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以人为本 推进班组安全文化创新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8

浏览:(76)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以人为本 推进班组安全文化创新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自安全文化。

      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基层单位,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安全建设的前沿阵地和窗口。因此,努力探索班组的安全文化创新方式,对于提高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在开展班组安全文化创新活动中,配电管理所线路二班以我局“关爱生命、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为指导,并结合配电管理所工作特点和班组实际,开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创新活动,为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安全意识,夯实安全基础

      在安全生产工作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从提高班员安全认识入手,让每位班员都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懂安全。第一是认真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运行规程》、《防护规程》、《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安全生产监督规定》以及线路工作作业规定等规程、规定及各类安全通报。使每个班员从思想上筑牢安全防线,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安全文化氛围。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提问、一问一答、反思找差、互动讨论等多种方法,使安全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增加趣味性。通过学习,使全班人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事事抓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安全生产任务。

      其次,围绕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OHSASI8000职业健康安全卫生体系宣贯工作,进行两标合一的整合,结合安全性评价、春、秋季安全大检查等工作,认真反思、找差、整改,并通过开展安全危害辩识和评价工作,组织班员编写出《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并结合实际工作,编写出各种事故预案,辩识出了不可承受重大危险因素8条,重大危险因素9条,一般风险33条,逐一进行评价,并编制了控制措施,完善了OHSAS18000管理方案,初步建立了质量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对该体系的贯彻执行,使安全管理的重心从“以物为本”转移到“以人为本”上来,使班员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是安全生产的主人,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组安全管理中来。通过对安全生产过程和结果双控,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具科学化、程序化、人本性和严密性,让职工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了实处。

      再次,加强“安全生产十到班组”的学习,认真组织每周一次的安全日学习,结合工作实际,狠抓反习惯性违章工作。落实个人“三不伤害”安全保证,即“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自己不伤害自己”,坚决与“违章,麻痹,不负责任”安全生产的三大敌人作斗争。以维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以强化员工的“安全第一”的观念,以达到提高安全素质的目的,努力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树立了“意外皆可预防、风险皆可控制”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四不工作”和“五明确”的方针,使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四不工作”即“工作任务不明确不工作,无票不工作,不宣读工作票不工作,不验电不工作”;“五明确”即:“在工作中分工明确,任务明确,施工方案明确,安全措施明确,质量要求明确”。严格遵章作业,工作中互相关心、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在工作中还结合工作实际提炼出了“严是爱,松是害,搞好安全利几代;上有老,小有小,出了事故不得了”等安全警句,不断警醒员工抓好安全。总之,无论是在工程施工、正常巡视维护,还是在检修作业等工作中,都认真坚持班前班后会制度,使安全工作做到预控在先,万无一失,不断夯实安全基础,营造和谐安全文化氛围。

      二、创建学习型班组,提升安全文化内涵

      创建学习型班组目的是提高班员的学习力,提高团队作战能力和团队智商,关键是培养不找任何借口的“罗文式”的员工。在创建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创建学习型班组与开展班组安全文化创新活动紧密结合。一是开展读书学习活动,主要是读《五项修炼》、《海尔中国造》、《致加西亚的信》、《没有任何借口》以及专业管理方面的书籍,通过学习,班组成员结合各自岗位职责和实际工作,提炼出了各自的理念和愿景,并对提炼出的理念和愿景进行了认真的诠释,在提愿景得到过程中,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对个人愿景制定了实现愿景的有效措施,通过个人理念的提炼和愿景的制定,全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的热情不断增长,团队精神日渐显现。二是加大对班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在培训中坚持把岗位需求、个人成长等因素结合起来,做到学习培训有针对性,每个月技术员还要出一篇或几篇技术作业让大家完成,我们主要是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全班进行经纬仪和技术方面的培训工作,因为职业技能鉴定和班员自身利益有密切联系,从而大大提高了班员学习的积极性,在培训中我们采取与实际工作结合、边讲边问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10kV温蓝线的改造设计中,组织班员边学边干,使大家在线路的测量、画图、描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还根据个人文化水平,把全班班员分成三个层次,并把每个培训课题讲实、讲细,从易到难、逐步进行讲解,并规定每天上机学习2小时;每个月的巡线资料,巡线人自已上机输资料,通过互动学习,全班人员都基本能做到利用微机管理和工作。每次的停电申请、工作票、施工三措都用微机填写,做到了工作微机化,从而提高了个人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真正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通过一些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员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三是开展合理化建议和QC攻关活动。开展班组安全文化创新活动后,我班结合班组实际,提出了多条合理化建议,有的建议已被采纳,并在生产经营、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结合线路施工过程中架空线压档安装不安全的问题,我们通过认真研究分析,进行了“架空线安装器”制作的QC攻关活动,通过现场检验,方便实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推广使用,也结束了我班无QC活动的历史。四是提炼了班组安全愿景。通过层层签定安全目标责任,结合班员实际,我班和公司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后,班长和班员也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要求班员根据自已所在岗位写出了“安全承诺书”,初步建立了班组及个人安全愿景,我们的班组安全愿景是“强化安全意识,安全在我心中”。通过安全愿景的提炼,班员的安全意识得到加强。

      三、狠抓基础管理,提高班组管理水平

      在软硬件管理上,我班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体系进行管理,各种资料齐全摆放有序、记录完整清楚并全部存入电脑,真正达到了“说到就做到、做到就记到”。

      在工器具管理上,我们对照《安全性评价》的要求对工具房实行专人管理,各种工器具做到账物卡相符,工器具、材料摆放整齐有序。对施工工具和绝缘工具实行分开管理;不定期、定期进行检查,发现老化、不合格工器具及时上报并处理;对施工工具定期抽样到输电所进行拉力试验。实行工具领用制度,杜绝了外出工作工具的损坏和丢失,树立了班员爱护工具、节约材料的良好习惯,并每月对工器具进行外观检查、保养,工作前对所用工器具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防止因工具问题而发生事故,杜绝了安全隐患,保证了安全生产工作有序进行。

      在对劳务外包施工工程管理中,严格按照使用民工管理标准,签定《临时用工协议》。现场管理人员认真按作业指导书来编写施工“三措”,并要求外来施工队严格按“三措”作业,在抓施工质量的同时也抓安全生产教育,明确职责,注意事项,向他们讲清楚必要的安全知识,分发必要的安全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等安全工具。增强了施工队安全生产意识、确保了民工的人生安全和工程的顺利完成。

      在经济管理及责任制考核上,我班每季度的民主生活会议,生活委员对本季度经济收、支情况给大家详细说明。通过会议体现了班组经济的透明度及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班组违规、违纪人员严格按照公司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

      在恨抓安全管理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围绕“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安全目标,积极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风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重点控制好以下人员:1、不考虑后果的“大胆人”;2、冒险蛮干的“危险人”;3、冒失莽撞的“勇敢人”;4、盲目听从指挥的“糊涂人”;5、吊儿郎当的“马虎人”;6、投机取巧的“大能人”;7、凑凑合合的“懒惰人”;8、委屈满腹的“气愤人”;9、难事缠身的“忧愁人”;10、急于求成的“草率人”;11、心神不定的“心烦人”;12、单纯追求任务、指标的“效益人”;13、休息不好、身体欠佳的“疲劳人”;14、变化工作岗位的“改行人”;15、初来乍到的“新工人”;16、心余力亏的“老工人”。只有真正控制好以上这十六种人,才能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想安全,人人都安全,关心人、爱护人、保护人的良好氛围。

      通过开展班组安全文化创新活动,使我们全班人员对安全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安全工作氛围逐渐浓厚,班员从思想上改变了观念,树立了新的安全工作理念,培育了班组安全文化,为今后做好安全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班决心按照“严格管理、严格考核、责任到位、措施有力”的要求,不断探索班组安全管理的新模式,努力推进班组安全文化创新工作,使我班安全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以人为本,形成安全文化体系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下一篇:在不断优化中建设安全文化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