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安全文化的逐级渗透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8

浏览:(133)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安全文化的逐级渗透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自安全文化。

      柳州工务机械段从四个层面渗透安全文化建设,扭转了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重新获得了发展的推动力。

      柳州工务机械段在多次发生安全事故的严峻形势下痛定思痛,找准融入中心的切入点,探索服务大局的新途径,从四个层面渗透安全文化建设,在打赢安全生产翻身仗的主战场上大展作为。

      破除安全误区

      在思考与反思之后,大家一致认为,职工对惯性违章习以为常、干部对惯性违章麻木不仁是造成事故频发的内因,施工作业条件不断变化、日趋规范,干部职工应变能力差是造成事故频发的外因。基于此,通过一个月的调查研究,段党委紧紧围绕施工安全管理打擦边球的危害性有多大、“天窗”修施工不违章能不能干活、现有的安全条款是否合理、干部的安全管理思维是否僵化等主题,组织进行大讨论、大反思,进而纠正了过去的一些模糊认识。

      例如,为执行“行车不施工、施工不行车”的新规定,施工队把取板等工作放在“天窗”封锁点内进行。施工进度因此变慢,奖金自然少了,职工抵触情绪非常大,最终不得不顺从民意取消这种做法。大讨论刚结束,一些职工主动上书,要求严格按照规定作业,恢复此前做法。施工队积极响应,优化施工组织措施,合理安排劳力,施工进度不降反升。事实证明,大修施工不违章也能干活、干好活,由此给广大职工上了生动的一课。干部们也引发一些思考:简单机械地执行某些规定是行不通的,应多思考如何执行的问题。如果不从思想上彻底破除安全认识误区,如果得不到广大职工的广泛认同与真心支持,就不会出现双赢。

      塑造安全理念

      长期以来,这个段注重专项整治、整章建制的显性效果,而忽视了隐性的、能长期发挥效用的安全文化建设。于是,当柳州铁路局升级加大对安全的考核力度时,干部职工只会消极应对,不能尽快适应形势的变化。当站台清筛、基床封闭使用大机等大修施工模式上道试验后,干部职工还是凭经验办事,安全预想差,不能尽快适应全新的施工模式。

      为此,段党委准确定位,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利用板报、简报、信息网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共征集安全理念、警句、格言多达1500多条。“敬业、务实、拼搏、创新”的企业精神凝心聚力,“共谋安全、共保安全、共享安全”的安全理念体现人文关爱。此外,各单位提炼出的安全理念琅琅上口,贴近实际,如负责桥隧大修的施工三队提出了“线桥平稳、隧隧平安”,引起职工一致共鸣。

      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这个段强化了“查找问题是职责、发现问题是水平、处理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政绩”的管理理念、“有迹象就查、见苗头就敲、成倾向就纠、出问题就抓”的预防理念、“管不好安全的干部就是失职的干部,保不了安全的职工就是不称职的职工”的评价理念和“按标准作业就是遵纪守法,违章蛮干就是违法犯罪”的行为理念,真正把“安全第一”的价值观渗透到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

      倡导安全行为

      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大讨论中,这个段谈论最多的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落实责任、制定措施,展望最多的是安全生产有序可能带来的实惠与效益。为此,他们有的放矢、整合资源,着重从引导、警醒、创新三个环节入手。

      他们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引导干部职工把安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全段开展了“思危防患保安全”主题教育活动,警醒干部职工不忘耻辱,奋发图强;开展调研征文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座谈讨论,理清思路,寻求对策。此举收效是“两违”现象明显减少,标准化作业蔚然成风,夯实了安全基础。

      筑牢安全防线

      联系事故看管理,联系管理看干部,这个段发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在贯彻上级工作部署上出现“梗阻”,在围绕安全生产抓落实上出现“空转”,在逐级安全责任追究上出现“衰减”,在具体操作中出现“粗放”。

      对此,他们组织广大干部分批、分阶段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去外单位参观学习,请专家讲解管理和执行的知识。他们还建立健全干部考核机制,加大干部安全写实考核力度,督促干部抓落实、抓监控、抓整改,提高执行能力。段党委还以创建“安全屏障”工程为载体,减少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把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作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把安全控制的难点、施工作业的“瓶颈”作为党员攻关的主方向。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以来,这个段已经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扭转了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重新获得了发展的推动力。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工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应发挥五大优势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下一篇:安全文化是怎样炼成的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