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建设水电安全文化 提升全员安全素质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源:转载2023/2/8 17:34:30

浏览:(97)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建设水电安全文化 提升全员安全素质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自安全文化。

      安全是水电运行永恒的主题。水电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是安全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为水电安全生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安全文化作为安全管理的“母体”,是统率安全管理工作的灵魂,代表水电厂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建设安全文化作为一个时代的命题,在安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

      以安全价值取向、安全伦理道德、安全行为规范、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文化知识、安全文化氛围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文化的提出,是将安全问题由自然科学向人文科学的转化和深化,是对安全管理思想和理论的一种新认识。我们认为,倡导和建设水电安全文化,是实现水电生产平稳运行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是树立水电厂在油田、社会的安全形象,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站在安全文化高度,提升安全管理理念

      我们常讲“安全在于管理,管理在于干部”,对于全厂各级领导干部无论从事安全生产管理,还是从事党务、宣传思想工作,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安全管理理念,对于提高全厂安全管理水平十分重要。就当前我厂安全管理的层次和水平,无论从它的科学严密度和方法适应性,都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但随着社会进步的大环境和水电业务自身的发展,安全管理理念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是提升“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文化是以人生、人权、人文、人性为核心的文化,是体现了时代前进方向的人本文化。安全工作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的生命权、健康权。水电安全文化建设应顺应社会进步的要求,将人作为文化服务的对象,强调人是最宝贵的,人命关天,安全为大,人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怎样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充分认识人的安全价值。当今时代的企业的员工,不仅是社会人,更是经济人,这种特性对安全生产的取向和价值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安全文化的引导,使员工把安全生产的价值与自身的劳动价值、人生价值统一起来,建立起崭新的安全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在管理理念上要从以生产运行过程、生产工艺和水电服务质量为管理的主体转变为以人为管理的主体,重视人的因素,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

      二是提升“法情并重”的安全管理理念。依法管理和以情管理是一驾马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法”与“情”都有着其本质的文化特征,以“法”为重心的管理,体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基础上的契约关系;而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则是以道德精神为背景,讲究群体氛围和群体关系,重视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个体对群体的义务和奉献。我们既要强调法治对安全的规范作用,又应重视“情”对于协调人际关系和在安全中的引导性、感化性作用。法规可能是管一管二的,而“情”的作用则会事半功倍。我们应借鉴战国时期“吴起巡营”①的典故来启发管理者,通过情感交流的效应,使员工主动接受安全法规、条例,真正认识到“法”有“情”的体现,“情”在“法”治之中的道理,以此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三是提升“无为而治”的安全管理理念。一位现代管理学者提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没有管理的管理”,这个提法反映了古代道家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尊重和顺应客观规律,强调自我管理,主张人在法规条文的规范下,尽情地、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安全问题无人不有、无事不有、无处不有、无时不有,存在于全人员、全事物、全时空之中。安全管理如果单靠管理人员去管理,是管不过来的,也是管不好的。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创建的“五型班组”活动,就是贯彻了“无为”的管理思想,它反映了安全工作的客观规律,在安全管理中显现出其客观性和有效性。因而,在安全管理中要克服“人盯人”的管理弊端,把关注点聚焦在管理行为的“无为”化上,在把精力放在研究制定安全法规、制度、措施的同时,为员工能够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创造适宜的管理环境。

      二、以安全文化为指导,创新安全管理机制

      有了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具体的管理方法作保证。水电安全文化应注重分析人的行为诱因、机具状态诱因、环境诱因等和安全事故的关系,这为我们安全管理机制的创新提供了理性思维定势。实践分析证明,绝大多数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具的不安全状态”和“控制环境不到位”在同一时空遭遇而发生的,少数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机具的不安全状态”在不良环境下造成的,人员、机具、环境等就构成了引发事故的要素。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也要建立在对三者正确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更加科学、严谨的安全管理机制。例如,规章制度在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较好的履行,那么在单独作业、无人监控时如何保证其安全?安全文化告诉我们,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职工充分认识到了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性,相应地提高了安全意识,就能够提高自我约束、自我防范的能力。我们受“扁担效应”②和“跳蚤现象”③的启发,就要在安全上主动施压,给予员工适当的安全激励,设法激发员工安全自保的本能意识,增强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的自我安全保障能力。

      安全管理机制的管理对象是人和物,而对物的管理归根结底也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不外乎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激励是安全管理的“高线”,它的作用是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达到目标的途径,其目的是激发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实施符合安全要求的行为,把确保安全的价值和实现自身价值统一起来,互融互动、协调统一;约束是管理的“基线”,其目的是规范职工的基本行为,使职工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从事安全生产。建立符合安全文化要求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从人的行为特性出发,利用现代管理理念,如契约理念、层级理念、安效理念,使职工明确在岗位上干什么、怎样干、干好了怎样办、干不好又怎样办,逐步把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转变为契约关系、责任关系、效益关系,形成一个奖罚公开、标准公平、考核公正、彼此双赢的氛围。

      三、加强安全文化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在上述引发事故的诸多因素中,人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操作机具、改变环境的主体,避免事故的关键在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水电安全文化建设就是水电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建设。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有多种途径,包括专业技术培训、事故案例教育、现场实作演示、参观访问交流、文化宣传娱乐等,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水平。例如,利用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进行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很多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安全事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曹禺的作品(雷雨)中,周冲与四凤离开周家后,一个不慎触电,另一个去救也触电身亡。尽管他们敢于冲出世俗的环境,但无情的事故还是毁灭了他们。为什么?从安全的角度讲,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以致“情未了”就双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故事揭示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无论一个人有多么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如果不懂得必要的安全知识,既不能自保,又不能保护别人,那么谈人生价值又有什么意义?

      换一个角度去理解文艺作品中典型形象的命运,对于员工自觉地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感染作用。

      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必然促进水电安全科学技术的繁荣。科技是文化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是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安全科学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包括安全哲学、安全法学、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学等20余个分支。水电安全科学技术要转换为确保水电平稳安全运行的第一生产力,就要利用安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水电电力设施和装备技术含量,从根本上确保设施和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惟有不断提高水电安全科技水平(如开发水源井综合控制自动柜控制系统、研发新型的S11型变压器、攻关劳动保护科技产品、运用调度模式管理手段等),才能不断提高水电生产运行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

      四、运用安全文化手段,营造“大安全”的氛围

      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建立起员工共同的安全需求和价值取向,使每名员工都在这个“安全文化场”中工作,都受到“场”力的吸引,将自己的行为自然地用安全文化进行规范。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使职工在倡导安全文化、学习安全知识、尊重安全科学、推行文明生产的氛围熏陶中不断提高安全文化素质;营造浓厚的安全科技攻关氛围,树立安全科技的基础意识,围绕安全科技开展群众性的攻关活动,不断提高安全科技的保障水平;营造浓厚的自我激励氛围,为员工实现自我激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员工在实现安全目标的过程中施展自己的才干;营造浓厚的管理创新氛围,使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岗位人员能够按照安全文化的思维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并取得成功经验,用创新的动力对安全行为实施强有力的驱动。通过营造“大安全”的氛围,加大安全文化的渗透力度和建设力度。

      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要注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日常性的安全文化活动要以班组为单位开展。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的安全文化活动搞得好,才能增强企业整体的安全文化活力;二是安全文化建设要与全厂的日常工作相结合。安全文化是一门艺术,生产运行管理也是一门艺术,生产的过程就是保安全的过程,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明白了这个道理,日常的生产生活就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充满挑战、充满乐趣的;三是安全文化建设要用发展的眼光,面向未来,着眼持久。营造一种氛围是短期的,而保持并发展这种氛围则是长期的,安全文化建设要克服短期行为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我们应该坚信,水电安全文化建设将贯穿于水电生产工作的始终,是大有可为的,因此在工作中要引导和教育员工,把水电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项事业和一种需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这样“大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才能不断深化,历久弥新。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大力促进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下一篇:系统追问中求本质安全——记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