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安全与文化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27

浏览:(79)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安全与文化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秋冬两季是铁路货物运输和施工建设的黄金季节,同时也是安全事故多发的一个时段。在10月底召开的全路运输电视电话会议上,铁道部针对10月中旬施工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各铁路局做好季节性安全工作,加强路外安全防范,加大施工安全监管力度,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稳定。

        安全是铁路工作永恒的主题,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铁路两个效益的最基础条件,也是实现铁路跨越式,推动和谐铁路建设的最基本保证。由于铁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及作用,铁路的安全运输生产一直是媒体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去年以来,铁路在运能与需求矛盾高度紧张的情况下,针对安全管理的跨度、难度不断加大的实际,以确保三级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为重点,实施新体制下“规范管理、强基达标”的安全基础建设,强化基层、基础、基本功,保证了运输安全的基本稳定。其中,铁路的安全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铁路的安全文化建设已经进入到巩固、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铁路安全文化不是无源之水,它是伴随着铁路安全运输生产的实践长期存在,伴随着企业文化的兴起而不断进步的。铁路安全文化已经构成安全文化环境建设、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和安全意识形态建设三个层面有机统一、互相交织、不可分割的整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核心是先进安全文化。以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和导向力,引导铁路的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端正思想和行为,形成群体保安全的浓厚氛围,达到确保运输安全的目的。文化的形成,总是源于生活,并经过理性提炼,又引导人们的思想行为。铁路安全文化也是如此,不断探索铁路运输安全的规律,总结安全防范的经验教训,使铁路人逐步将“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牢筑于心,把思想和行动集中到严格安全管理、落实作业标准、强化设备质量、确保运输安全上来。

        理念是“以人为本”。铁路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涉及千家万户,“以人为本”有着巨大的外延人群。每一名铁路职工的岗位职责和作业行为,都可能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铁路的安全文化是处理好“小我”和“大我”的关系,“违章就是违法,违章就是犯罪,违章就是杀人”这样醍醐灌顶的理念,并非空穴来风。放纵任何人的任何一次违章行为,决不是以人为本,其后果不仅会使违章者受到事故的惩罚和伤害,更重要的是会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和伤害。从这个意义上看,“以人为本”是铁路安全职业道德和遵章守纪行为的理性思维总结。

        精神是“拼搏奉献、尽职尽责”。实事求是的分析,我国铁路运输尚未达到依靠安全技术装备全面控制的水平,许多运输安全生产环节还需要依靠人控或人机联控的方式保证安全,这正是铁路跨越式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现阶段,更需要全路干部职工发扬新时期火车头精神,苦干实干拼命干精神,拼搏奉献、尽职尽责精神,倡导“宁为安全操碎心,不让事故害人民”、“以汗水换质量,以质量保安全”的思想,全力以赴确保运输安全,为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可靠的前提和保障。

        形象是“安全可靠”。铁路的安全形象是外在表现,是在铁路安全文化核心精神引导下的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物资文化、行为文化等的系统组合,形成的一个整体形象。铁路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将其融入渗透到安全基础建设的各个环节当中去,把文化内涵和思想意识,展现到规章制度建设、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职工队伍建设、科学化管理、铁路行车设备的质量保障、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等方面,务求实效,打造铁路运输安全可靠的整体形象,在交通运输行业树立起了“还是铁路最安全”的形象品牌。

        此外,铁路系统还树立起“安全文化来源于实践,安全文化的创造者是铁路广大干部职工”观念,造就出一支在实践中创造安全文化财富的骨干队伍;建立起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估考核和激励机制,并将其纳入安全责任考核体系,形成了目标同向、齐抓共管的合力。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思想保证,为运输安全增强了精神动力,成为政治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促进运输安全的好载体。铁路各级组织,响应部党组的号召,以现代意识和高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养,洞察安全问题的文化本质,善于应用文化的力量,标本兼治,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基本稳定、有序可控和长治久安。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谱写和谐服务新篇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