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落实科学发展观 共建共享企业安全文化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2

浏览:(88)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落实科学发展观 共建共享企业安全文化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一切工作的根本方针。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点,实现员工共建共享企业安全文化,是建设现代企业安全制度和规范的根本要求。我们应该站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高对员工生命安全的保障程度,在继承传统安全文化建设有益经验的同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道路,真正实现企业安全文化源自员工,企业安全文化满足员工,企业安全文化保障员工的目的。

      一、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出发点。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离开了对员工的生命的保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角度来说,以人为本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认知理念的转变,要摒弃那种“生产在前,安全放后”的认识,树立“安全在前,生产紧衔”的生产发展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目的,实现安全发展;二是树立员工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主体的观点,使员工从被动接受安全文化教育转到接受教育和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相结合上来;三是要从单纯地就安全抓安全、就安全讲安全转到实现安全、健康、保障相统一上来;四是动员员工参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享受安全文化成果相结合,让企业安全文化成为员工生产、工作、生活之所需。

      安全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员工为核心来进行。传统的安全文化是一种过于强调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控制而实现安全的目的与要求,它过分突出在安全上的领导权威作用,突出强调的是对员工的行为的限制与约束,而对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认识不足。在具体的安全问题处理上,侧重的是物理的改善,对提升安全文化理念,特别对安全文化的內涵发掘不够到位。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是一种以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为前提,以安全文化的发展满足员工对其的需求,保证企业平安稳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包括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在內的有机统一体。在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指导下,安全不仅仅是对员工的约束,更体现出一种员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共同认知,一种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共同参与,是为了解放和发展员工,让企业安全文化成果为全体员工共同享有,是服从和服务与员工的生存和发展这个最根本的目的。

      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参与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员工。只有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才是企业安全文化发展、成长的基础。没有员工在实际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就失去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根基,也就没有企业安全文化。从这个层面来讲,员工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正是由于有了员工活生生的安全实践,才会有蓬勃发展的企业安全文化,从而构成灿烂的企业安全文化之花。

      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融汇了企业全体员工的智慧,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一方面,员工用自己的安全生产行为,挖掘出物质果实,产生出经济效益,直接惠及社会及员工;另一方面,员工在安全实践过程中的长期积累,催生出精神财富,演绎出丰满骄人的企业安全文化,两者的交汇结合,共同推进员工改造自然、改造自己的进程。

      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二次的安全活动,一、二次的安全教育,一、二次的安全实践,不可能形成系统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要经过长期的安全实践积累、安全创造,汲取员工安全工作中的有益精华,加以理论的提升和归并,用崭新的安全文化思维予以开拓,才会有大安全文化体系,从而引领员工安全文化向更高、更深方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让员工在建设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享受是最终目的。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受益必须体现在员工身上。实现安全的最大发展,就是要保护好生产力,保护好员工的生命安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员工在享受具体的安全保障的过程中,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的心理导向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员工在工作中由于安全文化的影响带来的愉悦心理,会促使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自身的安全防护,自觉的提升对自己生命的保护。在生产和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创造出更大的效益。实现安全文化的共享,也包括员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不懈追求。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对员工产生一种具有深刻影响力的文化引导心理定势,从而倡导员工自觉地按照这种文化思维来进一步发展这种文化,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向高层次、高水平的方向迈进。使企业安全文化具有更新更大的活力。实现企业安全文化的共享,还包括员工家庭对它的享受。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家庭的和睦幸福,离不开员工的安全保障。企业安全文化的影响对员工家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企业安全文化的熏陶下,员工家属对员工的牵挂,家庭的温暖,亲人的提醒,使员工时时处处保持“平平安安上班,高高兴兴回家”的警觉。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为维系家庭提供了重要保证。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成果体现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是员工从企业安全文化中得到的最大享受,是员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稳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安全文化发展,以人为本是核心。这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离开以人为本,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支撑,失去了意义。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员工的生命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就难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全面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內容。全面认真地加强建设是前提。全面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刻地理解企业安全文化所包含的內容。一般地说,企业安全文化既是一个物质建设的过程,更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建设过程,也是一种管理过程。建设企业文化,就要从全盘出发,全面来建设。

      首先,要加强企业安全的硬件建设。这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员工的生命安全保障程度,首先取决于安全的硬件设施建设上。为了提高员工在生产工作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就要舍得在硬件设施上的投入。据有关的资料分析,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一些地方对安全硬件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这是前些年我国一些地方屡屡发生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个别私营、个体企业业主,眼睛盯的只是眼前利益,对安全硬件设施的投入表现出一种漠视的态度。员工在比较恶劣的条件下工作,没有强有力的安全硬件设施来保护,隐患非常大。近些年我国一些地方频发的煤矿安全事故,许多就是由于安全硬件设施的投入不足而造成的。加强安全建设的硬件投入,是实现企业长周期安全生产的基础。这一点,容不得半点的疏忽和麻庳。牢固地打牢安全生产的硬件基础,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现在,随着新一轮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步伐的加速,特别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治国方略的提出,在安全上舍得投入,精心改善的局面正在出现。硬件设施不硬的情况将会被彻底扭转。

      其次,要大力实施环境改善。这里所说的改善环境,主要是指员工生产作业环境的改善和进步。员工是劳动者,他们在何种环境状态下工作,对他们的生命保障影响很大。好的工作环境,除了提高对员工的安全保障程度以外,对他们参与企业安全文化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影响极大。环境的改善,要坚持人性化原则,提供优质、人文的工作环境,做到人、机、物、环境的有机统一,使员工能在一种自我感觉愉悦的心情下工作、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要特别重视企业安全文化中的软件建设。企业安全建设的硬件设施的进步,为员工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不是因为硬件设施的不足,或存在问题,而是由于安全建设中的软件出了问题。有些事故,或由于当事人的疏忽,或由于管理者的麻痹,或由于宣传的不到位,或由于警示的缺失等而造成。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加强安全文化中的软件建设比硬件建设的要求更迫切,更急需。这是因为,员工都是具有思维和行动能力的个体或群体,他们处在生产工作的第一线,对安全硬件的掌握程度,对工作场所周围环境的熟悉程度,一般来讲,都是比较成竹在胸的。他们只所以会发生事故,乃致发生严重事故,往往是出于细节上的麻痹。掌握并监控好生产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往往可以避免一次事故的发生,减少一次员工受到伤害,甚或避免一次人身死亡。从这样的情况来分析,企业安全文化的软件建设尤显重要。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软件建设,要以抓员工的安全意识为基本思路。人是安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因素。无论安全硬件设施的掌控,事故的预防等,突出抓员工的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安全建设人、机、物、环境相协调重要一环。实现安全文化的共建共享,首先要提高员工对安全文化建设满意的感受程度指数,这正是要通过员工的意识才能反映出来。员工对安全文化的共建共享感受,又直接影响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程度和水平。从员工这个本体出发,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软件建设,是以人为本观念的体现,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企业安全文化中的软件建设,是一个涵盖多方面內容的实在体系。一些软件按其物理范围来分,仍属于硬件,而真正意义上的软件,对企业安全文化起绝对和关键作用的,仍然是人及管理。所以我们在讨论安全文化共建共享的时候,人是被列为软件之首的。因为物理状态的机器、设备是被动的,环境是可以依据人的意愿改变的,这一切都是由员工的意识高度如何来决定的。牵住安全文化建设中的这个硬鼻子,对实现安全文化共建共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把员工的安全意识放到如此的高度,体现了对员工生命的高度尊重,也是进一步凸显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针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而作出的选择。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意识,就是在提高他们对生产工作中的警惕。对安全的迫切要求,应该是员工寻求生存保证的意念。按照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安全是人的第一需要。离开安全的保障,社会的安全也就会出现重大过失。加强员工这个根本性的软件设施建设是抓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之策。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精心的分析员工在安全文化中所处的心理、生理、素质等各种情况,制定出相对应的建设之策。

      抓员工安全文化软件建设,要抓安全文化的理念灌输。安全文化的理念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她随着治国理念、执政方式、工作方法、社会文明、法制建设的进步而发展。因而,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安全文化理念是难以全面指导安全工作向前发展的。要在对员工进行传统安全文化教育的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将最新的安全文化理念灌输给员工。只有当传统安全文化理念与现代安全文化理念完美结合时,才会有新的安全文化理念的升华。

      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抓员工安全意识的引导。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一种理念只有在人的脑海中留有较深印记时,才会唤起人对以往事物的记忆,特别是人的有意注意。人的记忆具有指向性,有意注意是预防安全问题的先决条件。员工的注意力的高度指向和集中,可以促使员工对工作中的安全问题保持高度警觉,从而有效地从意识深处产生出一种对安全问题的戒备提醒,防止由于意识的转移和不集中带来安全问题。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意识的引导要通过长期的培育锻炼,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关键的是心理防范意识的确立,同时还包含着对具体的安全问题的处置意识以及基本技巧。

      制度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企业安全文化中的制度建设不是简单的安全制度的复印,它要体现文化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人为本的本质特性。要从人这个根本点出发,体现安全文化对员工的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以丰富的內容、鲜活的形式、有效的载体充分展示企业的安全文化。并用这种方式促进企业安全文化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制度建设要融入企业文化的大框架中,用企业文化引领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的制度建设要体现企业安全的实际和员工的发展水平,具有可操作性。要通过长期的安全文化积累,使安全文化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要将制度內化于职工心里,使职工学制度,懂制度,用制度,从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得到切实的保护,真正品尝到企业安全文化给自身带来的愉悦,从企业安全文化中汲取到营养。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尤为重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管理不是指对安全生产的具体管理,而是一种文化产品、文化知识、文化现象、文化传播等的一整套系统的管理,是一种围绕人这个核心要素来进行的管理,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软件建设。这种管理一要体现安全文化的特点,是一个企业文化的展现。它要有企业的精神,并着力体现这种精神,体现由这种精神所产生的文化內涵;二要具有知识性。要使员工通过安全文化的学习,提升安全文化的理念,能够指导员工具体的安全主导意识的产生;三要具有影响力,要使所管理的安全文化产品能被传播,能被更多的员工接受,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四是要有延续性。同其他的管理一样,安全文化的管理也是一个不断前进和发展的过程,也要吸收并纳不断发展的安全实践所产生的优秀文化成果。安全文化要不断地总结,推陈出新;五是要有良好的载体。企业安全文化的传播要有形式和媒介,除了正规意义上的诸如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以外,还要开辟一些为员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文艺演出、悬挂制度宣传标语、印发规章制度小册子等。总之,要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思维、文化的眼光、文化的管理手段来管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宏观上管理有规划,微观管理可操作,既有安全的本质內容,又彰显以文育人、以文引人的文化內涵。通过文化形式的感召,使员工感受到安全文化与管理相结合的魅力。

      三、员工广泛参与是企业安全文化共建共享的必然途径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识的深化,是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延伸。牢牢把握这一条红线,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安全文化员工的共建共享,员工的广泛参与是重要途径。只要我们把握了这一条,就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共建共享的目标。达此目的,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工作。

      第一、切实提高员工参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状况如何,水平有多高,员工的积极性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动员工,站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站在我建设、我享受的角度,吸引员工为提高企业安全文化发展水平,投入到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离开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难以达到较高水平和层次,也难以取得实实在在的作用。

      第二、努力开拓员工参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通过适当的途径,为员工参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方便、简捷的渠道,最大限度地集中员工的智慧,是企业安全文化得以顺利推进、发展、形成体系的必要举措。一方面,要为员工参加安全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安全的感性认识,为进行安全文化的发展做好铺垫。另一方面,更要让他们投身安全文化的建设过程,全程参加,虚心听取他们的感受,并将员工来自实践,发自内心的体验上升到安全文化层次。员工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要多样,形式要灵活,途径要便捷。

      第三、全面提升员工的安全文化素养。安全文化一经产生,形成体系,就要用其来教育员工,使员工能从中发觉企业安全文化的魅力,受到熏陶和感染,由此而产生对安全文化的兴趣,并自觉地来创新发展安全文化。大力地培育员工的安全文化素养,才能使员工感受到欣赏企业安全文化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是一种对自己生命的最大保护。如果没有安全文化的素养,实现企业安全文化的共建共享就难以到位,也失去了我们尽心培育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要通过安全文化的普及,切实提升安全保障程度,促进企业改进安全工作的管理,提高员工对安全工作的满意指数。

      第四、构建企业大安全文化观。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各个层面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不能把安全文化建设同其他文化建设割裂开来,要使员工通过企业文化的层面,体验到安全文化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在进行其他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融入安全文化,在享受安全文化的同时,博采其他文化形式的风采,受到大文化的影响。并将其他文化的优点积聚,丰富安全文化的內涵,开拓安全文化表现的新形式。

      第五、把共建共享思想贯穿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依靠员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为了员工,企业安全发展成果由全体员工共享,这是我们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要依靠员工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好,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从物质上满足员工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从精神上满足员工对文化的渴望,实现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过程。通过员工参与共建共享企业安全文化,使员工找到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寻求企业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实现员工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价值,构建和谐平安企业。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安全文化和“以人为本”安全管理思想摘要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安全文化建设思考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