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从事故边缘心理看当前职工安全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 交通

来源:转载2023/2/8 17:34:23

浏览:(155)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从事故边缘心理看当前职工安全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 交通 ,来自安全措施。

      铁路的安全生产中很多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是除了规章制度执行不够或设备因素造成之外,在很大的程度上还存在心理因素,遗憾的是这种心理原因对安全生产造成的影响往往被人忽视。铁路安全心理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从人的行为本身和心理学方面入手对安全生产中的作业标准、操作步骤等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并贯彻到工作中去,最大限度的确保安全生产。

      一、安全心理学的含义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以如何减少生产事故为目的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通过研究在生产过程中人的知觉规律和对发生事故时人的心理状态的分析,从而提出加强安全教育,在组织制度和操作技术上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预防那些容易使人产生不正常的心理反应和错误操作行为的各种主客观因素,最大限度的保证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二、事故边缘心理的分析

      经过第六次大提速的发展,铁路职工执行标准化作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违章没有从根本上消失,尤其是惯性违章变得更加隐蔽,打着人性化的各种旗号出现,在安全管理中演变出的轻视心理,麻痹心理、侥幸心理和情绪心理、厌倦心理、惰性心理等,是目前最主要的几种典型的事故边缘心理,对安全生产的危害更大。

      一是轻视心理。表现在一些管理者深层次的认识中,没有充分意识到安全心理的重要性,还没有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里面存在三种现象:一是“亡羊补牢”现象,本身对安全生产工作平时不重视,把安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满足于表面化、形式化。事故隐患不及时排除,直至发生事故才悔之晚矣;二是“愚民政策”现象。为了满足某些人的虚荣心和小团体利益的需要,有的单位出了事故欺上瞒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极尽内部“摆平”之能势,把“四不放过”的原则抛在脑后;三是“怨天尤人”现象,出了事故不是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埋怨、归因于外部,没有找出真正原因就敷衍了事。

      二是麻痹心理。在多数情况下,习惯性的作业简便易行,也没有出事故,从而形成了“干部看惯了、职工干惯了、大家说惯了”,也不过如此的恶性循环。由于这种习惯很容易被人接受或模仿,管理者处罚纠正的力度较轻,下不为例思想严重,对安全生产带来的严重后果不容小觑。麻痹心理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其危害性在于有了麻痹心理就会逐渐丧失自我保护意识、降低人的感知觉的兴奋程度,出现抑制或愚钝。“无知型”、“糊涂型”就是麻痹思想的外在表现,绝大部分人身事故的发生就是麻痹思想造成的。

      三是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重要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多数是“明知故犯”。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我。”这实际上是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了。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爱耍小聪明,明知不该去做的事,也要去做,自我表现心理意识较重,出现自己欺骗自己“下不为例”而屡屡再犯。侥幸心理就是安全事故中最大的毒苗,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矫正。

      四是情绪心理。情绪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不良的情绪状态是引发事故的基本原因。情绪变化主要由应激事件对心理影响产生的,诸如:家庭暴力、离婚、家庭成员患重病或死亡、子女就业困难、家庭不和睦、操心日常开支、本人患病、人际关系紊乱出现问题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情绪心理的应激因素往往是造成心理亚健康的重要原因,必须认真研究,区别对待。

      五是厌倦心理。铁路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各级组织首先必须将安全生产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强调安全第一的至上思想。铁路运输的全部必须首先要保证安全,坚决做到安全第一。正因为如此,在不少人的头脑中产生一定的厌倦心理,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中必须“反复抓、抓反复”的艰巨性,只满足于一时一事的相安无事,对安全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往往放纵了自身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和标准,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研究表明越是从事危险、单调重复工作的人员,越是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厌倦心理。

      六是惰性心理。也可称为“节能心理”,它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看到有些违章操作是由于干活图省事、嫌麻烦造成的。例如有的人明知道标准化作业的重要性,却要简化、省略作业程序;有些人明知劳动保护备品的重要性,使用起来嫌麻烦,不愿按照标准佩戴使用。凡此种种,都和惰性心理有关。

      三、当前安全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1.安全心理教育是职工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工的安全心理教育是保证运输生产安全的关键,只有职工从自身做起,主观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抓好运输生产安全。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培养和树立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对安全的认同,对规章制度的认同,对标准化作业的认同。只有对职工做好安全心理教育,提高职工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才能真正确保安全。安全心理教育作为职工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培养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一种正确的价值从业观、岗位责任感、安全意识感、规章执行力,进而达到对安全生产的高度敬业负责。

      2.安全心理教育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节奏的高速运转,职工作为个人的个体越来越多的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社会环境因素带来的干扰。心理亚健康越来越多的侵袭着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对安全生产的负面影响很大,许多多职工受到心理亚健康的困扰,不可避免的产生焦虑、冲动、亢奋、紧张、消极等症状表现,对安全生产构成了不容忽视的隐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者,心理作用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十分的巨大。一个人的能力和心理情感是不稳定的,它往往随着周围环境、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一个人在体脑俱疲的情况下,感觉技能变弱,听觉和视觉灵敏度降低,眼睛运动的正常状态被破坏,其心理技能就会改变,心理态度发生逆转。这说明,个人心理因素对安全生产有着巨大的影响,不正常、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直接、间接导致事故的出现。安全心理教育是通过科学的心理教育,消除职工心理亚健康,避免由于安全管理者纠正违章过程中来自职工的抵触心理、厌倦心理、逆反心理等诸多不良的心理因素对安全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安全心理教育是科学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现场的每一件违章都有它发生的必然性。首先要明确的是违章不可能从根本上消失,即使制度再严密、规章再完整,人的惰性、心理因素、设备条件等各种复杂因素导致违章不可能从根本上消失,只能最大化的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违章带来的负面影响。

      通过对典型违章、惯性违章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对职工坚持不懈的开展安全心理教育,培养职工在安全生产中正确的心理态度、标准化作业的自觉意识,对违章造成严重后果的认同感,可以有效的降低85%以上的惯性违章,将因为违章带来的隐患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科学安全管理的目标。

      四、结束语

      通过对以上几种事故边缘心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全面看待职工安全心里教育的问题,将心理学教育引入安全生产中。作为管理者在关心职工生理健康的同时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要将心理学思想、卫生健康知识向职工普及,及时发现职工的心理问题并投入力量为他们服务,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前,建立健全职工安全心理教育方法和体系是及时消除违章隐患,抵消心理亚健康对职工心理侵害的有效手段和科学方法,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铁路发展的必由之路。

    收藏

    评论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运输企业驾驶员安全教育的“七种”方式 - 交通

    下一篇:公司车辆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规定 - 交通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