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促进安全生产形势好转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9

浏览:(80)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促进安全生产形势好转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从有人类以来,先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劳动和与大自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逐步摸索、探讨和发明了语言,自从有了语言、文字,才形成了文化。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出:劳动创造了语言、文字、文明和历史,也同时创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其中包括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方面。“安全”:是平静、稳定、安宁和无外力打击、碰撞和伤害的状态。人类社会在生产实践活动,在同大自然作斗争,在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过程中,时常受到来自大自然、作业场所和劳动工具的意外碰撞、打击和伤害,甚至牺牲生命,这些情况发生就是不安全。“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普遍认同并追求的价值和行为准则,是生产生活方式的理性表达。“安全文化”:是人类在劳动、生产、生活和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为避免意外遭受打击、伤害和碰撞所采取的普遍认同的办法、措施和经验,就形成了有价值的行为准则,即: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内容包括:安全常识、安全宣传、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理论、安全科学、安全法律法规等。本文试图就如何倡导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形势好转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旨在抛砖引玉。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迫切要求
      应该说安全文化建设已不是一个新课题了。自从有了“安全”这个文明的辞汇之后,就产生了“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不只是中国的专利,这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灵魂,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了“安全文化”这根主弦律,就抓住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生命线和灵魂。
      (一)当前安全文化建设的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安全文化建设,特别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文化”建设,今年3月27日亲自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第30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外国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和加强我国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加强安全科技、安全宣传教育和强制性的全员安全培训。党的十六大以来先后分别作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性决策。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安全发展,这在理论上确立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这是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理论,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上任伊始,就提出要强化安全生产“五要素”,“五要素”之首就是“安全文化”。国家安监总局近年来也先后两次颁布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的意见和办法,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法规。国家安监总局、公安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广电局、团中央等部门为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连续5年开展了“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交通安全宣传周”、“119消防安全宣传日”、“学生安全教育日”等活动,推动了安全文化建设。全国各新闻媒体充分利用新闻舆论阵地,加大了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的力度,使安全生产正在深入人心,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近年来,就南充市而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安全文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先后开展了大规模的走村串户、走街串巷安全宣传活动,送安全宣传资料、安全法规达100多万份(册),制定永久性的标语上千条,制定了简单易记的“四个必须”、“三十个不准”安全行为规范,开展了领导干部、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4个100%、城市居民90%、农民80%的群众性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开展安全宣传、咨询等活动,送安全文艺节目下乡,开展安全巡回演讲,加强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培训等活动,建立健全了各类规范性的制度,强化了法制、体制和机制建设。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市民的安全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有了明显好转,安全生产违法违章违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与1999年前相比,事故件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重特大事故件数分别下降50%、40%、50%、60%左右。
      实践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抓安全文化建设,抓住了安全生产的关键,抓住了源头和根本,安全生产的人、机、环境“三要素”之首就是人,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因此,强化人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人的安全常识、法规意识、安全技能、安科水平、安全理论素养等安全文化的单元质量,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和根本。
      (二)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差距
      当前在安全文化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还要看到,在安全文化建设上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国民安全意识差,安全常识馈乏,如超载车船要坐,农用车、报废车要坐,坐船不穿救生衣,过街不走人行横道,发生火灾缺乏基本自救常识,坐飞机、坐汽车不系安全带等。二是法规意识差,“三违”、“三超”严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三是安全投入不足,劳动防护差,机器设备设施落后、破旧,该淘汰、报废的机器设备未报废和淘汰等问题,需要我们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加快安全文化立法建设的步伐,尽快扭转这种被动局面。
      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势和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GDP13.6万亿元,1亿元GDP死亡1人,是美国的20倍,1万居民里死亡1人,是美国的2.6倍,道路交通每年全国死亡10.6万人,全国有各种车辆1.1亿辆,万车死亡率10人,是美国的6倍,是日本的10倍。当然中国不能和美国、日本进行这种绝对的比较,中国工业化进程时间短,人均GDP较低,安全生产形势的好和差是与工业化进程的时间、人均GDP成正比的,进入工业化前期,人均GDP1000至5000美元时是事故的高发期。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发挥齐抓共管等方面的政治优势,尽快缩小这种差距。
      (三)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各种违章违规多、安全事故多,死亡人员多,全国每年因各类事故近13万人死于非命,极待需要加大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等,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时代的课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引入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安全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更应该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他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大事,胡锦涛同志说,“安全生产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安全生产既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时代的课题、永恒的主题,他都离不开安全文化来叙说,解答、传承,以此来唤起那些沉睡的人们的觉醒,开启蒙胧的人们的知觉,激发全民参与的活力。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和生命,我们要传承这种文明,加大安全文化的建设。安全文化是人类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要珍惜、运用和传承,如“海因里奇法则”、“国际预防优先”的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等。这些法则、原则和方针是经过千锤百炼总结出来的管理科学,我们要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其次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也是当前国际国内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据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资料表明,2004年以来,该组织在讨论制定关于《促进职业安全与卫生框架》的政策性文件中,将促进安全文化作为重要内容之一,2003年6月日内瓦举行的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职业安全和卫生领域的全球战略,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建立及保持国家预防性职业安全卫生文化。日本5年计划的一个基本政策是促进安全文化建设,殴盟在其共同体战略中直接提到了加强并巩固危险预防文化等。上述引证也说明安全文化建设在全球范围都得到了加强和高度重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党、全国、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我们的安全文化建设必将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春天即将到来。

      二、安全文化建设严重滞后的主要原因
      目前安全文化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安全生产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形势依然严峻。其主要原因既有经济发展的制约,又有法制建设滞后的影响,还有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等等因素。
      (一)经济发展状况是制约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安全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必然要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高速发展的美国、日本等国家,安全生产事故降到了最低限度,按1亿元GDP死亡1人,我们是美国的20倍,万车死亡率是美国的6倍,日本的10倍,因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时是事故的高发期,我国现在进入了小康社会,正在步入工业化发展的国家,安全生产和安全文化建设必然要受到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工作、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培训、技术防范措施、安全科学研究、安全人才的培养、安全设备设施投入、更换和淘汰落后的机械设备等,都需要经济的支持和保障,因此,经济发展的水平是制约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根本因素。
      (二)法制建设滞后是制约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因
      安全法制建设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我国现有的安全法律法规中,有关安全文化方面的立法还很少。在《安全生产法》中,也只有几条分别对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训、教育的规定,此外,就是国家安监总局对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核分别制定过意见和3号令。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仅仅是对生产经营单位培训和考核作出规定,是远远不够的,如对党政部门领导、公务人员、数千万个学校、医院一些既不是机关也不是企业的事业单位是否进行培训方面,对市民的安全宣传、教育方面的标准、目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安全宣传、报道的任务、要求等方面的规定,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方面,如安全教育的投入、宣传的投入、安全科研的投入、技术的创新、理论研讨的投入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标准,如果把上述这些问题都能够以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和规定,那么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必将向前推进一大步,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也必将会有明显的好转。因为目前无论是党政群机关、还是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安全研究、投入等热情都不高,认识不深,主动性不强,有的还有抵触情绪,他们不愿意把钱花在这方面的建设上,所以,加大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势在必行。
      (三)部分国民宿命论思想是影响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因
      当前,在安全生产上缩命论的思想认识在相当一部分市民中还很浓厚,就是在个别党政群机关干部中也还残存着这种愚昧的思想。一些人相信“运气”、“上帝”,求神拜福,祈祷上天保佑等,有的说:“人的命天注定,该你今天死,你就活不过明天,不该你死想死也死不了,落在河里也沉不下去等,”还有好些建筑老板,施工前先烧香拜菩萨,有的又杀鸡又杀鸭,还要放鞭炮,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平安,不发生事故。据调查,农村农民占50%以上,城市市民占30%左右,国家公勤人员占10%,建筑、煤矿、非煤矿山等老板占60%左右的人都存在宿命论和封建迷信思想。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不用无产阶级的唯物主义思想去占领,就必然会被唯心主义的封建迷信思想去占领。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门科学,他是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的,从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五次大的起浮中就可以证明这一科学的论断。在我国安全生产的五次大的事故高峰期,都是由于政府机构改革时撤、并和销减安全机构、人员,人们忽视安全工作等情况出现时事故就会上升,当其党委、政府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时,安全生产形势就好转。就我市的安全生产经历来看,也正是这样的发展规律。2000年前我市安全管理人员全市仅30多人,平均一个县就2至3人,一些企业也纷纷撤掉了安全管理机构,安全投入极其有限,有的安监部门车都没有一台,工资都发不起,出差费报不了帐,那时,平均每年发生重特大事故18起,全年死亡300人左右,2001年,在机构改革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了安监机构建设,全市安监人员由原先的30多人增加到100多人,在经费上大力支持,加大了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强化了安全法制、机制建设,加大了安全专项整治的力度,抓住了安全生产的重点等,安全生产形势有了明显的好转,重大事故减少了60%,死亡人员减少了40%,基本杜绝了特大事故。上述事实证明安全生产是有其规律性的。因此,加强对国民进行安全文化思想的灌输是当务之急。
      (四)安全生产的理论形成较晚,研究挖掘不够
      在党的十六大以前安全生产的理论表述比较具体的就只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了,其次是江泽民同志在上海时针对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提出:“隐患显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三句话”的要求,其内容包含着安全生产理论的成份。就安全生产的理论比较精辟、深刻、完美的应该说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经过先后三次才逐步形成了安全生产工作全新的理论,即党的十六大确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确立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理论,这三次理论的形成和确立,把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推向了全新的领地和历史上的高峰。
      但是由于中国还处于经济的发展初期,工业发展的前期,经济还较落后,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等一些贫困地区,人们还在为生计、生活奔波,对于安全生产来说,他们还似乎没有放在首位。这些经过千锤百炼提升出的理论,还没有完全被人们理解、接受,要被人们接受一是要有一个过程,二是我们的宣传理论工作者有责任来大力宣传、传承、挖掘,把这项事业推向前进,使这些全新的安全生产理论真正发挥她应有的指导作用。

      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形势好转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灵魂和生命。只有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也才能实现党的十六大以来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十一五”规划中制定的目标和任务,扭转当前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笔者经过调查,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安全文化理论研讨,挖掘安全文化理论内核
      马克思主义认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政党。一个政党的成熟,首先是理论上的成熟。毛泽东同志曾经也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如果说,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灵魂,那么安全理论则应是安全文化的内核和精髓。因此,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就必须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就离不开加大安全文化理论的挖掘和探讨。十六大以前,关于安全生产的理论还没有完全形成,是不完整的,有的是支离破碎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安全生产理论上有了三大重要建树,初步形成了安全生产的理论体系和理论基础,理清了安全生产的思路,指明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奠定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应当尽快对这些理论进行研究、挖掘、创新,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全国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全党的思想,统一全国的步伐,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开创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大安全宣传的力度,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
      安全文化宣传工作,是一件事关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必须认真抓好的大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安全文化宣传的主要内容应当是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等。一是要突出宣传对象的广泛性。要把全社会公民都纳入安全宣传的对象,特别是要突出对城市居民、中小学生、务工农民工、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宣传教育。二是要突出宣传内容的多样性。要通过悬挂安全生产标语、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交通安全宣传周”、“119消防安全宣传日”、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张旗鼓的营造宣传氛围。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插播安全生产公益广告,开展理论研讨、评议、评论、专家访谈,创办安全生产专题栏目,宣传报道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反典型,宣传先进、鞭策后进,监督和曝光各类“三违”行为和事故案例,教育群众搞好自律。三是要突出宣传的持久性。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任重而道远,只要有人类存在一天,就会有安全生产,就难免会有安全事故,特别是我国正步入工业化发展的前期,正处于安全生产事故高发期,也是安全生产的监督期,需要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因此,要防止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思想,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三)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各类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素质
      安全教育是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最深刻、最根本的方法和途径,安全培训是提高各类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一是要搞好分级培训。国、省、市、县要按照不同的培训任务、对象,明确培训的内容和措施,国、省一级重点应加强对市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帮助了解安全生产的最新动态、前沿知识、管理科学等内容,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市、县一级着重加强对县、乡领导干部、企业法人代表、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培训。在培训的对象、内容上要认真执行国家安监总局3号令的要求,使培训对象达到4个100%。二是搞好学校培训。依托具有培训资质的特培学校,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特培学校的指导和管理,防止培训弄虚作假,向社会输送不具备操作技能的从业人员。三是成立安全学校。由于安全生产专业性强,在现有大专院校培养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基础上,多发展一些安全职业技术学校,吸纳并培养更多的初中级安全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
      (四)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播撒安全文化种子
      中小学生数量多,安全知识缺乏,加强其安全教育迫在眉睫。学生是安全生产的宣传机、播种机,抓好一个学生,就等于抓好了一个家庭,每个家庭抓好了,就带动了整个社会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一是要注重安全教育的经常性。要把安全教育的有关知识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每周开设安全教育课,使中小学生逐渐形成较系统的安全知识体系。二是要注重安全教育的生动性。结合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的特点,开展一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三是要注重安全教育的实用性。中小学安全教育重点是学习一些自救、互救的安全常识。如:交通常识、消防知识、用电、用气常识等。
      (五)加快安全文化立法进程,依法强化安全管理
      安全法制是安全文化的主体,是人们行为的指南,它的决定因素是多数人认同的安全观念,也是人类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的结晶。加快安全文化法制建设一是要完善配套法规。结合安全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快立法进程,尽快修改和完善《安全生产法》及其配套法规,出台国、省安全生产条例等,尽快制定出台《职业安全卫生法》,修改完善《安全生产法》等法规有关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的对象、内容、标准、保障、投入、监督和处罚条款等的规定,强化安全文化的建设。二是要依法管理。安全监管部门和执法人员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权限,秉公执法,严格管理。
      (六)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技防水平
      安全投入是安全观念的行为表达,或者说是受某种安全观念所支配的行为选择,也是一种以公益事业为主的高层次的安全行为,是现代文明和安全制度文化的基本内容,是建设安全文化的保障,也是开展安全科研,应用安全科研成果的保障,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安全观念文化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变为现实。一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各级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制度措施,为公益性的安全文化事业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二是企业投入。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自觉提取安全技措经费、安全教育培训经费和劳动安全保护等方面的经费。三是政府也可参照一些地方从工伤保险、社会保险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生产安全事故预防的做法,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四是社会赞助。鼓励社会各界支持赞助安全文化公益事业,拓宽安全文化建设资金渠道。
      (七)尊重安全科学文化,遵循安全生产规律
      河南油田以“诚惶诚恐知敬畏”,使员工在安全观念上确立了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的行为标准。所谓敬畏,就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法律。但也有个别人在安全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和宿命论思想,认为发生事故和人员伤亡是上天之中的冥冥注定。安全生产是一门科学,他是有规律可循的,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就要破除宿命论的封建迷信思想,树立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思想,相信科学,把握规律。尊重安全科学文化一是要尊重科学,更新观念。抛弃迷信思想,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科学防范意识。二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出安全就是政绩,安全就是效益。三是要发展和运用科研成果。要尊重国情,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的科学研究活动,促进安全科研成果的运用,同时更多地借鉴世界各地的最佳安全科研成果,以造福广大劳动者。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娱活动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浅谈安全活动中如何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