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建设韧性城市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留空间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0/8/31 10:46:29

浏览:(413)  评论:(0

  • 摘要
  •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下称核心区控规)正式公布。文本共五章76条,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发展、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与具体要求。核心区控规提出,建设韧性城市,降低人口与建筑密度,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留空间。

      中新网北京8月30日电 (陈杭)30日,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下称核心区控规)正式公布。文本共五章76条,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发展、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与具体要求。核心区控规提出,建设韧性城市,降低人口与建筑密度,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留空间。

      

      建设韧性城市

      

      韧性是目前国际社会在防灾减灾领域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概念。韧性城市则是在面对风险时能够展现较强的快速应对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的城市,韧性城市也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对于北京来说,要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长期来看,就是要提升城市韧性、建设韧性城市,使城市在灾害发生时,能通过一定的方式抵御、吸收和化解外界对其产生的影响,从而保障自身功能正常运行。可以说,韧性城市建设对北京,尤其对核心区意义重大。

      

      本次核心区控规提出建设韧性城市的几个策略具体包括:降低人口与建筑密度,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留空间。注重留白增绿,增加小微绿地、口袋公园,提升公共开放空间覆盖率,加强城市通风廊道建设。坚持平战结合,统筹好应急救灾物资的运输和储备,建设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设施建立平疫转换预案,必要时作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使用。全面提升老旧小区健康安全标准,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过程中补齐公共设施和管理维护短板。设置居住区入口多功能公共空间,做到平疫结合。

      

      街区保护更新

      

      街区保护更新是城市更新在首都功能核心区里的特定说法。街区保护更新的主要目标是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功能;保护古都风貌,传承历史文脉;改善人居环境,补充和完善城市基本服务功能。以节约、高效为原则,通过政策设计、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更新手段提升存量空间利用效率与利用水平,促进核心区高质量保护与发展。

      

      街区保护更新的对象主要包括建筑物、公共空间、公服设施、城市部件等内容。建筑物的更新包括外立面、建筑屋顶整治更新,也包括建筑内部使用功能的改造提升,如果是文物、历史建筑等保护类建筑,更新方式需要按照保护要求进行保护、修缮以及调整不合理使用功能。公共空间的更新主要包括对街道、广场、绿地的人性化、精细化改造,清理占用公共空间、影响通行安全、影响城市景观的各种设施,美化环境、提升品质。

      

      建设健步悦骑城区

      

      建设健步悦骑城区是核心区控规提出的关键交通发展目标,即打造健康街道,优化步骑环境,提升绿色出行品质与服务水平,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创造宜居宜业、幸福安康、精致友好、稳健可靠和人民满意的出行环境。

      

      核心区控规提出,应依托滨水空间与绿化空间拓展健步悦骑空间,结合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功能区划定步行街区、无车街区,形成活力交往、安宁居住、文化传承的特色街区环境。强化交通空间的无障碍设计、全龄友好设计和场所营造设计,结合社区服务设施、沿街外摆空间、异型交叉口及转角广场,营造魅力交往场所。分阶段实施禁鸣区、低排放区、超低排放区、零排放区管控措施,提高安全水平、安全意识与安全感,倡导文明出行、礼让行人,持续开展交通安全专项行动。

      

      实施安宁交通建设

      

      核心区控规提出的安宁交通,是要通过各种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小汽车交通对居住区、学校、医院以及中央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区等区域的噪声干扰或安全影响等。实现安宁交通的主要措施是实施小汽车行驶速度管制,通过划定限速区范围,让区域内所有道路都实施同一限速规定,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有效抑制机动车交通过度发展,鼓励非机动交通出行,提升宜居水平,从而实现让老城慢下来、静下来的规划目标。

      

      除了最基本的限速措施外,安宁交通设计还可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流线、控制机动车交通流量、调整停车场布局、缩减机动车车道数量及宽度等多种方式,并配合对沿街绿化景观、城市家具、夜间照明等多方面的综合整治,实现城市整体交通环境的改善。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湖北黄石市开发区·铁山区:加快推进疾病预防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下一篇:福建厦门市:增强公共卫生早期监测预警,建立“一条龙”机制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