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本质安全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27

浏览:(69)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本质安全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一、基本概念

      1.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产物。人类系统地研究安全文化还不到二十年的时间。1986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1 AG)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评审总结报告)中首次提出“核安全文化”概念,并在其1991年的“75—I AG—4”评审报告中,首次对“安全文化”的概念给予了完整的定义,认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我国及时跟踪了国际安全文化的发展。1992年,《核安全文化》的中文版出版;1993年,原劳动部部长李伯勇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1995年,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要求:“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强化全民安全意识”,从此,我国开始将安全文化拓展到一般的安全生产和人民生活领域。国内已有徐德蜀、金磊、罗云、曹琦等学者对安全文化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目前对安全文化的定义大致可分为“狭义说”和“广义说”两大类。“广义说”将“安全”和“文化”两个概念都从广义上理解,强调安全不仅包括生产安全还应扩展到生活、娱乐等领域;文化也不仅包含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等人文方面,还应扩展到物态文化、环境文化等硬件方面。“狭义说”强调文化或安全内涵的某一层面,特别是精神层的东西。我们认为,对于服务于企业的安全文化应从广义上理解和建设。即从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生活等方面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1等要素构建企业安全文化。

      2.煤矿安全文化

      煤矿安全文化的建设相对落后于其他行业。目前国内已有皖北、西山、开滦等矿区及福建煤炭全行业开展了安全文化的研究与应用2/3/4,但对煤矿安全文化没有给出具体的定义。在此,笔者在对安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将煤矿安全文化定义为人们在煤矿生产、经营、生活等活动中,创造出的、并影响着人们自身的有关安全的精神、观念、行为和物态的总和。此定义强调了文化的二重性5,即一方面,文化是主体的人改造客体的成果和进一步改造客体的手段;另一方面,文化又影响制约着人,成为人需要克服和超越的对象。

      3.本质安全

      (1)狭义的本质安全。本质安全这一概念最初源于煤矿电气、仪器设备的防爆构造设计,指设备采用特定构造设计后,能防止因过热、起弧或电火花而引起的火灾或爆炸。在<煤矿安全规程)中将具有上述特性的设备称为本质安全型设备。此即对本质安全狭义上的理解。

      (2)广义的本质安全。将狭义本质安全的内涵加以扩大,就引申为广义的本质安全。即本质安全不仅指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而更重要的是必须将人、作业环境的安全上升到本质安全的高度,从而形成了全新的本质安全理念。

      目前对本质安全这一新的安全文化理念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做得不多,而对安全文化这一大的概念的研究已颇丰,因此有必要在安全文化大的范畴内,加大对本质安全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在此,笔者仅就本质安全的哲学思想作一探讨。

      (3)本质安全的哲学思想包括:

      ①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本质安全指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着的人尸机一环境组成的系统安全,同时,系统中的各要素又是动态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本质安全符合系统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的哲学观点。

      ②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我们所说的本质安全并不是指不发生事故、没有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绝对安全,而是指系统已具备相当高的安全可靠程度,其安全指标已达到了人们的期望值和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可见本质安全蕴含了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③现象与本质的统一。本质安全,形象地说即系统在本质上、根本上是安全的,而本质上的安全是通过各种安全现象表征出来的。推行本质安全理念,就是要把握现象与本质这一对哲学范畴,透过现象看本质,消除安全上的假象或错觉,即是消除安全上的隐患;从另一角度看,本质安全这一现象、状态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因此,本质安全体现了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④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本质安全是一个高度概括的抽象的安全文化范畴,它不可能告诉人们对每个安全问题用何种具体方法和方式去处理和解决,只会告诉人们应根据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去实现安全;本质安全包含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搞好安全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等内容又是具体而明确的。所以本质安全也反映了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统一的哲学思想。

      二、构建以本质安全为主体的煤矿安全文化体系是煤矿的必然选择

      1.本质安全是由煤矿企业的性质决定的

      煤矿企业在我国还属于高危行业,存在瓦斯、煤尘、火、矿压、水等方面的灾害,有人员多而素质相对较低、作业点分散、作业环境复杂、使用设备设施多等安全的不利因素。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本质安全是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得以保证的基础,是矿区社会“保一方平安”,乃至全社会稳定的前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本质安全是煤矿企业的根本要求。

      2.本质安全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本质安全是以人的生命不受伤害、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为前提的。生产力由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组成,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资源和财产是生产资料。本质安全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本质安全是煤矿职工职业卫生健康和生存权利的保障,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本质安全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着的煤矿安全文化范畴,继承了煤矿已有安全文化中的先进成分,同时也体现了煤矿安全文化的发展趋势,代表了煤矿安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本质安全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煤矿安全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推进以本质安全为主体的煤矿安全文化建设。

      3.本质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指出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本质安全有助于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煤矿职工奔小康的重要保证,也必将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特殊贡献。

      4.本质安全是煤矿积极应对加入WTO挑战的一项重大举措

      我国加入WTO以后,人权问题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西方国家人为设置的障碍,而人的职业健康与卫生、生存权利是人权中最基本的内容。本质安全是从根本上转变煤矿安全现状、改善企业形象和投资环境,是积极应对加入WTO挑战的一项重大举措。

      5.推行本质安全已具备一定的条件

      (1)良好的宏观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更加注重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监察条例》、新版《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健全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国家继续实施关井压产、宏观调控政策,从总体上促进了安全形势的好转。随着煤矿职工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注重生活质量、珍惜生命已摆到日益重要的位置,职工安全意识已明显加强,已形成了良好的本质安全大气候。

      (2)扎实的物质条件。受国家宏观调控的拉动,煤炭价格上扬,煤炭企业经济条件明显好转。绝大多数单位抓住机遇,加大了安全投入,对安全生产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新增了大批本质安全装备,并加快了安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为推行本质安全文化奠定了较扎实的物质基础。

      (3)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有不少煤矿企业推行了安全文化建设,形成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管理、装备、培训并重”、“三不伤害”、“宁停三天、不抢一秒”、“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处理事故“三不放过”原则、“通防一票否决权”原则等一系列煤矿安全文化范畴,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任一文化体系都包含十分宽泛的内容,但都必须也肯定有其主体和特征。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浩瀚文化,其主体只有一个,即儒教文化。煤矿安全文化作为文化大系统、企业文化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应有其明确的主体。笔者认为,本质安全体现了人一机一环境的系统安全观,全面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这三个表征文化特征层次的内容5,因此它是一种完整的安全文化,将本质安全作为煤矿安全文化体系的主体是可取的。

      本质安全已成为煤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建设优强企业的迫切需要。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将本质安全作为煤矿安全文化体系的主体范畴,对煤矿安全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在总体上仍不能满足煤矿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本质安全作为煤矿安全文化体系的主体范畴,在安全工作中还没有发挥出文化应具备的凝聚、导向、激励、约束、协调、维系、教化、优化、增誉等功能,也未完全体现出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价值6。必须将构建以本质安全为主体的煤矿安全文化体系当作煤矿安全工作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在实践中努力传播、整合、积累、创新煤矿安全文化,促进煤矿安全的根本性好转。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如何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浅谈煤矿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