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8

浏览:(74)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自安全文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总书记专门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中国三峡总公司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已初步形成了以实现“双零”为管理目标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在溪洛渡工程建设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三峡总公司企业安全文化,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溪洛渡施工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溪洛渡工程作为国家“十一五”西部水电开发的重点工程,业主单位和主要参建单位都是国有大型企业,必须在确保工程建设有序进行的同时,大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这是贯彻科学发展安全生产的必然要求。

      2008年溪洛渡工程全面进入主体工程施工,是全面创建西部水电开发“四好”典范工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期、高发期。因为主体工程始终是在高危风险环境中施工,要么是高边坡,要么是大洞室。因此,要做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效控制施工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和谐施工环境,不仅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还需要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通过传承三峡的“双零”企业安全文化理念,深入推进溪洛渡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

      溪洛渡施工区安全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安全观念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指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和安全价值观等。我们初步形成了“员工的生命高于一切”的“生命观”;“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的“价值观”;“一切人为事故均可避免”的“预防观”。推行“一岗双责”,强调管生产的同时要抓安全。

      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在2004年制定了《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2005年出台了《安全生产考核实施细则》,2006年推出了《安全生产十项硬性管理规定和十种禁止作业规定》,2007年颁布了《安全生产处罚实施细则》。根据溪洛渡工程的特殊情况,2006年制定了《大坝工程项目排架安全管理规定》、《缆机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2007年制定了《边坡开挖与支护施工安全管理办法》、《排架拆除安全管理规定》。2008年在进入主体工程施工期后又组织对以往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了清理,进一步明确了各参建方的职责,在制度的落实上下功夫。

      安全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生活中有关安全的行为准则和习惯。溪洛渡施工区的安全培训一直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建设部统一领导、各参建单位认真实施。对农民工的培训开办了专门的农民工夜校,始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先取证后上岗。通过教育培训和现场监督检查,逐步减少习惯性违章的发生。同时,中国三峡总公司在溪洛渡工地在安全科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为施工区的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强溪洛渡施工区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结合推进2008年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和“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各项措施的落实,在溪洛渡施工区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六进”活动:安全文化进工区、安全文化进单位、安全文化进工点、安全文化进班组、安全文化进岗位、安全文化进家庭。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横向到边。党组织侧重宣传教育,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宣传贯彻企业安全理念,进行安全政策法规教育,并将安全记录作为评优的指标,同时,安全工作记录还作为入党、预备党员转正主要考核指标之一;行政上侧重管理监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保障、监督体系,加强全员安全系列培训,提供人、财、物资源的投入,并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工会侧重活动组织,教育员工树立安全意识,监督企业履行安全职能;团组织侧重引导青年,培养安全生产新风尚,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2008年上半年,溪洛渡施工区安全生产形势基本平稳,随着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理念的广为宣传,深入人心,融入管理,一个人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既传承三峡文化而又兼具溪洛渡工程特色的安全文化将会给工程建设带来崭新的安全局面。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渗入企业“血脉”的安全文化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下一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