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人的事故心理分析 - 安全文化基本理论

来源:转载2023/2/8 17:34:24

浏览:(95)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人的事故心理分析 - 安全文化基本理论 ,来自安全文化。

        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安全管理,需要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控制。为此需要研究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

        安全生产与安全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把灾害和事故降到最低限度。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要求我们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管理,使灾害安全管理工作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事故的各种心理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人为因素,我们对此进行研究以求对控制事故的综合系统工程提供一定的心理科学理论依据和设想。

       事故原因与心理因素

        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人的因素中除了生理上的因素,还有心理的因素。

        (1)发生事故的心理因素。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判断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个体根据。大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由于人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分析事故原因的关系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已知道的不安全行为:①有意违反安全规程;②无意违反安全规程;③破坏或错误地调整安全设备;④放纵的喧闹、玩笑分散了他人的注意力;⑤安全操作能力低,工作缺乏技巧;⑥与人争吵,心境下降;⑦匆忙的行动,行动草率过速或行动缓慢;⑧无人道感,不顾他人;⑨超负荷工作,力不胜任。

        第二,可能成为直接的人为事故的原因:①没有经验,不能查知事故危险;②缓慢的心理反应和心理上的缺陷;③各器官缺乏协调;④疲倦,身体不适;⑤找工作“窍门”,认为不安全的方法方便;⑥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⑦职业、工种选择不当;⑧夸耀心,贪大求全。

        第三,心理上影响行为的不利原因:①激情、冲动、喜冒险;②训练、教育不够、无上进心;③智能低、无耐心、缺乏自卫心、无安全感;④涉及家庭原因、心境不好;⑤恐惧、顽固、报复或身心缺陷;⑥业余生活单调;⑦轻率、嫉妒;⑧未受重用、身受挫折、心绪不佳;⑨自卑感、冒险逞能、渴望超群;⑩受到批评、心有余悸。

        (2)心理因素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劳动条件和心理因素在事故致因中有一定地位,人在发生事故时具有的心理状态,依事故发生的频率、作业条件不同而异。事故发生前人在行动起点上的心理大致有五方面的因素:①素质癖性;②无知、智能低;③无意、缺乏注意力;④被外界吸引、心不在焉,工作掉以轻心;⑤抑郁消沉。

        从下面的实例可以了解到心理因素与事故的关系。

        实例一:情绪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不良的情绪状态是引发事故的基本原因。一个青年工人因家庭问题与兄嫂闹纠纷,被哥哥打了两耳光,他一气之下拿了根绳子欲寻短见,被老母苦苦劝阻。没隔几天这个工人在一次作业中发生了事故而丧生。

        实例二:济南某青年职工,父母双亡,工资很低,还要供养弟妹,本人又患肺病,27岁也未找到对象,生活的情绪非常低沉。他常常对人说:“不如死了清心。”上班经常迟到早退,违章作业不断发生。企业工会经常派人找小李谈心,发给他困难补助,并送他到苏州疗养,病好后又帮他找到对象,结婚时工会还帮他找了房子。从此。他积极工作,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在一年的工作中连续防止了两起重大事故,受到单位表扬和奖励。

        上述两个实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情绪对安全行为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安全管理中要善于了解职工的精神状态,通常要注意如下心理问题:

        低沉:或为家庭拖累所迫,或工作不如愿,或婚姻遇到阻力,或刚刚与同事、家人吵了架,情绪低沉不快,思想难以集中。

        兴奋:朋友聚餐,新婚蜜月,或受到表扬奖励,或在工作中取得了某种进展,情绪兴奋,往往忘乎所以。

        好奇:青年工人一是好险,总想表现自己胆大、勇敢;二是猎奇。碰到什么新东西总想看一看、摸一摸,往往因为无知蛮干而出事。 

        紧张:或初次上阵,或刚刚发生过事故,或刚刚受到领导批评,或遇到某种意外惊吓,心情紧张多失误。

        急躁:青年人干工作,往往有一种一鼓气的冲劲,当某一件工作临下班快接近尾声时,就想一口气干完它,往往顾此失彼。

        抵触:或是对某件事有看法,或是对某个领导不满,或是被人看成是“不可救药者”他会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工作随便,干好干坏无所谓。

        厌倦:青年工人喜新厌旧的心理也很强烈,比如开汽车愿开新的不愿开旧的。又往往富于幻想,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不愿意干琐碎的、平凡的、单调重复的工作。对这些工作久而生厌,因而容易产生失误。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 - 安全文化基本理论

    下一篇: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 - 安全文化基本理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