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油库加油站预防事故的对策 - 其它行业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9

浏览:(109)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油库加油站预防事故的对策 - 其它行业 ,来自安全措施。

      分析研究油库加油站事故的目的是:从过去的事故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用以指导现在的行动,并预测将来,努力不犯同样的错误。

      一、隐患是隐藏着的事故

      隐患就是隐藏着的祸患。它最突出的特点是隐蔽性和危害性。隐蔽性是因为它不容易被发现;危害性是因为它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

      在油库加油站中隐患从级别上可分为班组级、队所级、处级、油库级四等,从类型上可分为有形隐患和无形隐患两种。

      (一)有形隐患

      所谓有形隐患指的是容易发现、看得见、摸得着、嗅得出的隐患。例如汽车进入爆炸危险场所排气管没戴防火罩;油泵和输油管线振动剧烈;作业场所油气浓度大;油泵和电机轴温过高;储油和输油设备锈蚀、渗漏;私自离开工作岗位,打扑克、看电视、睡觉,如此等等。

      (二)无形隐患

      无形隐患与有形隐患相对立,它有着更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它不容易被发现,它是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之中,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油库加油站的主要表现是:会上讲了油库禁火制度,不准将火种带入库区,但衣袋里装着打火机、脚上穿着钉子鞋,进入了油库禁区;嘴上讲的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遇到具体事故时,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由此酿成的灾祸可谓“多多”。还有一种表现是对已经发现的有形隐患重视不够,心存侥幸,认为暂时不会出事,结果发生了事故,后悔已晚矣!

      (三)隐患转化

      在实践中,常常是无形隐患为形隐患转化的条件,无形隐患促成了有形隐患发生质变,转化为事故。如1993年10月21日,某炼油厂发生的恶性爆炸着火事故,因为开错阀门造成油品串罐,报警系统连续发出“高液位”声光报警,操作者认为是误报警,不去检查,造成油罐溢油,在周围空间形成爆炸性油气混合气体,被行驶在油罐区消防道路上的拖拉机排出的火星引燃发生爆炸。上述开错阀门、声光报警、溢油、拖拉机在油罐区行驶等都是有形隐患,但促成爆炸的是“认为是误报警”这种思想上不重视安全,安全意识淡薄的无形隐患,造成了在操作中没有执行操作规程、没有落实核对检查制度,结果有形隐患转化为恶性的爆炸着火事故。

      分析油库加油站发生的事故时发现,7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无形隐患促成有形隐患转化而发生的。

      由此可见,无形隐患是油库加油站作业活动中的最大隐患,消除无形隐患是保证油库加油站安全运行的根本保障。

      二、预防事故的三项对策

      在千例油库和百例加油站事故发生过程分析中得出:油库加油站预防事故有三条规律、三个问题、三项对策可作为指导原则。

      (一)三条规律

      在油库加油站日常工作和各项作业活动中,凡是善于“逆向思维”、“隐(信息)公开”、“人人思考”的单位,则可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1.进行逆向思维。为了预防事故,需要借助已经发生的事故,结合单位具体实际,假想具体的事故项目,从反方向分析、判断导致事故出现的环节、因素,并加以消除。如果总打“如意算盘”,必然出现某种“纰漏”,就可能发生事故。

      2.隐患(信息)公开。从油库加油站发生的事故中得出一条公认的法则,即每一个灾害事故的背后都有诸多隐患存在。油库加油站要防患于未然,就必须将意识到的有形和无形隐患公开提出来,让大家知道这些隐患的危险性。

      3.养成人人思考的习惯。如果单位成员认识不到事故(含苗头)的危害,或者没有良好的表现,仅依靠逆向思维和隐患公开来避免事故的方法就很难发挥作用。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发挥积极性,并提出具体建议。

      (二)三个问题

      油库加油站的每个成员对自己和下属要经常提出“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的关系怎样?”、“从油库加油站发生的事故中你想到了什么?”、“你立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并表述出来。这样做了,对隐患或者危险就可以采取有效行动,制止危险或者隐患转化为事故。

      1.自己的工作与社会有何种关系?这个问题是提醒大家重新认识自己工作的社会作用。这样做既是为了油库加油站,更为重要的是个人只有发挥了社会作用,自身意义与存在价值才能被认可。这样,大家对成为威胁社会安定的事故才能有深刻认识。

      2.从油库加油站发生的事故中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是提醒大家要有看到“事故”的眼光,要居安思危。光靠找到原因和加以改善,是不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需要搞清楚事件的本质。也就是说,要清楚直接原因和背后还隐藏着什么。

      3.你立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这个问题是督促大家采取紧急行动。没有这一点,人员就不能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中采取有效行动。

      油库加油站每个成员都需要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思考、梳理答案,陈述观点,树立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三项对策

      通过对油库加油站事故的分析研究得出,人类在生产实践、安全科学和事故理论研究中总结出来的保障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工程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大对策,也适合于油库加油站预防事故。

      1.工程技术对策。工程技术对策应以“本质安全化”为目标,强化油库设备设施的工程技术措施,使设备设施和工作环境适应人员工作的需要;以科技为纽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提高油库加油站的科技含量和安全度,创建油库安全运行的物质基础。

      2.安全教育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应以人为本,明确“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全员参与,全方位控管的指导思想;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提高全员的文化、道德、安全素质,树立“人安”则“库安”思想;开展多种形式安全技术培训,营造油库安全文化,消除人的不安全意识和行为,确保“软件”的正常运行。

      3.安全管理对策。安全管理应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以“规范”、“规章”、为依据,不断进行油库的综合治理;以作业程序、操作规程的健全和落实为重点,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保证规章到位。

      三条定律、三个问题、三项对策,都需要油库加油站自上而下切切实实加以实施,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三、“走动”模式管理

      目前,油库安全管理的思维模式仍然习惯于传统的事后发文件,安全大检查,会议严要求,缺乏作业现场的监督管理。油库安全管理基本上都实行的是下级对上级负责的安全责任制。这种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目标明确,安全措施完善详实,但落实上存在着“落实不下去,严格不起来”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各级领导深入基层少,对实际情况、现场变化了解掌握少,安全管理上下脱节,安全目标逐级打折扣,违章现象屡禁不止,不安全隐患和等外事故苗头屡有发生。而“走动”管理模式是解决“落实不下去,严格不起来”的有效手段。

      (一)“走动”模式管理

      所谓“走动”模式管理是用严谨的科学方法,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坚持不懈地从油库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做起,深入到油库作业的第一线,实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管理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各级管理者和工作者,要深入到主管的作业现场和岗位,掌握实时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好作业中存在的危险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这是一种体察民意,了解实情,与下属打成一片,上下共同努力,共同创业,在走动中完成安全管理的交流、沟通,并表达对下属关爱的管理方法。

      (二)“走动”模式管理的优点

      “走动”模式管理具有及时掌握信息,完善作业程序、操作规程、注意事项;适时沟通思想,消除不安全隐患;纠正习惯性违章,解决“落实难”的问题;增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安全教育效果;创新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等五个方面的优点。

      1.及时掌握信息,完善作业程序、操作规程、注意事项。油库作业能否安全可控,从某种意义来说,取决于作业程序、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的完善。这种完善又取决于各级管理者对现场第一手资料的掌握程度。而第一手资料的取得,在于了解现场,观察作业的全过程,获取现场实时、真实、全面的信息,从中发现问题,看到差距。例如,油库设备的解体检查维修,不同的设备和场所有其特定的作业程序、操作规程、安全事项。但在实际作业中时有违反规定和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现象出现。这种违反规定和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现象是危险因素转化为事故的前兆。如果管理者采取了“走动”模式管理,了解掌握了具体情况,纠正偏听偏信,完善作业程序、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就能避免违反要求的事故再次发生。

      2.适时沟通思想,消除不安全隐患。安全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对油库千例和加油站百例事故统计分析得出,约83%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其主要表现是思想麻痹大意,注意力不集中,违章指导,判断错误等心理因素,以及违反安全作业程序和操作规程造成的。俗话说“心病要用心药治”。“走动”模式管理是搭设沟通的桥梁,使管理者深入到油库作业第一线,与作业者面对面的交谈,甚至争辩是非,从而达到互相了解,沟通思想,了解作业者的真实想法,找到规章“落实难”的真正原因,找到侥幸心理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消除人的不安全意识和行为。

      3.纠正习惯性违章,解决“落实难”的问题。“走动”模式管理是看得见的管理,主管者动下属也跟着动。主管者每天到现场走动,下属也只好跟着去走动。这样可以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形成相互监督机制。通过现场监督管理、管理者示范,确保安全目标不打折扣,防止各级互相推诿,欺上瞒下。例如油库习惯性违章,各种作业记录不全、不规范,内部人员带火种进入危险场所等“顽疾”,单靠哪一个部门或哪一个人讲是难以纠正的,必须层层抓,层层管,“走动”模式管理有利于齐抓共管,提高违章纠正的力度和深度,可以解决“落实难”的问题。

      4.增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安全教育效果。实行“走动”模式管理,各级管理者可以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大体可归纳为人的不安全意识和行为、规章的不完善、违反规定等三类,又从中可以看出各级安全目标的落实情况,•以此为依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对各级、各岗位进行客观、公正、具体、全面的考核评价,从而克服教育培训和考核的形式主义,促进人员技能的提高和规章制度的落实。

      5.创新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综合上述分析,“走动”模式管理不需要什么资金就可以提高安全管理力度和管理水平,还具有克服官僚主义,搞好上下级关系,提高单位凝聚力,调动积极性,创新管理技术等优点,从而提高油库安全管理水平。

      (三)“走动”模式管理的实施

      采取“走动”模式管理主要注意的是领导带头,做到制度化;相互带动。相互制约;主动沟通,形成良好氛围;善于观察,勇于创新四方面。

      1.领导带头,做到制度化。“走动”模式管理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各级领导率先垂范,从上而下长期坚持,防止一风吹,具体工作要做到制度化。领导者首先要成为“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模范,成为名符其实的“油库安全的第一责任者”。领导者的行为能给下属带来信心和力量,用自己的示范作用和良好的表率素质去激励下属的积极性,使“走动”模式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上下沟通的良好氛围。

      2.相互带动,相互制约。实施“走动”模式管理要形成“联动”机制。所谓“联动”就是单位领导要走动,部门领导要走动,各级管理监督人员也要走动,从而形成相互监督,责任连带的约束机制。如果下属出了偏差受到处罚,单位、部门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也要连带受罚。这样就能使各级管理者和工作者在走动中自然实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从而实现领导(含管理者)、作业人员、领导的闭环监控,落实好安全管理目标。

      3.主动沟通,形成良好气氛。“走动”模式管理不同于安全监督,也不同于安全检查。“走动”模式管理应当把沟通作为大事,把收集信息作为主要内容,做到“多听少说,多想少怨,多记少罚,多交流少训诉”。碰到违章现象,不仅要制止,更重要的是多沟通,了解为什么会违章?当事人是怎么想的?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如果一味地严厉处罚,切断了沟通渠道,找不到事情的根源,制止了这次违章,可能在不同地点、不同的时间,同类事件还会重演。

      4.善于观察,勇于创新。“走动”模式管理本身是一种创新。由于油库作业活动多种多样,这就要求各级管理者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捕捉到“瞬间闪光”,创造性地工作。只要有利于沟通,有利于安全目标实现的都可以考虑,都可以推广。抓住问题的本质,对症下药,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实施“走动”模式管理应处理好的关系

      实施“走动”模式管理应做到“脚勤多走、眼勤多看、鼻勤多嗅、手勤多记、脑勤多想”,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与管理授权的关系。管理授权主要指的是指挥权,“走动”模式管理主要指的是监督权。所以“走动”模式管理不能干扰指挥系统,不能越俎代庖,而应当放在收集现场第一手资料,加强与第一线人员的沟通方面。

      2.处理好与安全文化建设的关系。油库作业这个系统工程,涉及的环节多,要达到安全需要综合治理。加强油库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安全管理意识,是实现油库安全的重要保证。“走动”模式管理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就必须有安全文化的支撑。同时,“走动”模式管理对培植和发扬油库安全文化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处理好与安全检查的关系。“走动”模式管理与安全检查不同。前者是日常工作,后者是阶段性工作;前者注重收集信息,目的是改进管理方法,后者的重点是查找不足,意在消除缺陷和隐患;前者的侧重点是重于长期效果,后者的侧重点是解决好存在问题。

    收藏

    评论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油库加油站事故管理的基本任务 - 其它行业

    下一篇:油库油品流失的原因和对策 - 其它行业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