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营造安全氛围 培育火电企业安全文化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源:转载2023/2/8 17:34:30

浏览:(81)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营造安全氛围 培育火电企业安全文化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自安全文化。

      当前火力发电企业的安全状况综述

      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2006年全国电力安全事故通报》,2006年全国发生电力人身死亡事故48起,死亡106人。其中电力生产人身死亡事故13起,死亡17人;电力建设人身死亡事故35起,死亡89人。2006年全国电力系统重大人身死亡事故15起,死亡68人。

      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2007年上半年全国电力安全事故通报》,2007年上半年,全国发生电力人身伤亡事故15起,死亡32人。其中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6起,死亡6人;电力建设人身伤亡事故9起,死亡26人。2007年全国电力系统重大人身伤亡事故4起,死亡19人。

      在以上两个通报中,电力生产人身死亡事故共19起,死亡23人,绝大多数为火力发电企业发生的事故。由此可见,火力发电企业的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火力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多处于被动的“事故追究”型,缺乏以人为本的法制和人文环境。不出事故则一俊遮百丑,出了事故则从企业或局部的利益出发,争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没有把安全作为基础来抓,对安全心存侥幸,遇到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不是把安全摆在首要位置,而是考虑效益的需要,进而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降低了对安全的要求和标准,从而人为地制造了种种安全隐患,使安全工作陷入了被动的困境。  

      3.安全意识淡漠,缺乏对安全生产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有些职工片面地认为安全只是上面领导的事、安监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另一方面是治标不治本,没有将安全落到实处,穷于应付。出了事或有了事故隐患时,讲一通话,批评一通,发通牢骚,而不是认真落实防范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安全做实、做细。

      尽管各大火力发电企业对安全生产可谓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但安全状况仍不尽如人意。“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一定违章”,少数职工存在着投机心理,而多数企业也习惯于就事论事地抓安全教育、消除设备缺陷。诚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要真正的实施法制化管理,单靠几个领导或安监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它需要全员的参与,全体职工共同提高安全意识,营造一个讲安全的氛围。举一个例子:日本人进入旅馆时,首先不是看菜谱,而是看它的安全通道是否通畅,这就是一个安全意识的问题。安全的思维方法决定了人的安全意识及安全行为,只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文化体系,以良好的安全氛围和系统的安全文化熏陶人,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把安全生产当成一种自觉行动。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功能和作用

      1.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火力发电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火力发电系统提出的一项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以人为本,以发电生产与电力员工的价值在安全取向上的统一的安全行为规范。

      2.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文化主要有导向、凝聚和规范等功能。对于电力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无疑是确保实现发电电量至高目标的必要条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使企业和职工双方充分认识到安全对实现共同的发电电量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明确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目标、方针。

      3.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火力电力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常常是有可预见性的,职工对安全因素的认知和判断力显得异常重要。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实际上是不断地教育、启迪和开发职工明白安全意识、态度、行为习惯等,能帮助对生产发电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产生相应的安全反响或行动,自觉做到“三不伤害”。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具有导向、安全思维的启迪和开发、安全意识的更新、安全行为的规范等作用。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培育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基础的工程,如何做好火力发电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发电企业的效益就是发电量,安全生产了,才有电量,企业和职工才有收益,反之否之。火力发电企业应加强全员安全思想观念教育,建立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安全就是效益的经济观、预防为主的科学观,使职工在内心深处真正的意会并烙印安全生产的理念,并形成安全习惯性行为,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向安全要效益。

      2.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

      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是职工的行为准则。企业有了健全、合理的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职工的生产行为和生产设备才有安全的保障。事实证明很多伤亡事故的发生,并不是由于安全操作规程不合理、安全技术方案不科学、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引起的,而是有章不循、不按安全规范的标准去做、工作不负责任和缺乏科学态度造成的。企业应经常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检查监督。通过检查监督,及时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不安全行为,及时发现、摸清安全制度及安全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不断地总结和完善,促进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的正确有效。

      3.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

      教育和培训可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专业安全课程教育,如定期分专业组织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向职工传授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组织开展安全技术练兵活动,强化职工安全技能,提高职工在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利用交接班会、安全日活动、安全例会等,传达上级部门的安全生产文件及会议精神、通报安全生产信息、分析安全生产形势、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对已发生的事故,及时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分析事故经过、查找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提高职工防范同类事故的能力;建立企业安全事故陈列室,经常用正面经验、反面事故和血的教训教育全体职工,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意识;运用网络、电视、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安全技术交流会、安全座谈会、安全奖励表彰会、安全图片展览和播映安全技术科教片、安全事故片等形式,广泛宣传安全基础知识,传播先进企业的安全文化。让安全文化体现在企业运行的全过程中,让职工多方面多层次地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从多个角度向职工的思想渗透,从而充分调动职工的安全主动性和创造性。

      4.提高装置本质安全化程度

      生产装置的本质安全是指发电设备、发电作业环境的安全不是靠外部附加的安全装置和设施,而是靠自身的安全设计来进行本质方面的改善,即使在产生故障或误操作的情况下,设备和系统仍能保证安全。生产现场所有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安全活动方面所用的设备、设施、工具、仪器仪表、材料;防护(保护)用品;预警、报警装置和仪器;事故监测系统;防火、防腐、阻燃、隔音、隔热、保温、防辐射防护材料等,他们本身的性能及构成的系统,是物质基础,他们的本质安全化程度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物质条件。火力发电企业生产过程,要经常性地对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仪器、仪表等检查,并认真维护和保养,及时消除缺陷。搞好机械、电气设备等方面的技术改造,提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减少设备和人为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定期组织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整个发电生产过程开展安全性评价,加大安全生产资金、物力的有效投入,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逐步提高发电设备本质安全化程度。

      5.改善作业场所的安全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企业职工的身心健康和装置安全生产。火力发电企业应加强日常设备的维护工作,及时消除生产现场设备、管道、阀门等的跑、冒、漏、滴,认真治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尘毒、减少有害物质对作业环境的污染和职工的健康危害。保持发电机组检修生产现场干净卫生,工作场所布置合理,零部件、工器具摆放整齐有序,设备、电气安装标准规范,工具选用安全、合适等,能引导职工的安全行为,激发职工的安全生产热情和责任,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调节和维护生产。在发电生产各危险设备、管道、区域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线、防护栏等,能引起职工注意,进而采取相应的防范。安全通道、消防通道畅通无阻,有利于在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理。

      营造火电企业良好的安全氛围“预防为主”是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长期以来,有不少人认为,只要有生产,就难免有事故,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话来为事故开脱罪责,这种认识对生产是十分有害的。所以,要使事故处于“可控”和“在控”状态,关键还是要纠正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安全思想,培育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营造企业良好的安全氛围——安全文化场,给每名职工以安全感,这种内驱力能使大家互相进行安全监督,形成共同承担企业安全风险的凝聚力。  

      实践证明,火力发电厂在开展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法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方面成效显著,如广西大唐桂冠合山发电有限公司通过在2005年开展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建立标准工作票库、开展危险源评估以来,针对存在的危及职工安全的问题和隐患狠抓整改,可以说目前合山发电公司在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方面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就目前合山发电公司的安全情况来看,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对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却收效不大。如有些部门习惯于把安全口号和规章制度挂在嘴上,忽视安全监督检查;不能很好地将安全制度、安全措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和实践中;对安全活动、事故通报和安全简报缺乏事前、事后的认真分析、学习和总结,缺乏与自身的工作实践相联系的意识和作风,缺乏一抓到底、一管到底和举一反三的工作态度和学习精神,没有起到真正安全教育作用的目的。没有一种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安全机制,职工也就没有形成预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作业习惯,相当多的人不能自觉的执行安全法规,或在执行中大打折扣。真正的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恐怕只有依靠安全文化的培育,营造一种良好的安全氛围,形成“人人抓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局面,才能真正将安全做好。 

      如果有了良好的安全氛围,让“要我安全”变成了“我要安全”再到“我会安全”,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建设氛围,各大火力发电企业长治久安的安全局面一定会到来。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论述精细化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的关系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下一篇:如何搞好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