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化学毒物损害作用

来源:职业病网2019/11/25 16:48:02

浏览:(687)  评论:(0

  • 摘要
  • 接触某一化学毒物的群体中有少数个体对其毒性作用特别不敏感,可以耐受远于其他个体所能耐受的剂量。

      化学毒物损害作用

      

      高耐受性(Hyperresistibility)

      

      接触某一化学毒物的群体中有少数个体对其毒性作用特别不敏感,可以耐受远于其他个体所能耐受的剂量。

      化学毒物损害作用

      高敏感性(Hypersensibility)

      

      指某一群体在接触较低剂量的特定化学毒物后,当大多数成员尚未表现出任何吴常时,就有少数个体出现了中毒症状。

      

      损害作用(Aderse Effect)

      

      其所致的生物学改变是持久的和不可逆的,造成机体功能容量的各项指标改变维持体内的稳态能力下降、对额外应急状态的代偿能力降低以及对其它环境有害因素的易感性增高,使机体正常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均受到影响,寿命缩短。)变突同消除(Elimination)

      

      化学毒物的代谢和排泄合称为消除。

      

      速发作用(Immediate Effect)

      

      某些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在短时间内出现的毒效应。

      

      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

      

      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

      

      指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破坏。

      

      特异体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某些人有先天性的遗传缺陷,因而对于某些化学毒物表现出异常的反应性。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

      

      由氧自由基产生的细胞毒性效应。还可定义为促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平衡失调,而倾向前者,导致可能的损害。

      

      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

      

      广义概念是外来因素。简单地说,突变的发生及其过程即为致突变作用。


      文献下载:化学毒物损害作用.docx

      相关阅读: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下一篇:化学毒物致突变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