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治黄褐斑的中成药】、中药治疗、中药疗法

来源:转载2022/12/8 15:08:09

浏览:(129)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治黄褐斑的中成药】、中药治疗、中药疗法,来自频道中草药药方

    黄褐斑是皮肤中的色素沉淀形成的斑块,一般认为是由于女性年龄增大,尤其是围绝经期前后,女性内分泌紊乱,加速皮肤色素沉着。黄褐斑难以根治,是中年女人们普遍存在的烦恼。中医认为黄褐斑的形成与肝郁气滞,脾气虚弱,肾精不足有关,相关临床表明,治疗黄褐斑,中成药的效果要比西药显著。在治疗上,应当内调与外治结合。

    治黄褐斑的中成药

    (一)内治法

    1.肝郁气滞

    主证:面部褐色斑片,或浅或深,边界清楚,对称分布于两颧周围;伴见胁胀胸痞,烦燥易怒,纳谷不香;女子月经不调,或经前斑色加深,乳房作胀或疼痛;舌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退斑。

    方药:柴胡疏肝片。柴胡、当归、白芍各10g,丹参、香附、郁金、黄芩各9g,甘草5g。每天1剂,水煎服。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香附理气疏肝,加当归、郁金等增强其行气活血之力;白芍、丹参,养血活血调经;黄芩清热燥湿;甘草和中健胃。加减:若大便干燥,加大黄6g(后下)以通腑,腹部胀痛,加川朴12g以除胀,口苦心烦,加栀子15g以清热除烦。

    治黄褐斑的中成药

    2.脾虚血弱

    主证:面部淡褐色斑片如尘土,或灰褐色,边界不清,分布于鼻翼,前额及口周;伴有神疲纳少,脘腹胀闷,或宿有痰饮内停,或带下清稀。舌质淡微胖,苔薄微腻,脉濡细。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化斑。

    方药:香砂六君子丸。党参20g,炒白术、茯苓、陈皮、广木香、砂仁各9g,灸黄芪15g,干姜、川芎各10g,甘草5g。每天1剂,水煎服。

    方解:党参、炒白术、茯苓,健脾渗湿;陈皮行气宽胸,燥湿化痰;干姜、广木香、砂仁,益气和胃,行气温中;黄芪补气升阳;川芎养血活祛斑;甘草调中健胃。加减:若肢冷便溏者,去丹参,加炮姜9g以温补脾阳。面浮肿痰多者,加白芥子、浙贝母9g以祛风化痰消肿。口腻食不知味者,加藿香、苍术各9g以芳香燥湿,健运脾胃。

    3.肾水不足

    主证:面部斑片呈黑褐色,以鼻为中心,对称分布于颜面;伴腰膝酸软无力,五心烦热,夜尿频,男子遗精,女子不孕或月经不调。舌红、苔干或少苔,脉沉细。

    治法:滋阴补肾,化瘀退斑。

    方药:六味地黄丸。山茱萸12g,熟地黄24g,山药12g,丹皮9g,茯苓9g,白芍12g,当归12,丹参12g,白僵蚕9g,旱莲草9g,益母草10g,甘草6g。每天1剂,水煎服。

    方解:熟地黄滋阴补肾,山茱萸补养肝肾,山药补益脾阴,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僵蚕祛风化斑,丹皮清泄相火,丹参调经活血,当归养血,旱莲草滋养肝肾之阴,益母草行瘀而不伤新血,白芍养血柔肝。与诸药相配,更增滋阴补肾之效。茯苓健脾,甘草和中。

    加减:如腰酸疼,加杜仲,菟丝子各15g。夜尿频,加益智仁、芡实、桑螵蛸各12g,缩尿止遗。

    治黄褐斑的中成药

    (二)外治法

    1.白芨、白芷、白附子各6g,白蔹、白丁香各4.5g,当归6g。共研极细未,加蛋白或白蜜调膏,睡前涂患处,晨起洗净。

    2.白附子、白芷、滑石各等份,共研细末,早晚洗面搽患处。

    3.大枫子、杏仁、核桃仁、红粉、樟脑各30g,先将三仁同捣极细,再加红粉、樟脑,一同研细如泥。若太干,加麻油少许调匀,每天搽1次(先涂小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4.中药面膜疗法 用增白散(由白芷、牵牛子、白及等研末而成)加少许蜂蜜或蛋清调成糊状均匀涂敷在面部有色素斑部位,保留30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艾草枕头能长期用吗?】、怎么使用、如何使用

    下一篇:【三七粉能祛黄褐斑吗】、肝斑、怎么去除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