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隋鹏程系列讲座之八---系统整体论

来源:转载2023/2/8 17:34:21

浏览:(70)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隋鹏程系列讲座之八---系统整体论,来自安全培训。

    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整体性表现在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保持着有机的联系。系统之所以能保持它的整体性在于它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为内部联系;表征内部联系的范畴,称为结构。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为外部联系;表征这种联系的范畴称为功能。要素、系统、环境三个环节,就是通过结构和功能两个中介的沟通而有机联系起来的。

    系统的整体性是由系统七大属性确定的:目标性、边界性、集合性、有机性、层次性、调节性和适应性。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由这些属性所体现出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使系统整体性力争达到最优化。系统整体性原理见图1

     

     

    引申这一原理于系统安全,绘出危险源与相关因素图(图2),危险源处于生产过程中单元作业:

     

     

    图2:系统的危害源和相关因素

     

    1.   单元作业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生产的基础操作,它受地理、地质、生态等因素包括气象、水文、岩性、地温、采光与日照等所制约。自然条件是这些因素的函数。

    2.   伤亡事故指的是工人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人身伤亡和急性中毒。单元作业的活动场所就是生产区域。所以在单元作业中发生的轻伤、重伤、死亡或中毒,属于在自然环境中发生意外事件的结果。

    3.   工业意外事件是由加工条件、操作因素所引起的人为不安全动作及机械或物质危害所造成的。人为的或机械、物质的危害则是由于检测不足或控制不利等人为过失所导致,而人为的过失又是社会环境和生产管理上的缺陷所造成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因素、劳动制度,监督与检查,教育与训练,社会道德,家庭,以及个人的体质、生理、心理状态等因素;社会环境还包括法律、个人和集体的行为规则等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生产水平(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等关系。它是一个复杂函数。

    4.   为预防工伤事故,必须做到:以单元作业为中心,针对自然的特定环境和具体的加工、操作条件,控制人为的不安全动作;以探测技术作为认识不安全、不卫生因素的工具和手段,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去改造劳动环境、消除意外事件的直接原因;以社会环境为背景,采用法制、经济、监督检查、教育训练等手段,运用安全心理学、劳动生理学和人机学,加强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消除产生工伤事故的主要原因。

     

    人——机系统事故模型

    人在操作岗位上操作,由外部供给能量的机械(如凿岩工操作凿岩机),以达到所要求的目的。在正常条件下各种能量系统(包括人身的能量)相互制约而保持平衡,且随时间的推移不断调整这种人机关系。一旦违背了人的意愿,出现了失控状态,就会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发生伤亡事故或财产损失。

    在包括人在内的空间环境中,只要不存在有害物质的污染,也不会发生能量逆流于人体的情况,人就能在这种空间环境中生存和劳动,而且会感到舒适。一般而言,只要环境不被有害气体污染,人——机系统的事故模式都以人的行为为主体。在这种事故模型中,事故多发生在人、机两个系统相交的部分。相交区域的斜线部分的面积值决于机械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大小,还因人的行为方式等不同而各异。

    在集体劳动中,往往不是单人——机械系统,而是在操作工作中,在同一时间内达到同一目的,由多人操纵一台机器或一个大型设备,这就是机械——多人系统。这种多人在机器周围劳动的条件,往往由于相互之间的动作不协调,信息交流不充分、不及时,加之视野的局限,机械设备就有可能给人造成危害,促成事故发生。

    属于这种作业的有:共同修理、清扫、调整大型设备,共同搬运大型重物,在长电路上共同检修电器设备等,其中重物搬运的事故率最高。

     

    人——环境物事故模型

    作业环境中除了静止物体所具有的潜在势能以外,还有粉尘、毒气、噪声、振动、高频、微波、放射线等环境物的危害,这属于具有流动性质的能量的危害。

    生产现场作业环境中流动着的能量大致有两种:为了生产而供给的能量,如使作业环境舒适所设计的采暖、通风,空压机等电能的供给,也包括采光照明。其二是由生产设备逸散的能量,如由机械装置所发出的并在生产现场和附近产生不良影响的噪声和振动,还有由某种装置泄漏或岩矿渗出的有毒有害气体的粉尘等尘毒危害。

    与人机系统相反,环境危害不单在操作点上发生,还是处于工作区内。其危害形态也与人—机系统不同,在人—环境物系统中,发生在工作区内的危害与人的行动失误无关。人——机系统和人——机环境系统发生事故是有差异的。

     

    化学能转移于人体的事故模型

             这种危害来源于生产现场的人工环境污染,它既和机械伤人的条件不同,也区别于自然环境,化学成套设备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当然与有关人员的失误有密切联系,但它却不取决于车间直接受害者的个人行为。

             危害源如果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气体或蒸汽,或有放射线、高频、微波等,人是不易感知的。如果大量毒物侵入人体造成突然中毒,则属于伤亡事故。矿山一氧化碳中毒属此类。

             为了确知此类危害的存在,除了使用超越人体机能的探测仪器,别无他法。因为人的各种器官未必感知其存在,更不知其危害程度。所以,这种事故的发生是不以人的行动为主体的。

     

    人—机系统外的事故模型

             在人——机系统作业过程中,有时会从系统以外“飞来”物体,以致突然使人受到伤害,导致完全预想不到的伤亡事故。这种事故包含着不能预测的偶然性。

             形成这类事故的物理现象多为突如其来的物体飞落,大致有如下三种:

    1.   风力、水力等自然现象使生产设备或房屋倒塌、坠落飞入等,造成人员伤亡。

    2.   作业环境中原材料、半成品及其他物资乱存乱放,使施害物体处于不安全状态,如

    遇振动、外部力则易使潜能突然转变成动能,造成事故。

    3.   车间中其他作业系统突然飞来的物体打击。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隋鹏程系列讲座之九---连锁论

    下一篇:隋鹏程系列讲座第七讲---多因素致因理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