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运输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25

浏览:(92)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运输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摘要】借助文化的力量,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构建一种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新机制,这就是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创新的出路。

      【关键词】道路运输 安全 文化 建设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2006年9月29日,省委书记白克明亲自致信×××个设区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要求深入开展“法人代表安全生产双百日承诺”活动,把安全生产作为构建和谐河北的重要工作。安全生产是道路运输永恒的主题,道路运输安全事关社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危,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同时还涉及到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它是保障社会安定,保证经济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一、安全文化是道路运输业安全管理的创新方向

      道路运输业点多、面广,是一个关联着千家万户的行业,如果不能做到生产安全,旅客的生命、国家和人民的财产、社会的安宁都将受到威胁和损害。道路运输业的生产安全,主要是行车安全,它既受内部管理因素的影响,也受道路、桥梁、气候和外界人为因素的影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长期困扰企业管理的大难题。多年来,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道路运输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治理,然而,安全状况仍不尽如人意。特别是近几年,道路行车事故次数、伤亡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恶性道路行车事故不断发生,究其原因,一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二是运输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三是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亟待提高。特别是道路行车安全管理严重滞后,沿用了几十年的安全管理措施,适用不了车辆更新、人员更新、企业管理机制更新,运输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也更新的时代,因此,安全管理亟需创新。

      旧的安全管理机制下,不管是交通主管部门、交警部门还是企业领导,对行车安全,一贯采取“管”、“卡”、“压”的管理办法。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对待驾驶员,特别是肇事的驾驶员,从来是讲话口气硬,处罚措施严。驾驶员一旦出了事故,领导批评,同事讥讽,亲人埋怨。在这重压之下,驾驶员是慎之又慎,然而,还是事故不断。“硬压”的效果不好,可又有什么好办法呢?借助文化的力量,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构建一种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新机制,这就是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创新的出路。

      二、安全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安全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包含的对象、领域、范围是广泛的。也就是说,安全文化的建设是全社会的,具有“大安全”的意思,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安全文化与社会的公共安全文化既有相互联系,更有相互作用。

      在我们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保障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如环境的安全条件,生产设施、设备和机械等生产工具的安全可靠性,安全管理的制度等,但归根结底是人的安全素质,人的安全意识、态度、知识、技能等。安全文化的建设对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常说文化是一种力,那么这个“力’’有多大?这个“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国际上和我国安全生产方面搞得好的企业来看,文化力,首先是影响力,第二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这四种力,也可以叫四种功能。通过观念文化的建设,影响决策者、管理者和员工对安全的正确态度和意识,强化社会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企业文化是当代世界企业管理的新热潮。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80年代传入我国后,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已经扎根我国很多企业。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借助企业文化的成果,充分运用文化的导向功能,把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行业特点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升到物质与精神结合的境界,成为加强和改进企业的安全管理的精神动力。“安全支出不是费用,而是投资”、“为安全投资是对员工最大的幸福”等体现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文化性。安全文化包括企业安全价值观念,安全生产责任感,安全道德观念,安全目标和安全行为准则等,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种理论。

      在安全生产实践中,道路运输企业首先要根据本企业安全管理特点,提炼培育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科学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理念,用简练的语言给予表述,用以激发职工安全生产工作热情,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提倡用安全哲学辩证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改革、安全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用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理念指导生产经营管理,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的位置;用正确安全价值观对事故突发瞬间自己行为进行调整和约束,做出保护生命财产,减少损失的选择。通过创建企业安全文化达到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促进实现安全行车的目标。

      三、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现代道路运输,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运输设备的技术性能日臻完善,高速公路的大量兴建,公路快速运输系统的初步建成,现代通讯、各种监控手段日趋先进,这些对搞好行车安全,固然十分重要,但掌握、使用、处置这些先进技术设备,对安全生产起决定作用的仍是人。生产技术程度越高,人的管理地位越显重要。这就需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导职工,加强职工的安全文化修养,培育职工安全自律与他律的意识。

      要重视企业职工安全素质的养成教育。各道路运输企业要把全员安全培训放在首位。教育培训分系统教育和自我教育两方面。系统教育方式有:培训、轮训、复训、安全报告会等。自我教育方式有:安全例会、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谈心、安全帮教等。安全培训的目的一是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变安全生产“要我干”为“我要干”,变“要我管”为“我要管”,变少数人管理为全员管理。二是提高全员安全素质,使管理者和操作者都能了解事故发生规律,掌握先进的安全管理设备,具备妥善处置突发事故的本领。

      要重视凝聚各方面力量。党政工团要齐抓共管,各方面都要根据职工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不同心理特点,从各自工作角度,设计好活动载体,围绕企业安全生产创一流,开展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活动。比如,各个时期的安全竞赛,安全月、安全周的竞赛,党政领导安全嘱咐,家属安全劝导,共青团安全监督等活动。

      要重视安全管理队伍的网络化建设。要建立一个以行政领导为中心,向基层运营片区、运营单车幅射的安全管理网络。每一个层面都要有人负责,每一个层面都要做到人员、制度、措施“四落实”,每一个层面都要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每一个层面都能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方法,分析、评价系统中的安全状态,及时发现、通报系统中的危险性,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使系统内发生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真正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使安全达到最佳状态。

      要重视持之以恒做好安全文化建设。文化的熏陶功能是不能一竿见影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做到月有安排,季有打算,年有筹划,每年都有所提高。日积月累,企业安全文化才会显示其独特的功能。

      四、安全文建设的目标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目标是为行车安全营造一个亲和力很强的氛围。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要素是人、车和环境,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人是企业之根本,人是管理工作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能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企业安全管理成败的标志。

      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当前要创新人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事故的发生,采取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认识是行动的向导,对事故的正确态度应是从血淋淋的事实中,找出管理者和操作者自身存在的问题,掌握防止事故发生的本领。同时,将经验教训在企业干部职工的头脑中逐步消化、吸收、积累,成为指导安全实践的意识,达到多数人安全生产的目的。这也就是道路运输企业长期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论升华。人性化的管理强调,人是事故的肇事者,更是事故的受害者。有些人就是在肇事中受伤以至丧生,既使没有受伤,精神也受到很大的打击。对事故的发生,多数肇事者是会对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进行自责的。关心事故责任者,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籍,生活上的关怀,化解驾驶员肇事后的心理矛盾,帮助他们从事故的阴影中走出来,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吸取应有的教训,这样的教育作用将更有效,教育效果也会更好。发挥文化的力量,多给人与关怀,使肇事者从事故的阴影中走出来,使其他职工从中受到启示,为行车安全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对待制度的认识上,无规矩不成方圆,要重视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但对待制度人性化的管理采取的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多数道路运输企业在安全管理上都有一套规章制度,对这些规章要进行很好的梳理,沿用对安全管理行之有效的,摒弃那些多余无用的,建立适应新的营运环境的新规章制度。使制度真正起约束人,管理人,促进安全生产的作用。

      在宣传教育的认识上,人性化的管理重视宣传形式,管好用好安全文化宣传阵地,如安全劝导牌、提示牌、标语牌和安全宣传栏,同时把宣传教育的形式向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拓展,开展网上教育。教育形式上,一改我说你听的传统教育形式,开展电视广播专题、安全文艺演出、安全文艺创作,安全体育比赛、安全理论研讨、事故案例等形式。鼓励行车人员和全体职工参与。宣传内容上,人性化的管理少用“严禁”、“不准”,多用“请你注意”,力求形象生动,平等对话,富有人情味。

      道路运输企业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管理,而发挥文化的功能,创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对道路运输管理有效地预防和遏制各类险情及事故的发生,改观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局面是事半功倍之举。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基于SMART原则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研究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关于加强安全文化建塑工作的指导意见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