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浅谈构建和谐交通中的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2

浏览:(102)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浅谈构建和谐交通中的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摘要】交通安全文化是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交通的基础条件,是注重开拓创新、强化“三个服务”的重要支撑。因此,在构建和谐交通的大背景下,要深入研究交通文化的内涵外延、功能定位以及存在问题和对策措施,从而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交通安全文化体系,推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和谐交通  安全文化  问题  措施

      交通安全文化是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交通的基础条件,是注重开拓创新、强化“三个服务”的重要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建设安全文化,形成有利于安全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总书记的讲话既体现了高层的安全观,又充分说明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因此,我们在构建和谐交通的大背景下,针对交通行业的特点,深入研究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外延、功能定位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从而逐步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交通安全文化体系,推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这就是本文的命题所在。

      一、交通安全文化的内涵及功能定位

      1、交通安全文化概念分析

      什么叫交通安全文化?按照《“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和《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来分析,我们认为,交通安全文化就是交通行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安全价值理念、安全素养和行为准则。从概念上讲,她是文化在交通安全这一特定领域的延伸、渗透和体现,是社会文化和交通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其涵义主要包含着这样三个方面:一是交通安全文化来源于交通安全生产实践中;二是交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价值理念,重点是安全素养;三是交通安全文化也有一个长期积累、沉淀和凝炼的过程,既证明其渐进性的特征,又体现了一个认知度。

      2、交通安全文化功能思考

      《“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明确指出“安全文化建设是以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为目标,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旨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遵章守法的管理理念,安全操作的工作理念,提高各类企业及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提高群众自我安全保护的技能。”[2]因此,不难看出,安全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提高人们的安全素养,所以我们认为交通安全文化主要具有这样五个功能:

      一是导向功能。安全文化是一个“方向标”,她的导向功能是安全文化对交通集体和交通每个职工对安全价值理念、思维取向起引导作用,把干部职工引导到安全文化所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使职工的思想、观念、追求与安全文化目标一致,调动职工主观能动性,为实现安全生产努力工作。

      二是凝聚功能。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的渗透性和联系性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成为凝聚职工的中间要素。将交通系统干部职工的意识统一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价值取向上来,凝聚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整体效应,为交通安全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三是约束功能。安全文化的约束功能是指交通安全文化对交通职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通过安全文化的教育,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规范职工的安全生产行为,实现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的规范化管理、规范化作业。

      四是激励功能。用安全文化激励干部职工振奋精神,始终保持高昂士气;要合理奖惩,对安全工作做出贡献的职工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安全管理不到位的要批评并帮助改正,从而树立正确的安全观,逐步形成讲安全、抓安全的强烈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

      五是辐射功能。安全文化同其它文化一样具有一定的酵母效应和强大的辐射源。当交通安全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完整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交通系统内部发挥作用,对本行业职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推进整个安全文化步入新的阶段。

      二、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客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提高软实力的一个战略重点来抓,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也高度重视,特别是交通安全文化通过“安康杯”竞赛等群众性安全特色活动成效凸现。但是全国交通行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安全文化建设与快速发展的交通事业仍然有较大差距。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当前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客观上存在着这样“四化”:

      一是认识浮浅化。不少同志对安全文化理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尤其对安全文化与交通建设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安全文化是务虚的,只要安全不出问题,就是“一好遮百丑”,看不到安全文化带来的潜在影响和发展动力;有的认为讲安全就是安全文化,错误地认为安全文化就是贴贴标语、喊喊口号、搞搞活动,忽视了安全文化的整体功能和总体效应,客观上根本没有把安全文化摆上应有位置。

      二是研究表层化。安全文化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已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理论的形成与完善标志着安全管理从物质制度的层面向文化层面发展的趋势。然而,在我们交通系统不少单位对安全文化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表层,没能面对构建和谐交通的新形势,对安全文化的行业特征、安全文化思维模式、安全文化目标定位、安全文化建设模式等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形成具有行业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安全文化理论体系,为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形式单一化。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和艰巨性工程。同时,安全文化的五种功能告诉我们,安全文化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性。但在实际中,我们不少单位总是满足于开一个会议、挂一条横幅、订一项制度,没能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上下功夫,存在着安全文化建设形式单一化、简单化、生硬化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文化应有的渗透力、凝聚力和感染力。

      四是效益功利化。安全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她同样有一个长期积累、沉淀、浸润、提升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成,但我们个别单位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全面性、艰巨性、系统性、长期性、渐进性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急功近利、“一曝十寒”上,只求轰动效应,不求实际效果,其结果是背离了提高人的安全素养这一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

      三、在构建和谐交通中如何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在构建和谐交通的新形势下,加强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无论是在宏观层面上,还是在微观层面上,都必须突出以下“五个重点”:

      一是以提高职工安全素养为重点,着力实施教育工程。安全文化的实质就是安全素养,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工作。针对我们交通行业点多线长面广以及人员构成复杂等特点,既要建立条块结合的安全教育网络体系,又要健全点线配合、延伸辐射的“金字塔”结构的教育机制,对职工分批次分梯队进行轮训。同时,还要根据行业特点,运用多种宣传形式,使安全教育进机关、进工地、进车站、进机场、进港口、进家庭,从而营造安全教育的氛围,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素养。

      二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着力实施保障工程。在交通安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按照构建和谐交通的目标要求,切实制订好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把行业安全管理的目标具体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环节,规范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安全行为,从而有形和无形的约束交通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观、安全发展观和安全价值观,让安全生产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三是以特色活动为重点,着力实施载体工程。单纯地抓安全工作会显得枯燥无味,灌输式的说教形式更令人倒胃。因此,我们要根据安全文化所具有的渗透性、潜移默化性等特点,着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从而增强安全文化的渗透力、凝聚力和感染力。如近年来盐城航道处在 “安康杯”竞赛活动中,除开展以“安全在我心中”为主题的“一封安全家书”、“ 说案例,讲安全”以及“祝你平安”短信祝福等活动外,还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开展了职工“安全格言警句征集”、“安全月主题”“安全工作事事想、月月谈”等活动,使安全工作常讲常新,常抓常新,对职工的安全心态和行为起到了无形到有形的影响。

      四是以理论研究为重点,着力实施创新工程。安全文化必须有先进的理念作先导,因此,我们要把安全文化建设同打造创新型单位结合起来,以创新的思维,不断研究新形势、新问题,不断探讨具有行业特点的安全目标定位、安全愿景、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结构、安全文化的评估机制等,从而建立安全理论体系,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五是以典型带动为重点,着力实施品牌工程。《“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提出要“打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安全文化活动品牌。”[3]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典带面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我们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要着力实施品牌工程。江苏航道系统的“星级艇评比”、盐城交通“飞燕班组”的品牌效应等都是较好的做法,值得借鉴。我们要通过“安全生产之星”、“安全示范岗”等评比,树立一批安全典型,达到“选树一个,影响一片”的示范效应,使安全先进典型创建活动成为安全文化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注:【1】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3】《“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浅谈企业安全文化的量化管理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探讨心理学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