的、片面强调管理的安全文化。另一方面,要尊重国情和企业实际,尤其是原生安全文化的多样性,合理利用工具文化的能动性和先进理念,着重在深层结构中进行充实和完善,以工具文化的主观自觉性弥补原生文化因客观自发性过强而与生俱来的先天不足,提高全社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特别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安全文化的逻辑关系

        在安全文化建设实践中,时常把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文化相互混淆,把属概念和种概念不加区分地看成是同一回事。企业安全文化是工业社会的管理型文化,而包含它的安全文化是整个人类历史的安全写照。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有人只承认前者,不承认后者。以静止的,孤立的观点看待安全文化,把安全文化锁定在工业社会,置其于空前绝后的境地;甚至将这一普通文化拔高为管理文化,使其小众化。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理由如下:

        既然“安全文化自古就有”的说法不成立,既然“我们在安全方面做过的事情都跳不出安全文化的范畴”的判断是一种错误;那么,企业安全文化从何谈起?企业安全文化从属于什么文化?如果连作为母体的安全文化都不存在,企业安全文化从哪儿来?上世纪90年代初从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引进的安全文化,实际上是以核电站安全文化为代表的企业安全文化模式。既然在1986年以前,核工业领域的安全管理也没人以安全文化来概括,是否也可据此来否定核安全文化的存在?

        中国人最早接受的“安全文化”概念,准确地说,就是核安全文化。当时,这一概念很窄,比“企业安全文化”还小,更不是现在人们所理解安全文化。但是,无论是“企业安全文化”概念还是“安全文化”概念,都是受核安全文化概念的启发,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的。它们的逻辑关系是:核安全文化包含于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包含于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的特点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保护自己的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开展的各项实践活动,以及开展这项实践活动的制度依据、创制和使用的各类物品。概括的说,就是企业范畴的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以企业为单元,不同企业有着各自的互不相同的安全文化。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共性

        企业安全文化有四大特点:一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和经营活动中,为保障企业生产安全,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所进行的文化实践活动。二是与企业文化有着基本一致的目标,都以人为本,以人的“灵性”管理为基础。三是强调企业的安全形象、安全奋斗目标、激励精神、安全价值观等,增强对员工的凝聚力。四是其模式千差万别,虽可学习借鉴,但不可复制照搬。因为,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安全文化,即使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也要进行改造,要符合本企业的特点,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安全。不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会走进死胡同,就会被企业排斥在外;而企业自己固有的坚持多年又行之有效的安全做法,才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源泉,或者说是企业原生态的、有生命力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研究机构应当尊重企业,挖掘、整理、提炼由企业员工首创的那些独一无二的安全文化元素,帮助企业建设与众不同的安全文化。

        二、企业安全文化的个性

        企业安全文化四大共性特点中的第四点,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个性所在,体现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多样化和旺盛的生命力。例如冶金企业的安全文化与建筑企业、化工企业的安全文化,虽有许多共性,但我们不能拿共性的东西来说事儿,更不能将其克隆过来,然后就说这是冶金企业的安全文化。虽然冶金企业也存在与别的企业或行业相似或相同的安全问题,从表面看其治理的手段也很类似,例如防热辐射、防尘防毒等,但同样的致害因素其产生的原因会有所不同,我们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最突出的问题,其次要抓住原因的原因从根上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形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模式不可能是单一的,也不可能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评估和衡量它的优劣,更不应当用一个模式去对所有企业的安全文化进行格式化处理。如果一定要那样做,势必回到过去的老路上,与其说是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不如说是在套用企业安全管理旧框,甚至还会使企业已有的安全文化因为格式化而丢失或不能运行。

        正因为存在许许多多不同的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才丰富多彩。

        三、企业安全文化的地位

        企业安全文化只是安全文化的一部分,主要表现于生产经营领域。这一领域对于整体的安全文化建设而言,又十分重要和突出。社会生产活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以求生存的主要手段,也是人类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由于生产的程序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逐渐普及,其水平也越来越高,这些科技进步成果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安全文化的科技含量,但同时又产生了新的安全问题。因此,为了企业安全文明生产,在企业科技含量提高、能量蓄集更大、生产周期缩短的高新技术条件下,就必须相应地提高全体员工以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素质和自保互保能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水平,同时推动企业安全发展,创新企业安全文化样式,为安全文化增添新的内容。

        安全文化主张超越分工对待安全工作

        在人们的习惯认识上,存在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安全工作,仅仅被当作一项社会分工来对待。以城市生产经营活动领域的安全为例,过去一般都认为这是设在劳动行政部门内部的安全机构及其各行各业主管部门内的相关机构的责任,现在又把这事看成是安监部门的事。在企业内部也因为分工以及职责划分,长期被当作是安全技术部门的事。就连全民性的、全员性的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月活动,许多地方因为没有设立安全机构,就开展不起来;在企业,如果安全技术部门不抓或抓而不力,也没有别的部门过问,导致全社会一说起安全,只知道时常发生事故,而对防范事故发生的安全工作却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对安全工作进行监督。这样一来,使这项涉及人民生命安康和社会资财安全,本应为全民共谋的大事长期因部门行为的制约而总是不能令人满意;使我们的工作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事故困扰中徘徊,并难以摆脱这种困扰。

        一、安全文化拓宽实现安全的途径

        多少年来,我们已经在技术上作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这种努力今后仍需坚持不懈。但是,我们却总是在这些努力所不能触及的方面,或者在由于这些努力本身所产生的偏颇方面出问题。例如我们本具有修建合符质量要求的高楼大厦的各种技术,我们也有一整套保证质量的管理规章和制裁胡作非为的法律,但是我们却一再目睹建筑物垮塌的伤亡事故。我们过分地强调安全的纯技术性,也在工学领域努力培养高学历的安全工程技术专门人才;然而却忽略了一般人的参与,使欲参与者也因为安全是一门又专又深的学问而望而生畏,以致使这一本应是普通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习惯的文化素养,成了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部门的专利,造成具有群众意义的安全责任与非群众意义的安全管理相互混淆,于是管安全的就有责任,不管安全的就无责任,等等。这些看似简单、令人不屑的问题,向我们提出了关于改变观念的要求,而对安全的认识与观念之正确与否,恰恰就是我们长期存在、没有解决好的大问题,也是安全工作最易受挫折、长期不稳定的实质所在。

        二、安全文化是典型的大众文化

        倡导和建设安全文化,既是一种关于安全问题的新观念;又是为全社会科学地认识和对待安全问题,也即实现观念的转变提供的新的方法。倡导安全文化,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使每一个人都按照安全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注意安全成为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工作学习的习惯。可以说,任何一种关于安全的社会管理和科学技术都不及产生这种管理与科学的文化本身那样有渗透力,那样来得彻底。因为社会管理与科学技术的应用,常常都是部门行为或部分人的行为,它在社会分工以及因社会分工而形成的职业层次上具有积极意义,但不是整个社会人人都具有的社会能力与行为规范,至少不是一种内化了的,成为主动的行为规范。

        三、安全的实现是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

        要改变那种认为安全只是安全部门的事的观念。这个问题是全社会各阶层、各界人士俗化了共识,是有关安全的文化普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表现。即使不从解决安全问题的一般需要出发,而是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出发,也不能把安全工作看成只是安全部门的事,并且还要把它上升到需要改变的“观念”的高度来认识。同理,在一般意义上就更不只是安全部门的事,就更需要改变观念了。因为安全工作的好坏,是一个系统、一个企业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安全工作不渗透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不和各个部门的具体业务结合起来是不行的。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当首倡全面安全管理

        安全工作不只是安全部门的事,这实际上就是安全文化的思路。但是,面对现实,我们是在以“三违”为背景的客观条件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三违”是存在于人身上的隐患,是最难治理的隐患。“三违”不灭,物的隐患就会层出不穷。尽管我们早就以安全为第一位的价值选择,尽管我们早就喊出“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口号,尽管国务院早就有关于安全责任的明文规定,但真正作为一种社会文化风习体现在每一个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举手投足之中,却还远未达到。因此,必须在工作中以推广全面安全管理来启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又以培养员工使之形成包括安全观念、安全人格、安全道德等在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提高和完善全面安全管理,塑造以“零事故”为安全理念的企业形象。

        长期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复杂的技术问题,倒是有一些并非技术与工作层面的管理空白成了酿成事故的大敌。当然,工作层面本身的管理问题也确实存在着许多不严格不负责任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把安全作为一种基础文化,而不仅仅是一项工作,通过宣传教育灌输给全体员工,这又涉及到企业到底从何处入手建设安全文化的问题。我们认为,不一定非要高喊安全文化的口号,也不要一提到在现有社会分工之外去落实安全职责,或者把每一项社会分工都与安全责任作相应的连接,或者一提到非技术安全对策等,就以安全文化的概念去笼而统之。尽管这没错,但容易使有关理论探讨方面的分歧干扰或耽搁实际工作的开展。

        所以,全面安全管理观,应是我们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安全管理在企业的推行,就是最切合企业实际的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方式。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之我见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企业安全文化在生产活动中能形成“自控机制”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