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25

浏览:(106)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摘要: 文章基于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视角,对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进行简要分析,通过研究企业安全文化在煤炭企业的传播、积累和扩散的过程,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找到了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安全认识普及和安全控制的有效途径,并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煤矿;安全文化;现状;对策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煤矿企业的发展与生产安全面临考验,国有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究其原因同以“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等煤矿安全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揭示有紧密联系外,但根本原因还是人的因素。因此重视人本管理,切实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从人的安全文化意识的培养、人的健康文化以及人的活动有机调整等为内容的现代安全管理文化角度有效的防范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了摆在煤炭企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企业安全文化概述

      1.1 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安全文化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主观与客观存在,因此,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但是,人类有意识地发展安全文化,仅仅是近10余年的事。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依据安全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笔者简单的把人类安全文化的发展归纳为几个阶段,见表1所示。

      1.2 安全文化的定义及范畴安全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在工业领域应用就成了企业安全文化,与行政或管理工作相结合就成了安全管理文化。把安全文化的内容引入不同的领域,继承和创造保障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并使其能舒适、高效活动的物质存在和精神作用,均可称之为某领域的安全文化。不论是基础安全文化还是专业安全文化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

      第一层次称为表层结构,这旨各种有关安全使用规范及标准等组成的表现层。表层结构有立约与非立约两类:立约类是指用一定的形式明确规定出来的,包括有关安全的法律、条例、制度、规章、技术标准等;非立约类表层安全文化是指虽然没有用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却约定俗成在人们心里的内容,如:安全风俗、安全习惯、安全崇尚和安全礼让等。

      第二层次为理层结构,这是安全文化的理性部分,包括安全第一的科学思想、安全第一的道德思想、安全第一的经营及生产原则等。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为安全第一的价值观。笔者把安全文化的构成简要的总结为以下基本要素:

      ①目标;②宗旨;③精神;④风格;⑤追求;⑥信条;⑦道路;⑧管理哲学;⑨价值;⑩民主;{11}道德;{12}发展战略;{13}环境;{14}誓言。

      2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安全文化的真正形成是在建国以后,党和国家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制定了“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到一系列政策、法令,管理部门及企业单位做了大量实际工作,使我国的劳动保护和生产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与提高,从而保障了劳动者在生产建设中的安全和健康,形成了安全文化理论,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由于煤炭企业整体对安全文化内涵的理解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因此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煤矿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浮于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多数企业都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甚至形成“文化热”。但是,就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开展的情况来看,许多地方普遍重视安全技术改造的投入,忽视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尽管在各种会议中、红头文件上讲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推行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但现实的情形是仍有不少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形式化明显。另外,有些企业的表层安全文化和中层安全文化建设比较到位,但没有内化为全体员工的习惯和行为准则,企业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还一定程度地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没有完全变成职工头脑里的观念,也就是说煤矿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深层的企业安全文化相对薄弱。

      2.2 安全文化建设研究偏重理论,缺乏整体规划相关学者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还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许多论著内容相近,有的论述仅限于表面,理性的多,可操作性不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的需要。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多是煤矿一线工作者,研究基本上是经验式的,不太注重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

      其次,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大多数煤矿企业没有设立相关的领导机构和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推行安全文化建设过于简单,甚至等同于一般的安全教育。部分转制矿和大多数乡镇煤矿并没有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甚至个别矿井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还是个盲点。

      2.3 煤炭企业员工普遍对安全文化建设存在误解,安全理念普遍较淡薄什么是煤矿的安全文化,简单地说就是煤矿,也就是人们自觉形成的,能够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守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从一些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看,对于安全文化,一些煤炭企业还存在一些误区。其一,有的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就是搞一些安全活动、文艺演出等。所以一说安全文化,一些单位仅停留在搞活动上,以致于安全文化呈现为表面的,浅层次的,不能深刻挖潜煤矿安全文化的真谛。其二,有的同志认为搞安全文化就是环境刷新,做几块牌子挂在显著位置,写一些安全理念和提示性警句等。其三,认为安全文化就是一般性的安全教育、培训。

      其次,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煤矿职工的安全理念普遍较为淡薄,基本上处于从属和被动“要我安全”的状态,遵守规章制度大多是因害怕被处罚,安全第一和安全自律的意识还比较模糊。普遍持有的理念还不足以让人们自觉地去接受和弘扬煤矿安全文化,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2.4 未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估测量体系由于文化的“软”特点,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地评估和测量。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任务,它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包括安全文化评价指标集的建立、评价方法的确定、评价结果的测量等。目前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完善,虽然有学者建立了煤矿安全文化初步的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一些对煤矿安全文化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定量方法,但是其可行性与操作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相比国外,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估测量安全文化的模型和指标体系。

      3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企业文化,根据各自的经济、文化、科技、管理的背景,采取突出企业特点的办法,建设各具特色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不同于现代科学管理,也不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它是人们对安全工作高品位的升华。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来营造一种安全气氛,使人人重视安全生产,人人关心安全生产。笔者试着从目前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分析其对策。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安全文化对我们煤矿企业的干部职工来说并不陌生,长期以来开展的各种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制定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等,都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煤矿安全文化的表现形式,其潜移默化和熏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这就要求,首先,煤炭企业行业主管领导及内部各级管理干部,要深刻认识煤矿安全文化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转变以往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精细化、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新思路。其次,直接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工人要通过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接受安全宣传教育,充分认识安全事故对煤矿工人生命安全的危害和对社会、家庭的影响。第三,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等宣传媒体和宣传阵地的作用,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理论知识、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力度。

      3.2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不断把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转化为企业的实际建设开展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表现形式。一要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二要不断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三要深入扎实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宣讲安全文化理念,让职工理解安全文化理念的深刻内涵;把安全文化理论、企业精神、安全警句、安全祝语、安全操作规程等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牌板、灯箱悬挂在矿区的各个角落,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职工随时随处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通过创建活动把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转化为企业的实际建设。

      3.3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夯实安全文化建设基础煤矿企业相对于其它行业,职工的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井下采掘一线的职工。就煤矿企业而言,职工培训任务非常繁重,加强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势在必行。首先,要建立健全职工培训的长效机制,要将职工的培训纳入企业管理范畴。其次,摸清底子,掌握实情,根据职工的知识结构、文化程度和业务技能层次有的放矢的开展安全培训。同时要根据施工场地的变换、施工安全技术的要求,分工种、分岗位、分批分期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第三,创新培训形式,注重培训效果。通过多种手段的结合来激发职工自觉学习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热情,最终达到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的目的。

      3.4 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煤矿安全文化业绩评价体系针对当前安全文化评价领域存在的评价方法相对简单、主观性较强等问题,基于企业安全文化的人本主体,根据我国目前国有大中型煤矿的实际,笔者提出煤矿的安全文化现状可以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安全承诺、安全环境、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学习、安全信息传播、安全行为激励、一线职工安全事务影响力、员工素质9个主要指标来加以评价。

      4结束语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理念和一项有效的煤矿安全工作模式,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总结和完善。只有科学地研究和探索企业安全文化的塑造途径,煤矿企业才能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安全文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怀志.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模式[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04.

      [2]吴晓颖等.煤炭安全管理与监察工作指导[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07.

      [3]罗云.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及建设实践探[J].安全生产与健康,1997.05.

      [4]徐磊,田水程.当前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J].煤矿安全,2009.03.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和谐发展的主题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煤矿企业建立安全文化途径与重点浅析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