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25

浏览:(85)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安全事故是我国煤炭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始终是煤炭企业头等重要的工作任务。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是实现安全常治久安的强有力支撑。因此实施安全文化工程,坚持以“安全塑文化,用文化保安全”的原则,突出安全文化建设,真正以安全文化铸造安全盾牌,从而保证和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稳定发展,已是所有煤炭企业的共识。本文就什么是煤矿安全文化及安全文化建设这两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安全文化观点

      煤矿行业作为一个高危行业,煤炭开采的特殊环境对人自由度的限制,较之其他行业要大得多。水、火、瓦斯、顶板、煤尘五大自然灾害时时威胁着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煤炭员工相对较低的文化素养,简单的劳动技能和闭塞的社会视野又制约着安全开采、科学开采。因此,培育煤矿特色安全文化,塑造出具有科学知识和正确思维方法的高素质的煤矿人,显得尤其必要和迫切。但安全文化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目前为止,对于什么是安全文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一)安全文化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持广义说的一般认为,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自然的、人为的或天灾人祸的);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种无所不包、统而论之的观点指导意义不强,工作中不易把握。

      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对安全文化给出了相对狭义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这一定义把安全文化限定在人的精神和素养方面,体现了安全文化的本质。

      (二)煤矿企业在实践中对煤矿安全文化的定义

      从理论上提出广义安全文化的观点是合理的。但对于促进安全工作来说,使用狭义安全文化的概念则更有实际意义。由此,煤矿企业在安全工作实践中把煤矿的安全文化定义为“全体员工所共持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愿景,以及良好的安全心态,这种理念、愿景和心态能够有效地塑造员工和团队在煤炭开采中的行为举止。”其内涵有三点:

      1、安全理念和愿景,不仅领导者持有,还要“全体共持”。煤炭开采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所共持的最高价值,就是“生命至上、规章至尊”;我们所要追求的愿景,就是讲科学、遵规律,不断减少人与环境的对立,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提高员工通过驾驭现代科学技术,征服自然的本领,增强员工高尚文明的社会地位感。

      2、培育安全文化关键在塑造“员工和团队的行为举止”。煤矿的复杂多变性,给员工心理、意识带来深刻影响。塑造员工的行为举止,必须扭转员工在特殊环境中形成的侥幸、压抑、摆脱、盲目的扭曲心理和凑合、马虎、应付的行为习惯,使员工在煤炭开采中,始终渗透着良好的心理、作风和行为,提高应对、处置、规避各种危害的能力。

      3、由“理念和愿景”到达“行为举止”上,必须经过一个中介,这一中介称之为:“文化的制度化”。 它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枢纽”,决定着安全文化建设的成败。

      (三)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塑造本质型安全人

      “本质安全”,其实是指安全管理理念的变化。即煤矿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其基本特征是:人的安全可靠性;管理的科学性;环境的安全可靠性。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达到本质安全,而管理的科学是实现人与环境相互协调的纽带。从系统的方法论分析,结论便是:人的本质安全是其矛盾的主导方面,培育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塑造本质型安全人。?

      1、人是安全开采的主导因素。

      当今中国煤矿事故频发,究其祸根在于低素质的人。只有用安全文化启迪和教化,塑造具有科学知识和正确思维方法的高素质的人,才能掌握安全开采的主动权。

      2、人的行为处于安全开采的基础地位。

      相对于设备、制度等方面,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是安全中的一个极大的变数。安全工程专家海因里希说过,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中国煤矿事故当中,人的因素几乎达到90%。

      3、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

      安全开采本身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生命至上” 是本质安全的基本准则。人是人的活动及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和归宿。安全开采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提高、生命质量的提高和生存价值的提高。?

      基于上述观点得出:培育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塑造本质型安全人。同时,人又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过程就是培育安全文化的过程。

      二、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安全生产长期结合形成的特有的文化产物是在煤炭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安全管理、管理制度、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的综合反映。因此,搞好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对于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好转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思想境界

      大量涌入煤矿的农民工带着农耕文化特点,对于井下违章作业可能导致的后果缺乏认识。同时,部分社会闲散劳动力进入煤矿,其中有些人员安全道德水准过低,贪图一时便利而为自己和他人留下安全隐患,甚至还出现为个人利益无视他人生死的可耻行为。安全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将有助于职工摒弃陈旧落后的安全观念,树立科学的安全发展观。

      (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职工识别和处理“物的不安全状态”

      煤矿生产作业场所在地下,受环境制约因素较大,随时会受到各类自然灾害的威胁。如果作业人员对井下不安全因素认识程度不高,就极易发生事故。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受过教育而又经验丰富的井下作业人员,对不安全因素和事故前兆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安全文化能够帮助人们识别事物的不安全状态,并指导人们对不安全因素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

      (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职工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和控制,安全思想进入到人们的头脑当中,就会成为安全行为的支配力量和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力量。安全文化一旦形成,其中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和道德准则就会在企业里广泛传播和渗透,成为促进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内在基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把安全价值观落实到安全管理工作之中,创建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引导职工用安全文化理念想问题、办事情,使安全文化理念成为自觉的行为规范,最终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三、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重点

      要充分发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必须立足于实际,不断培育发展有特色的安全文化,以适应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

      (一)培育和发展安全文化理念

      总结和培育出符合企业实际、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煤矿职工构成的复杂性和文化观念的多元性要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以提升全员的安全思想境界为着眼点,重新构建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当前突出“安全发展”这一主题,抓好传统安全理念的普及,做好岗位职责、岗位工作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修订完善工作。通过安全理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营造团结互助的“安全团队精神”。

      (二)培育和发展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要以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积极探索安全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营造不安全行为的“自控”氛围,建立持续发展、不断改进的安全监管体系。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的自身素质和责任心。只有增强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养成遵守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的习惯,并通过引进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及自我认证、第三方认证等形式,才能促进安全体系建设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培育和发展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制度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培育安全制度文化,就是要把安全制度机制建设放在煤矿安全实践过程中加以应用和把握,不断对规章制度进行整合和完善,从而建立为广大职工所主动接受、自觉遵循的安全管理制度、机制和行为规范。其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重中之重,企业必须坚持领导干部入井带班、隐患排查、现场管理等各种安全制度,确保安全制度责任落实到位。

      (四)培育和发展安全环境文化

      安全环境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部分。硬环境包括安全综合监测监控系统的开发,安全监控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资金的投入以及安全基础设施、职工的生产条件,工作环境等;软环境包括职工的精神需求、安全周期、安全品牌、企业形象等。加强安全环境建设要从提高装备水平入手,转变煤矿生产方式,加大安全投入,不断完善安全设施,探索现代安全管理手段。同时,还要抓好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安全品牌文化建设,提高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安全文化的本质核心是塑造本质型安全人。实现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而人的本质安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导因素。因此,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核心主题。

      塑造本质型安全人必须坚持以理念为先导,以制度做支撑,以环境为基础。三者是一种蕴涵与互动的关系,只有理念引领,没有制度依托,理念就是魂不附体;只强调制度约束,没有理念指导,制度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同样,没有人化的环境基础,本质型安全人就无可靠的物质保证。理念、制度、环境的蕴涵互动,是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根本所在。

      塑造本质型安全人是一个过程。其实质就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人的生活价值、工作价值、生命价值过程;是确立人作为安全开采的主体地位,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性过程。坚持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安全开采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把造就人、造福人作为基本着力点,做到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是实现安全开采的永恒追求。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从文化高度讲安全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安全文化要创新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