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有机磷农药中毒

来源:职业病网2019/11/25 16:36:08

浏览:(785)  评论:(0

  • 摘要
  • 有机磷农药是以通式为的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式中R1及R2多为甲基或乙基,个别品种为苯基或其他烷基,X为卤素、杂环取代的苯氧基或烷氧基。这类化合物多为油状液体或晶状固体,具有类似大蒜样的特殊臭味,难溶于水,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是以通式为的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式中R1及R2多为甲基或乙基,个别品种为苯基或其他烷基,X为卤素、杂环取代的苯氧基或烷氧基。这类化合物多为油状液体或晶状固体,具有类似大蒜样的特殊臭味,难溶于水,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对光、热、氧稳定,遇碱能迅速分解。这类农药在施用后大多数能迅速分解,残效期短,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以及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不十分严重。多数有机磷农药在潮湿有光照的环境和有微生物存在下1~7天即能分解,少数在14~20天分解。绝大多数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很快破坏,并在大多数情况下生成对人畜和植物低毒的产物。在食品中的残留仅是少数稳定性高并能在土壤中保持很长时间的农药,以及施药后很快收获的农作物所致,其含量较低。

      

      有机磷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机体,大多数化合物经皮肤吸收快而且完全。吸收后迅速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尤以肝、肾以及肺脏中含量较高。在体内代谢较快,一般没有明显的积蓄作用。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主要表现为抑制胆碱酯酶活力,使它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降低,造成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引起功能紊乱的一系列急性中毒症状。部分剧毒品种大剂量经消化道吸收引起的急性中毒极易造成死亡事故。多数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迅速经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转化解毒,故慢性中毒比较少见。对澳磷、三硫磷、皮蝇磷、苯硫磷、敌敌畏和敌百虫等少数有机磷化合物在引起急性中毒大约8~14天后,能再产生更为持久的毒性作用,即迟发性神经毒作用,主要表现为弛缓性麻痹或轻瘫

      

      主要用作农业杀虫剂。它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广,用量最大的杀虫药。多数品种毒性较大,稍有不慎,很易引起中毒。在各类农药中毒和死亡患者中,国内外均以有机磷农药引起者占绝大多数。在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农药中毒者,其中大多为有机磷农药中毒。我国每年农药中毒者约5万~10万人,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占70%以上,死亡率在10%左右(包括生活性中毒)。

      

      有机磷农药品种很多,进入市场的已不下100种,多为杀虫剂。少数品种用作杀菌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除草剂。个别品种还被用作战争毒剂。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不完善,有跑、冒、滴、漏现象,使车间空气中有机磷浓度过高;或在无适当防护条件下检修设备;或设备发生故障,农药外溢;或分装农药时防护不周,污染皮肤等,均可引起中毒。

      

      在使用过程中,如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常易发生中毒。如喷药时不注意个人防护,逆风操作;天热时连续故障时间过长,喷药结束后未及时彻底清洗皮肤等污染部位;喷药器材失灵时随意用手拧掏,或用嘴吹、吸;任意加大药液浓度;未经洗手即行取食或吸烟等,均可引起中毒。除喷洒外,有机磷液常用于熏蒸灭虫,拌种灭虫等。此外,在运输、装卸、供销与保管中如疏忽大意,亦可造成中毒事故。

      

      在日常生活中,非职业性中毒更较常见。如自杀、误服、投毒均可引起。误食喷药不久的粮食、蔬菜、水果、被有机磷毒死的禽、畜;使用装过农药的瓶罐盛装酱油、醋等;滥用有机磷治疗皮肤病或用有机磷喷洒浸泡衣服或床上用品企图防蚊、防圣等,均可引起中毒。


      文献下载:有机磷农药中毒.docx

      相关阅读:有机锡化合物中毒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有机锡化合物中毒

    下一篇:汞中毒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