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转载2023-02-08
浏览:(0) 点赞:(0) 评论:()
职业病网介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种种特性态度的组合,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点和观念。它是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安全文化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是一门专门的文化,它分为三个层面:社会层面、政府层面、企业层面,这三个层面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它们的内容、方式、目标可能不尽相同,但总体目的是一致的。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为主旨的安全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经济的发展,使人们产生了全新的价值观念,更加务实地关注安全、珍惜生命、以人为本,提高安全素质,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目的。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主要分枝,企业安全文化更偏重于生产领域的经营活动和劳动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建康。它是对安全价值观的肯定,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的体现,是企业安全文明生产准则的基础,是安全与效益的统一,是发展企业的动力。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视和依靠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调动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自律性,是提升安全生产水平,达到生产、效益双盈的目标。企业安全文化把实现生产的价值和实现人的价值统一起来,以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为制约机制,以实现生产的社会价值及经济效益为动力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的经营机制和安全管理机制,保护广大职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珍惜、爱护和尊重员工的生命,从安全的意识、思维、观点、行动、态度、方法上提高员工的深层次的安全文化素质。
一、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企业安全生产的成效越来越取决于企业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敬业精神等各个方面,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成效越来越显著。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方案(或事故预防方案)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企业安全文化水平是减少事故发生、改善企业安全现状的根本手段,安全文化作为从本质上改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日渐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企业安全文化丰富了企业文化内容,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环境、工作环境,同时向社会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安全文化是企业拥有社会信用度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管理水平、职工精神面貌、社会影响力和企业社会地位高低的试金石。
(一)安全文化的社会影响作用。
企业安全文化是一项长期性、持久性工作,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它却对社会有鲜明的影响作用,安全因素涉及到企业的所有员工,通过员工,这些安全因素又涉及到每位员工的家庭,因为家庭是构成社会的一部分,因而安全因素又通过员工的家庭,涉及到全社会。这样,一个企业重视安全文化建设,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不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整个社会中得到认同,相应的信用度、知名度随之提高,竞争力随之加强。
(二)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中的凝聚作用。
企业用“以人为本”安全生产新理念,关心员工的健康与发展,使员工在工作中不出现事故,不受到伤害,员工就在潜意识里对企业产生一种向心力,这种向心力的凝聚作用引导企业职工对企业安全目标、安全观念、安全规范产生“认同感、使命感”,职工工作热情高涨,自我激励,自觉实现企业的安全目标,从而形成一种安全文化引导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三)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产中的团结协作作用。
安全本身就是靠相互协作来完成的,安全的团队合作性体现在企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整个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能保证安全运行。安全文化强调的就是团结协作,安全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着职工的思想,激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企业安全管理,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提醒,时时处处发挥着团队协作精神,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已,不被别人伤害。
(四)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约束作用。
企业安全文化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是讲了安全就能起到约束作用,就能形成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在不断前进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形成的。第一阶段企业被动的依照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要求提供安全防护技术措施,被动的使用安全管理系统来约束员工安全行为;第二阶段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对安全工作有了充分的认识,主动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制定一系列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员工培训教育,约束员工的安全行为;第三阶段是企业安全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把安全作为企业组织管理的首要任务,安全工作成为一切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保障,员工的安全素质达到高水平,主动拒绝不安全的作业条件,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主动接受安全行为的约束,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浓厚的安全氛围。安全文化发展自始至终都强调约束作用,各种规章制度是让有机会犯错误的人不犯错误,安全文化是让有犯错误机会的人不犯错误。
二、我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在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和上下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区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但并不容乐观,我区共有注册生产经营单位32538家,其中个体工商户23090家,其它企业9448家,经过对我区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企业抽样调查,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安全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经过对我区大中型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部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认识不足、了解不多,片面地认为这是搞形式主义,作用不大,有的甚至认为这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没有必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推广工作。从而影响了参与企业安全文化活动的主动性。相当一部分管理层人员,自已只是参与动员、布置安全文化活动,但没有直接参加活动。以一典型企来抽样调查结果为例,对“是否认为安全永远第一;是否一切伤亡事故都可避免;安全和发展是否矛盾;安全是否与业务紧密结合”等25项具体内容进行观测,该企业的管理层安全文化水平得分68。9分,而世界安全文化先进企业得分在93。5分,管理层的安全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安全文化水平,管理层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急待提高。
(二)一线工人安全文化水平普通较低。
我们把被观测企业的11个部门25个科室所有人员分成四类:管理层、班组长、专业人员、一线员工。抽样观测结果发现,总体人员安全文化水平得分68。6分,而世界安全文化好的企业得分为92。2分,相差了20多分,各类人员的比较,一线员工在“安全检查的方式”、“业余安全管理方式”、“安全价值观形成状况”、“设备设施安全度”、“安全培训量”、“对安全业绩的掌握程度”、“安全绩效重要度”、“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综合安全满意度”等方面安全文化水平得分与世界安全文化好的企业相差较大。主要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安全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一线职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对“文化”的接受相对较缓慢,职工思想认识不够一致,直接影响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影响安全文化建设。
(三)对外宣传和渗透力不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在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活动形式单一,在对外宣传时不能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不能与企业形象建设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对外宣传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形成特色模式,推出安全文化品牌。企业安全文化渗透不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影响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形式化,安全目标考核机制不建全。
企业内部安全文化的宣传、培训形式化,未能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职工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没有建立安全考核制度,影响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发挥作用。对被观测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中,与世界安全文化建设较好企业得分相差很大的因素是:“是否认为安全永远第一”;“是否一切伤亡事故都可避免”;“安全是否与是业务紧密结合”;“员工参与安全的程度”;“安全培训质量”;“安全管理方案及实施质量”;“安全会议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质量”;“安全制度执行质量”,这几个因素大多数都是要经过长期的宣传教育和长期有效的安全目标考核机制来实现的。
三、加强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的途径
企业应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人在企业安全生产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并自觉遵守执行,就必须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任务是要实现:组织与职工都认同“安全第一”的价值观;组织与职工对确保安全才产生的行为准则取得共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深入到每个职工思想中;实现安全生产成为组织与每个职工的共同目标。要解决我区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在企业中的作用,要建立健全以下几个机制:
(一)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规划,提高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性。
随着我国《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出台,对有关安全生产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全面落实和细化,各地区相关部门也相继制定了安全生产规划,对于企业来讲,在大的安全战略指导方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指导下,也应有自已的安全生产规划,明确本企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主要任务、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相结合,例如制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教育培训、应急救援、隐患治理及安全资金投入等一系列的规划。安全生产规划是企业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具有企业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安全行为规范,被全体员工接受、遵循,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生产文化。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基础建设。
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生存的基本保障,是安全管理的根本措施,好的规章制度可使企业有章可循,用制度约束人,可以加强职工的行为控制,使职工在严密的制度监督监控中,没有违章条件,规范作业行为,预防“人”的不安全因素。杜邦公司在安全生产方面均实现“0”伤害率,塑造了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杜邦在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之一。
(三)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落实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执行力。
安全文化的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建设。严格讲,员工的行为是靠制度约束的,一个再好的安全制度,员工不执行,干部不监督不落实,就体现不出制度的严肃性。长此以往,员工的不规范行为将养成习惯,这就给事故的发生创造条件。因此,在加强安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强化安全制度落实机制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系统的目标责任、监督考核和落实兑现保障体系,不断强化团队式管理,充分发挥各项规章制度的作用,督促员工在遵守各种安全制度措施、岗位职责,最终养成自觉行为,达到一出手就干标准活、放心活、安全活,从而不断提高安全文化的执行力。
(四)建立健全安全目标培训、考核和管理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持久性。
人的行为是养成的,一靠教育、二靠约束。首先,教育就必须有严格的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特殊工种要按规定持证上岗,经常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从思想上、心态上宣传、教育、引导,树立员工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让职工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定期对培训教育成果进行考核,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明确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工作中发现和避免安全隐患的员工给予什么样的奖励,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实行一票否决,把教育宣传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其次,约束就必须有标准、有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要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关键在于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制,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可量化的、操作性强的安全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和管理上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企业建立一套层层检查、鉴定、整改的预防体系,让员工始终保持一种丝毫不放松、不麻痹的思想状态。从而堵塞安全漏洞,防止事故发生。目标及考核措施确立的科学合理与否,对于干部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这也是左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否持久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树立企业安全理念,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理念是企业动力,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准点,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并把理念与实际工作紧密相结合,用正确的理念来指导行动,最终达到预期的成果。企业安全文化能否最大限度得到员工认同,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各种安全理念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效果。企业将各种安全理念加以创新,形成本企业的神精,大力宣传,使企业全体员工深刻认识并牢记,变成全体员工的共识,增加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成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动力。如“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你自已”等一系列安全理念口号。国际杜邦集团的安全记录优于其他工业企业30倍,全赖杜邦严守的十大安全理念。我区北京兴发水泥有限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渗透保证体系,在将各种安全理念,如:“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在安全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张贴在明显位置,如会议室、安全通道墙上,采用安全例会、发放宣传材料传达到每位干部和员工,自觉指导并运用到安全生产实践活动中,并定期开展理念渗透专题研讨、交流活动,提高员工对各种安全理念的理解认识,同时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兑现,使广大员工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企业安全文化层次得到提高。
(六)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机制,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的提高光靠制度管理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为此,在安全宣传教育方面,公司充分利用员工相对集中的地方(如:食堂、车间、图书阅览室、更衣室、宣传橱窗等),采用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在充分利用安全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内部刊物,张贴标语、宣传画等宣传教育外,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坚持人性化教育,创新并推广了每日安全主题、开展致员工家属一封信活动,同时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开展安全知识竞赛、举办全员安全签名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促使员工积极学业务、练本领、掌握安全技能,使“我要安全”变成了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为,有效提升了企业整体安全文化水平。
最后,我们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角度来看,安全文化的内涵是保护人的安全健康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素质和自护应急能力,因此也是极大地保护和发展了生产力;安全文化是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文化,因此具有先进文化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安全文化是保护广大群众安全健康和生命的文化,或者说是保护了最广大人民最切身利益的文化,因此搞好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延伸阅读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