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事故分析是安全管理的眼睛

来源:转载2023/2/8 17:34:20

浏览:(78)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事故分析是安全管理的眼睛,来自问题通报。

        分析事故发生的设备、环境和操作者诸因素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像人的眼睛一样能透视生产的全过程,找出危险之所在和解决办法。它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对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工厂某一段时间内的事故进行分析比较,一方面可以对其安全生产工作做出全面、中肯的评价,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同时,可以看出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能提供可靠的资料,便于领导决策和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第二,通过对事故分布情况的分析,可找到哪些行业、工种易发生哪些事故,如中毒与爆炸事故反映了化工行业的特点,而机械行业则易发生绞碾和挤碰伤害。这些行业就应对此类事故不断地加强防范能力,从设计、设备、规章制度等采取改进措施。一旦发现与常规不吻合的动向,还须从管理和环境因素方面深入查找原因。

      第三,分析发生事故的时间,可看到季节、时令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如夏季潮湿,电器设备容易出现漏电故障;而冬季气候干燥、寒冷,用火的机会增加是火灾事故的多发期,因此,就要提前制定预防措施。

      第四,对负伤人员的自然状况进行分析,如果事故责任者和负伤人员中年龄大、级别高的成分增多,说明职工中麻痹思想滋长,就要加强对老工人的安全教育,克服思想障碍;相反如果事故多出在年轻的工人身上,说明安全生产知识缺乏,就应增加安全知识教育和现场安全监护力度。分析事故有关人员的性别,如女性增多,首先要分析这类工作是否适合女性,对女工三期(经期、孕期、哺乳期)保护的措施是否得当。同时要检查安全教育是否到位,重视程度如何?

      第五,对事故综合原因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动向。如果因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而发生的事故增加,那就应从机械设备的材质质量、设计制造技术、设备的安装水平和管理检测等方面找原因。因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增多,应从规章制度、现场管理、班组建设方面查差距。因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使事故频率增高,则要从生产车间现场的通道、照明、采光、温度、湿度、色彩、原材料放置等项分析原因所在。

      第六,事故分析是开展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基础。安全生产管理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积极推动其由传统安全管理向现代安全管理过渡。要使安全生产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首先要进行事故预测,而预测离不开大量的事故统计资料。推行安全系统工程,对事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测算事故概率,也要对以往发生的事故进行系统整理。绘制图表、测算系数这些基础工作都离不开事故分析材料。没有基础就谈不上发展,所以说事故分析是安全生产的原动力,是安全管理的眼睛,具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效果。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浅谈不安全行为的控制

    下一篇:工程建设施工安全事故发生规律探析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