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安全文化助推输气发展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7

浏览:(83)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安全文化助推输气发展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来自安全文化。

      西南油气田公司输气管理处是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安全文化建设试点单位。近年来,该处深刻汲取事故教训,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实现安全平稳输供气上来,紧密结合站场和人员“点多线长、高度分散”的实际,努力建设优良的管输安全文化,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明显好转,打了安全生产翻身仗,2007年跨入西南油气田公司“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的行列, 2008年在经受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的严峻考验下,安全平稳输供气94亿立方米,再创历史新高,出色履行了国有企业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上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2009年光荣的获得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彰显了输气管理处近年安全工作取得卓越成效。

        “安全为天”——事故中感悟建设安全文化

        2008年5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在四川油气田调研检查期间,亲笔题词“安全为天”,郑重指出“四川油气田能不能安全,是天大的事情!”

        在安全生产上,输气管理处曾经步履蹒跚。2004年起,输气管理处连续3年发生了管道焊接着火事故、管道推裂着火事故、管道爆炸着火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的损失,给西南油气田公司,以至中国石油天然集团公司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接连发生事故,且事故等级越来越大?输气管理处新的领导班子在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后认为:在粗放管理、流程不清、职责不明、监管不力、“三违”时有发生等直接原因的背后,员工普遍存在中安全意识淡薄和责任心缺失的现象,特别是在输气站工作的一线员工已习惯于“表在走,气在流,工具锁进柜子头”,滴血的事故并没有唤醒员工心中本应重达千钧的“责任”。

        亡羊补牢,尤为未晚。如何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输气管理处进行深入分析,把脉问诊。2006年工作会议,输气管理处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跳出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从八个方面调整工作思路,从基础着手,狠抓各项管理工作。

        治标的同时也提出了治本方略,即着力建设具有输气特色的管输安全文化,引发全员转变安全理念,养成正确的安全行为和习惯,实现“安全平稳输供气是第一要务”。输气管理处在杜邦公司专家的指导下,起草了管输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划》,并制定了《实施细则》,按照《规划》和《实施细则》扬起了安全文化建设的风帆。

        输气管理处成立了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置了安全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明确牵头部门、协作部门,全处很快形成由处党委统一领导、各单位及全体员工广泛参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文化建设格局。

        找准突破口——从建设安全观念文化入手

        “付出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这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安全理念。输气管理处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引导干部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编辑出版《安全文化手册》,以其直观形象的图片和文字描述,让员工学习和践行,受益非浅。

        清理规范管线安全识别标识3000多公里,新增里程桩、标志桩近30000多个,在管道沿线人口稠密地区、经济开发区等关键区域全部设置宣传牌、警示牌,通过规范安全标识,不仅向社会公众传播了安全理念,也促进了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的贯彻落实。

        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合江、成都输气作业区在各输气站场设置了安全宣传“动漫墙”,潜移默化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各单位先后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大家谈”、“安全家书”征文和“安全在我心中、责任在我手中”安全演讲活动。企业文化部门制作有关电视专题片,在管道沿线地方电视台滚动播出;在相关媒体推出了有关深度报道,反映管道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唤起公众管道保护意识。

        夯实基础——安全物态文化得到加强

        输气管理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上接气矿下连用户的3000多公里管线和200余座站场。在管输物态安全文化建设中,输气管理处的决策者们,把目光聚集在了新建管网、老管线的隐患整治上和优化运行上。

        2006年以来,他们用集团公司下拨的几十亿元资金,新建设管线约1000余公里,改造旧管线约500余公里,使管道新度系数由33%提高到58%。尤其是川内第一条数字化管道—北内环输气管道和南干线西段复线管道成功建成投运,进一步优化了四川油气田的管网结构,提高了管网调配能力和应急状态下的保障能力。

        为进一步消除老管线上的安全隐患,先后投入1.2亿元拆违专项资金,采取“拆”、“改”方式,加快了隐患治理进程,消除违章占压隐患3000余处,大大降低了管道隐患的威胁。

        先后引用了CCI调压阀、超声波流量计等先进设备,采用超导波检测技术,弥补了站场整体检测评价的空白,自主研制了新型清管器、管道消磁机、声阱消声器、阴极保护电位微功耗采集器,对16条共1292公里管线进行了智能检测,对42条共2811公里管线进行了常规检测,对3600余处缺陷管段进行了补强或换管等。一系列技术改造措施,为安全平稳输供气提供了技术和产品支撑。

        规范约束——安全行为文化得到提升

        “安全生产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输气管理处坚持把安全行为文化的“软约束”与规章制度“硬约束”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规范了员工和外来人员的安全行为。

        为了彻底改变“职责不明、界面不清”的现象,2007年下半年企管法规部门对全处规章制度及相关资料进行清理,重新发布“规章制度”153个、“管理工作流程”363个,规范“基础资料”456种。

        为解决安全监管、有令不行等问题,输气管理处扎实开展了“五个清楚”学习达标活动和“六条禁令”学习达标活动,处党政领导带头学习,以实际行动带动员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和执行力。在分公司率先设置安全生产监督站,建立了员工“三违”记分台帐,加大了对“三违”行为的处罚力度。从2006年以来,处罚“三违”行为100余起,直接罚金3万余元。

        针对在实施管道停气整改及恢复生产工程中,违章操作极易引发事故,他们通过对近三年60余次干线停气连头及投产投运工程的认真总结,归纳出“8953”的输气管线停气碰口经验,(“8”即科学规范的施工投运八个管理流程,“9”即在关键环节控制中采用的九个确认单,“5”即五项技术措施,“3”即三个法则)并形成制度严格执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今,经过三年的安全文化建设,输气管理处员工安全素质明显提高,初步实现了由“事后处理、事后防范”到“本质安全、超前预防”的转变,且成效明显。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推行班前安全教育的作法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下一篇:落实安全管理六要素 建设特有安全文化 - 安全文化经验交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