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深化群众性创新活动 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25

浏览:(89)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深化群众性创新活动 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群众性创新是安全文化价值转化的必然路径

      群众性创新活动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加强环境宣传、理念传播、制度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组安全文化活动,来引领群众性创新活动的开展。要紧密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实际,以学习型组织的理念、载体和方法来构建职工群众对企业安全发展的远景目标,来强化职工群众对安全价值观的认同,来规定职工正确安全行为的形成,逐步形成“入班组到岗位、入现场到人头,入家庭到亲人”“三入三”到创建模式,促使安全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外化于效。

      文化价值体系的建立和转化是企业面对新的目标、新环境不断优化和适应的过程,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创新过程。文化引领创新,创新促进发展,创新是企业文化价值体系落实和转化的关键环节,而群众性创新活动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同样离不开群众性创新实践,一方面,随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理念作用于职工思想、情感、观念等,影响着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兴趣、习惯和行为模式,提升创新主体的素质,激发其创新内驱力。而被引发起来的群众性创新活动也必将丰富和发展企业安全文化。

      笔者认为,群众性创新实践是企业安全文化固化于心、外显于行的必然表现,更是安全价值观进一步融合和员工素质提升的必然路径。

      精心搭建群众性创新素质的培育平台

      安全生产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企业文化同步设计、同步考量,要把“文化凝聚、素质提升”作为企业文化的基本思路,积极实施员工素质工程建设,在全力创建安全文化的同时,大力开展创新型、学习型组织建设,努力搭建以“六个一”为基本内容的群众性创新素质培育平台,引导职工在实践中体验价值、成就自我、提高素质。

      一是提一条合理化建议。要开辟新的通道,广泛征集职工合理化建议,引导职工“全员参与,关爱企业,献计献策,创新管理”,积聚新思维、新方法、新点子。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安全生产专项行动、走出去大反思、大讨论活动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中,征集职工意见和建议,并归纳整理,挂牌落实,推进工作创新和管理进步。

      二是学习一门新技术。组织职工学习新知识、钻研新业务,提高劳动技能,使职工在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中巩固提升对岗位知识的理解运用、融会贯通,为保障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三是开发一项新成果。充分发挥职工的智慧和创造力,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确定研究方向和解决的重点问题,以QC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小改小革、小发明小创造和技术攻关活动,组织新成果评选和发布活动。

      四是革新一项新工艺。针对企业安全、质量、节能减排、效率等方面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提高质量、节约成本、降低能耗、提升效率”为切入点,围绕产品工艺进行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

      五是刷新一项新纪录。全面激发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热情,密切结合岗位职责,挖掘工作潜力,开展重点攻关,实现新的突破。不断开创本岗位、本专业、本部门和本单位工作新局面和新纪录。

      六是转化一项新成果。要以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目的,不断提高成果转化率。及时总结并选择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和管理方法,组织重点推广。

      科学规划群众性创新活动的载体

      群众性创新培育体系和载体是群众性创新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必须要进行认真规划,明确创新目标,量化创新任务,活化创新方式。特别是要确立“创新不在大小,重在安全性、创新性、实效性、群众性、示范性”的管理思路。一般而言,创新活动的实施要实行分类管理原则,主要类型分三个方面:文化类创新、技术类创新和管理类创新。

      文化类创新主要是指根据企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实际,在理论研究上有创新思路,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金点子”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以及有利于促进改革发展和四个文明建设的思想、观点、言论、建议等。基本任务是倡导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创新,培育创新理念,启迪职工智慧,发挥职工的创造潜能。

      活动方式方法主要有:面对新技术新工艺及文化整合的挑战,组织职工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开展科普宣传、科技论文撰写等活动;大力理念创新,培养创新创造思维,增强创新意讽深入开展“双争”(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大力开展包括合理化建议“金点子”活动。

      技术类创新技术类创新是指在安全、生产、管理等岗位通过技术创新为安全生产、降本增效、节能环保等方面做出的积极有益的工作。奖励在小窍门、小设计、小创造、小改革、小发明、小建议等方面的创新项目和个人。基本任务是致力于技术培训与交流。实施“传、帮、带”,倡导“精一会二学三”(精主工种,会第二技能,学第三种技术),努力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和竞争能力。

      活动方式方法主要有:组织职工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及调考等技术比武活动;鼓励和支持职工签订“师徒合同”,开展拜师学艺、名师带徒活动;组织职工大力开展技术讲座、技术交流,总结推广先进操作(学习、工作、服务)法、新技术、新工艺活动,挖掘职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组织职工大力开展技术难题会诊、关键课题分析、招标揭榜攻关、献计献策等活动,加强创新实践。

      管理类创新是指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并在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具有独创性,对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有建议、策划等起积极作用。基本任务是围绕“建功在企业,和谐促发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加强班组建设,激活班组细胞,提高班组自主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真正在班

      组得到落实,奠定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坚实基础。

      活动方式方法主要有:建立涵盖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管理等专业领域的各类“创新工作室”,针对生产、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确立项目课题,开展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开发、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创新活动;大力开展各类劳动竞赛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五全”(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管理、“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Qc小组攻关等创新活动,加强班组建诜大力开展以节约、环保为主题,以降本增效为目标的“六小”及“四节五降六提高”等创新活动,为促进企业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争做贡献。

      健全完善刨新活动的体制、机制

      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基础工程,必须要加强领导,建立完善鼓励职工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创新组织保障机制。要对创新经验及时总结,制定群众性创新活动实施办法。设立群众创新评审委员会,负责群众性创新评审奖励工作。评审委员会下设技术组、管理组、文化组三个评审组,是群众性创新奖励的领导组织,负责群众性创新评定,并对奖励费用进行审定。同时,要构建创新工作网络。建立群众性创新活动“一图一表一报告”制度。一图就是创新网络图,涵盖创新整个过程;一表就是创新活动组织表;一报告就是每个创新活动每个季度提供工作报告,形成较完善的技术创新工作网络,使整个活动在受控的条件下循序健康开展。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索构建创新督导网络和创新宣传网络。

      二是完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对创新活动推行项目选题自主化、项目的过程管理督导化、项目终结规范化、项目评审公开化“四化”管理:项目选题自主化。鼓励职工个人或团体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调查了解情况、自己分析现状、自己研究方案、自己制定措施、自己动手实施、自己申报立项;项目的过程管理督导化。组织本单位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指导,做好与项目相关的技术及会议记录等资料的收集和保存,项目所在的职能部门、工区(车间、工地)和班组做好相关培训、技术指导和现场督导等服务工作,努力提高创新的质量和效果;项目终结规范化。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向本单位提交项目实施工作小结、项目验收申请等项目结项资料。所在单位应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组织验收,通过验收的项目应签署验收意见,办理结项手续:项目评审公开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群众性创新奖励初评程序及结果审查汇总,并向评审委员会汇报群众性创新奖励事项,负责表彰会的筹备、奖励兑现、成果档案管理以及宣传展示和报道工作等。

      三是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要对生产一线职工中围绕安全、成本、效率、质量、管理和安全文化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小改小革项目成果进行集中宣传展示,对表现优异、成果卓著的员工进行奖励。通过激励作用,使广大员工得实惠,尝甜头,生成良性循环推动机制。

      总之,群众性创新活动是新形势下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手段。只有发挥员工的群体智慧,激发全体员工主动创新、积极创新、有为创新,促使文化、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才能确保企业在不断发展的生产形势下保持安全、健康、稳态的发展。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企业安全文化调研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于细微之处践行安全文化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