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高温中暑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来源:2021/2/7 11:21:41

浏览:(845)  评论:(0

  • 摘要
  • 高温作业(workinhotenvironment)是指生产场所工作场所的气温在寒冷地区和一般地区超过32℃,炎热地区超过35℃,或者工作场所的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超过80%,或者工作场所的热辐射强度超过4.18J/cm2min的作业。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高温作业(workinhotenvironment)是指生产场所工作场所的气温在寒冷地区和一般地区超过32℃,炎热地区超过35℃,或者工作场所的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超过80%,或者工作场所的热辐射强度超过4.18J/cm2min的作业。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干热型(高气温、强热辐射作业):例如炼钢、焦化、炼铁、轧钢、压延、铸造、热处理、烤瓷、熔化玻璃、火力发电等。另外,夏天的露天作业,例如装卸、建设现场、田间劳动、行军等也是这种类型。


      (2)湿热型(高温高气湿作用):例如纺织、印染、丝、造纸、酸洗、电镀、屠宰、湿矿等。


      (3)高温、热辐射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职业病2.jpeg


      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发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变化。主要是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等适应性的变化。但是,如果超过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不良影响,引起中暑。


      1.临床表现


      (1)热射病(heatstroke):多发生在强干热型或湿热型高温作业中。此时,人体散热困难,导致体内蓄热、体温上升。临床特征是过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发病急剧,发病前四肢疼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高热,体温达40℃以上。出汗后出汗,皮肤发烧红,脉搏快无力,呼吸浅表严重时昏迷,癫痫样痉挛,瞳孔缩小,不及时救治,循环、呼吸衰竭死亡。


      (2)热痉挛(heatcramp):多发生在干热型高温作业中。由于大量出汗,氯化钠和钾大量丧失,水盐平衡失调,电解质平衡紊乱,引起神经肌肉自发冲动,临界电位超过膜电位,引起痉挛。临床特点是肌肉痉挛、疼痛。痉挛从小腿腓肠肌开始,向上肢和腹部肌肉扩展,痉挛多发强直性,对称性。患者体温正常,神志清醒,发病前大量出汗、口渴、尿少,尿中氯化钠含量降低,可出现蛋白尿,肌肉疼痛,四肢无力,后出现肌肉抽搐。


      (3)热衰竭:又称热晕、热虚脱。多发生在高温、强热辐射的气象条件下。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些人认为由于热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和失水导致循环血量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良。临床表现的特点是病发快,头晕、头痛、心悸、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多汗、皮肤湿冷,体温不高或稍高,脉搏弱、血压下降、晕厥。一般不会造成循环衰竭。


      (4)日射病(sunstroke,helionosis):夏秋露天作业和强热辐射作业多发生。本病是由于太阳辐射和强热辐射直接作用于无防护的头部,被头部皮肤和颅骨吸收,颅内组织受热,脑膜温度上升,脑组织充血浮肿。临床表现为:激烈的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呕吐、兴奋、意识丧失、体温略有上升、脸红。


      2.中暑诊断根据卫生部、劳动部、总工会颁布的《防暑措施暂行办法》规定的诊断和等级标准如下:


      (1)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场所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劳、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高(不超过37.5℃)


      (2)轻症中暑:除上述先兆中暑症状外,还有以下症候群之一,体温在38℃以上,有颜色红、皮肤灼热等呼吸、循环衰竭的初期症状。但是,短时间休息,症状消失,还能恢复工作人员。


      (3)重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工作中突然晕倒,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发生热痉挛者。

    标签:
    高温职业病体检 职业病中暑 中暑是职业病吗 关于印发职业病报告技术规范的通知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高温职业病防护措施有哪些

    下一篇:高温作业常见职业病症有哪些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