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供水管理更精细设施更完善 重庆城市供水量足质优、

来源:转载2022/12/8 15:08:09

浏览:(74)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供水管理更精细设施更完善 重庆城市供水量足质优、,来自频道地方新闻

    9月16日,重庆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城市管网系统的实时运行情况。市城市管理局供节水处处长彭冠英点击了中心城区某监测点,当地的供水压力、余氯、浊度等指标一览无余。

    “一滴原水通过净化处理,进入管网流向市区,最终变成饮用水,全程可以监测。”彭冠英介绍说,城市供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重庆通过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技术,推动城市供水高质量发展。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供水能力不足、输配水设施复杂、老化等多方面问题日益凸显,

    为此,2017年以来重庆不断提升供水能力,让供水管理更精细设施更完善,保障城市供水量足质优。

    中心城区供水能力5年提升近50%

    今年夏季是我市供水面临的一场非常严峻的挑战。据统计,7月1日至8月30日,全市城市供水系统负荷保持高位运行,供水总量达38400万吨,同比增加5400万吨。其中8月22日为供水量最高日,全市达683.5万吨,负荷率为88%。

    即便日供水量与负荷率均创历史新高,但重庆城市用水整体安全有序,市民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早在2017年全市就推进骨干水厂建设项目,补齐部分区域城市供水能力不足的短板。”彭冠英提到。

    据了解,2017年中心城区编制执行了《重庆市主城区水厂布局调整分区规划》,优化城市水厂布局,实施了丰收坝水厂二期、悦来水厂三期、新大江水厂、观景口水厂等13座骨干水厂新改扩建工程;中心城区以外区县建成万州江南水厂、涪陵白鹤水厂、江津新德感水厂、璧山新区水厂、垫江龙滩水厂等城市骨干水厂。

    彭冠英告诉记者,当前全市日供水能力达到779万吨。其中,中心城区供水能力达到了451万吨,相较于2017年提升了近50%。“可以设想下,如果我们还停留在2017年或者2018年的日供水能力,大概300万吨。”彭冠英称,这种情况下不管怎么调度也应对不了今年夏季的供水需求,100多万吨的缺口没法填补。

    5年来新建管网7900余公里

    近年来,随着我市的供水系统不断延伸、增大,重庆也持续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改造和老旧“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善输配水设施。

    不过,由于山城地形高差大、起伏多的特点,城市供水也呈现出供水压力不均衡、供水管网覆盖面大、管网距离长等现象。市自来水公司主要负责中心城区的供水,其埋在地下的市政管线,光是直径100毫米的就有超过2500公里长。

    市自来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通过加强给水管网巡检管理,实施厂网精准调度,发挥高位调节池作用,保障城市供水平稳。

    另一方面,为降低管网漏损率,城市管理部门正组织供水企业在中心城区开展DMA分区管理试点。“DMA分区计量是选择独立供水区域采用区域性计量管理,这种方式对降低小区内供水设施的漏损,实行长期持续的监控具有重要意义。”彭冠英说。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根据规划和供水设施运行维护情况,每年梳理形成年度建设项目清单,下达任务、现场调研、协助供水企业解决问题困难。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我市新建供水管网达7900余公里,改造老旧供水管网1800余公里;完成“一户一表”及老旧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超过27.5万余户。

    水质超出国家标准

    “涪江上游绵阳段出现原水超高浊度,最高值达67000NTU,请及时处置……”这是近日我市“川渝两地水质信息共享平台”收到的一条水质信息。

    根据该信息,我市第一时间研判其对嘉陵江影响,提前处理,高浊度水未对我市城市供水造成影响。“这得益于近年来我市供水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水质信息传递及时,保障措施应对得力。”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称,目前中心城区正在建设“两江互济、江库联动、互联互通”的保障体系,完成红岩村大桥、礼嘉大桥等8条应急互联互通管道建设。

    “除了从长江嘉陵江取水外,我市湖泊水库也是重要的水源,可以相互支援。”该负责人介绍说,中心城区六大片区城市供水应急也实现了互联互通,个别片区的取水点出现问题,其他片区立即可以支援调度。重庆还建立市级调度、部门联动、区县负责的工作机制,从应急供水保障、源水保障协调等方面保障水质安全。

    此外,重庆出台了超高层供水管理、直饮水设施维护管理等多部标准规范;建立分级水质监管制度,落实企业自检、区县监测、市级抽检。目前,重庆城市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保持98%以上,高于国家标准3个百分点。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2022年重庆“最美机关青年”发布、

    下一篇: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重庆分会场启动 胡衡华出席启动活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