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走出安全文化的误区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2

浏览:(73)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走出安全文化的误区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作为解决问题的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管人,而是修“路”。

      目前,安全文化之所以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认识与实践中的误区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走出“急功近利”的误区。相对来说,安全文化建设见效慢,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安全管理措施与安全技术措施见效快,人们总是习惯追捧见效快的东西,所以对安全文化就有所怠慢。其实,人的素养的提高,价值观的转变,行为规范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特别是人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当然,采取强制的、惩罚性的手段可以使人的行为受到制约,但是要想使执行制度成为人的自觉行为,就必须改变人的思想。长期以来,一些企业的制度越定越严,措施也越来越多,但是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安全状况也没有明显改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做“慢功”。思想决定行为,只有员工认同安全文化的价值理念,才能激活潜在的内动力,才能充分发挥制度和措施的作用,从而促进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真正认识安全文化的功能和规律,摒弃那些表面化的、做秀式的东西,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实实在在的安全基础工程来抓。

      走出“坐而论道”的误区。坐而论道的原因是一知半解。认识不深入,行动就不可能到位。安全文化是一种执行文化,只有从真学做到真知、从真知做到真言,再从真言变成真行,才能发挥文化的价值,体验文化的力量。安全文化建设的真谛,就在于知、言、行的统一。因此,要把理念、制度和行为和谐统一起来,把安全理念转化为安全管理标准及流程,最终转化为员工可持续性的行为习惯,使职工真正成为自主管理的自觉践行者。安全文化包括理念、制度和物质行为文化三个层面,三者是一个系统整体,离开哪一样都难以发挥安全文化的作用。因此,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要重视对安全理念落地的研究,特别要积极探索安全理念转化为制度与行为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制度的配合,没有行为规范的跟进,安全文化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取得实效。

      走出“工具化”的误区。过去,文化时常是一个忠顺的“仆人”,为政治和经济服务。当政治需要的时候,文化就充当论证意识形态正确性的工具;当经济需要的时候,又为经济发展鸣锣开道。改革开放以后,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下,文化又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道具”。文化这种非常尴尬的依附状态直到十七大才得以扭转,成为一种软实力,从边缘走向了中心,从配角变成了主角。同样,安全文化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是长期起作用的因素,是持续发展、永无止境的过程,是一种结果和目标,而不是临时作秀的道具和单纯的手段。虽然安全文化也是一种管理方式,但其功能、作用的发挥,是作为一种规则、一种制度、一种文化机理来实现的,是渗透到管理行为中的。它体现的是目标主导下的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性。如果把安全文化仅仅当成被一时“利用”的工具,其功能、作用就不可能被充分发挥出来。

      走出“单打独斗”的误区。有的企业出了事故以后,管理者为什么不讲实话,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与企业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企业文化决定安全文化,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安全文化。企业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影响因素,一个基础条件。如果企业的文化环境比较好,那么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就相对容易些;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文化环境,没有正确的价值评判,只靠单打独斗抓安全文化往往是孤掌难鸣。这涉及到安全文化的基本原理,如安全文化建设强调沟通、交流、共享理念,要把自己获得的安全知识传授给别人,或从别人那里把有用的信息拿过来。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强调服从而忽视沟通,那么员工就不会非常积极地提出安全建议,怕说错了招惹是非,那么沟通、交流、共享的安全文化建设机制就难以形成。可以说,企业文化基础对于建立安全文化的难易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企业文化这个基础,没有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安全文化也就没有了根基。离开企业文化环境来搞安全文化建设,是难以持续推进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抓手,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在员工中树立“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可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

      走出“就事论事”的误区。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灵魂,提示了安全管理的本质,但不能代替具体的安全管理。安全文化不能仅从表层分析问题,而是要善于剖析问题背后的因素。“修路法则”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在同一地方出现两次以上同样的差错(即在同一地方摔两次跤),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人在同一地方出现同一差错(即在同一地方各摔一次跤),那么很可能不是人有问题,而是这条“路”有问题。作为解决问题的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管人,而是修“路”。如果出了事故不去挖掘深层的原因,不去探索安全生产的规律,只会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安全管理的水平就不可能提高。有的企业为什么重复发生同类的事故?直接原因是违章,背后却是安全文化问题。因此,安全反思并不仅仅是操作层的事情,也是所有管理层的事情。既要自下而上,更要自上而下;既要眼睛向内、对号入座,更要深挖根源,不断查找“路”的问题。只有不断修“路”,注重治本,注重制度机制建设,才是在真正加大安全治理工作的力度。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搭建安全文化建设新平台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努力实现矿山的安全发展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