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本质安全型矿井文化建设的探索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27

浏览:(111)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本质安全型矿井文化建设的探索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一、安全文化内涵初探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两大因素,因此,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和物的本质安全,是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前提。据大量事故统计表明:80%以上的人身伤害事故,是由于操作人员不按规定或标准作业造成的。这说明人因是危及安全生产的主因。要想真正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文化是必由之路。安全文化的灵魂是和谐,而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是塑造和谐安全文化的关键。
      
      (一)实现有机管理是安全文化通向和谐共振之路。只有实现有机管理,保持和谐状态,才能顺其自然、运转有序。系统的人并不是孤立的、机械的、静止的,而是能动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系统人,其相互影响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只有实现管理的有机化和人性化,才能实现本质安全,即通过追求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在任何情况下系统缺陷、管理漏洞、设备障碍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等均处于标准许可的范围内和可控、受控的状态,并通过适时监控和持续改进,以确保人、机、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的安全匹配。
      
      (二)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是系统实现有机管理的关键。落实科学的安全观是有机管理的关键。安全生产工作的复杂性集中表现在观念、行为、物质三个层面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上。其中,安全观念即人的安全意识是第一位的,它支配着个人或组织的行为,作用于物质和环境,同时又受其反作用。尽管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不同的人在组织及安全生产系统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和角色,其安全责任的大小、直接程度及履责方式各不相同,但在企业安全生产乐章中,每一个音符都是重要且不可替代的。
      
      二、矿业公司矿井安全文化建设的历史与变革
      
      文化是有继承性的,它不可能,也绝对不会被人们简单地扬弃。矿井安全文化是矿井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并构建矿业公司安全文化体系,必须从矿业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公司文化发展进程入手,吸收其中优秀部分并继承下来,扬弃自身文化中制约发展、不健康的成分,再注入符合时代要求、充满活力的创新文化,形成现代本质安全型矿井安全文化。
      
      (一)20世纪90年代具有国企特色的矿井安全文化。90年代初期,矿业公司的安全文化具有浓厚的国企特色,服从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成为当时企业文化的主流,当时安全文化并未得到健康发展,凭热情,靠精神,忽视科学,不怕死、冒险为荣的言行占了上风,在公司的宣传栏、简报中,经常会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而违章冒险作业的“英雄事迹”、“模范事迹”。90年代后期,矿业公司的安全文化充满了强烈的学习和变革精神,在新旧文化体系激烈的碰撞和冲击下,各种思维方式和理念也在发生着革命性改变。此时,矿井安全文化已蕴藏在矿井文化中,开始出现模仿先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行为,在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中,开始重视回避和减少政治色彩过强、缺乏科学精神、效率意识差等不良成分,但忽视职工个人利益、对政府依赖过强等国企特色并没有改变。
      
      (二)21世纪健康发展的矿井安全文化。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在不断学习掌握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强制改变了许多根深蒂固的旧的思想和管理模式,引进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不断总结和改进过程中,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把“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慢慢渗透到各个层面,各个角落。高度重视职工个人利益,努力构建军和谐的矿井安全文化,使公司矿井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向现代化发展。
      
      三、矿业公司本质安全型矿井文化建设
      
      (一)树立“平安矿业”的良好形象。企业的社会形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发展。作为一家矿山企业,如何塑造自己的企业形象和企业精神,是矿业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树立“平安矿业”的社会形象,是企业的特点决定的,也是矿业公司能否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矿业人必须去实现的目标,是对广大职工和社会作的安全承诺,更是矿业公司的安全文化形象标志。
      
      (二)制定科学的总体规划。2001年,公司新一届决策层在总结十几年安全生产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后,做出了大力加强矿井安全文化,努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决策。一是确定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矿井安全文化理念。二是加强了机构建设,成立了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聘任了8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成立了公司文化中心,为公司加强矿井安全文化建设打下了基础。三是制定矿井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内部,加强安全宣传教育,通过自上而下,持续不断地宣贯活动,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依靠科学,不断优化管理手段,使“平安矿业”名符其实。在外部,通过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向社会,向公众展示“平安矿业”形象,使社会了解矿业,支持矿业,打造亮丽的“平安矿业”整体形象。
      
      (三)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一是坚持三级安全教育,使职工具备一定的安全生产知识、技巧和能力。二是建立职工安全文化长廊,通过张贴报纸、安全宣传图片,设立安全知识专板等。三是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和安全知识竞赛。四是确定每年3月份为公司安全生产知识学习月,每年的学习月,公司都制定详细活动方案,组织各级干部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知识等。五是把安全理论教育培训与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丰富了安全教育的形式,每年公司都会制定计划,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安全活动,固定安全活动有6月份全国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趣味运动会、亲情座谈会、十佳安全标兵评选、安全技术比武、安全合理化建议评选活动。另外,还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安全征文、安全警言警句征集、百日安全竞赛、百日安全无事故等活动。
      
      (四)广泛参与,齐心协力,共建矿井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深层次的系统工程,是安全管理的升华,是理性的,它需要各级、各方面的重视和参与,光靠一两个部门或几个人,是不可能把安全文化建设好的。矿业公司就是通过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职工群众的广泛参与,来逐步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整体安全文化素质的。每年,公司都会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安全活动,让职工时时刻刻接受安全理念的熏陶,使安全文化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公司每年都邀请职工家属代表,到公司生产一线进行参观,并与他们进行座谈,听取他们对公司安全生产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商讨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在矿井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公司重视普通员工的意愿,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可以说,没有广泛的参与,就不会有今天矿业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就。
      
      (五)坚持安全文化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矿业公司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推广先进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职工从以前的“要我安全”逐渐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遵章守法,珍爱生命”的安全文化氛围已经形成。依靠科技进步和先进的管理体系,逐步改变一些旧的思想理念和管理模式,在不断总结和改进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使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向现代化发展,使企业安全文化的理念慢慢渗透到各个层面、各个角落,把执行法律法规变为日常工作、日常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矿井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得到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制订周密的规划,形成强有效的运行机制,着力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矿井安全文化活动形式,并持续改进,才能形成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安全文化。近几年,矿业公司在公司领导层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制定矿井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通过大力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实行安全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使职工安全意识得到了极大提高,实现了安全系统的有机管理,使矿井安全文化建设得到了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平安矿业”的形象已经树立,矿业公司成为本地企业安全生产一面旗帜。2005年9月27日,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的矿业安全旗第一次冉冉起,作为矿业公司安全生产象征和标志的安全旗将永远飘扬在每一个矿业人的心中。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对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思考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浅谈企业安全文化的塑造途径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