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浅谈基层作业区如何培育安全文化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1

浏览:(64)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浅谈基层作业区如何培育安全文化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企业文化属于文化的子系统,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的总和,突出管理思想是企业文化区别于一般“文化现象”的本质。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企业只要有安全生产工作存在,就会有相应的企业安全文化存在。安全工作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存在价值,也就成为了现代化企业必须认真探讨的理论问题。太钢提出了以“珍爱生命,我要安全”为核心的安全文化建设。如何增强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在基层作业区的培育和建设,提升安全本质化管理水平,真正使安全文化在基层扎根开花,促进安全工作,实现安全责任目标。这就成为一名基层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在作业区工作的所见、所想、所做,我从四个方面谈谈看法,与各位领导和同事共同探讨。科学的管理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一、科学的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就谈不上科学规范的管理。基层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度管理是文化的基础,是强化职工的约束意识,提高标准执行力的首要保证。在2009年单1位生产经营管理责任制中,我们增加了安全岗薪绩效比例,用岗薪激励机制,增强职工安全责任意识,强化安全管理的过程控制。在安全岗薪切块中,运输作业区在原有10%岗薪的基础上增加到了20%,如果职工在一个月内连续有三起违章以上的,20%的岗薪就要被考核到。管理人员的安全绩效则根据上岗违章检查、矿部评价检查、包片安全事故责任连带等多项内容构成。通过建立制度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效增强了全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使职工在严密的安全监督监控管理中,杜绝违章。二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者对本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预防、引导和控制能力,以便有效实现组织安全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与职工安全管理实际形成公共切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把组织行为理论导入安全管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预测职工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激励安全行为,控制不安全行为,进而实现安全目标。运输作业区以单机作业为主,生产面广,不可控安全因素多,为有效控制人的思想情绪,提高现场安全受控度,我们经常与职工进行沟通,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对因家事有情绪波动的职工在派铲作业时进行重点调整,提高现场环境的安全受控度。三是领导要带头执行,起好示范作用。正人先正已,领导者好比种子,通过把安全价值观言传身教播种到每一名职工的心里,进而通过细致的工作和努力的实践不断进行培育,就能最有效地加快安全文化建设速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二、正确的教育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引导正确的教育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引导安全文化2企业发生事故,绝大部分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因此,以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为目的,从安全文化的角度要求人们建立安全新观念。但目前我们总是存在这样的现象,管理人员巡视现场本应该是安全生产的"保护神",可是操作职工利用"你来我停,你走我干"的游击战术来对付;本来“我要安全”是职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上述的错误观念不除,正确的安全理念就树立不起来,安全文化建设就永远是空中楼阁。所以必须加强职工安全文化教育,改变人意识形态,提高本质化安全水平。人的行为一定要靠文化来影响,安全文化也是这样。我们要利用一切的宣传和教育形式传播安全文化,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约束人的目的。职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提高仅靠制度管理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我们的做法:一是针对基层职工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在职工业务培训上,建立完善安全培训机制,如每天早班会固定的岗位标准学习抽背,并采取知识考试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达不到要求的职工坚决考核,极大地提高职工队伍的规程掌握的能力;在安全宣传教育方面,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通过岗位练兵、评选年度安全标兵、制作现场违章图片学习材料课件、制作标准操作安全漫画手册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促使职工积极学业务、练本领、掌握安全技能,使“我要安全”变成职工的共识和自觉行为,有效地提高整体安全文化水平。有些违3章行为是一辈一辈的传下来,徒弟继承了师傅的作法;有些则是自己长期这么干的。俗话说:“出手病”,很难自觉改变。习惯是可怕的顽症。大量和长期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正是造成事故的主根源。所以在新司机上岗作业前,我们都要选择业务素质较好的职工进行跟岗作业带徒弟,把好源头关,即使出徒后,我们也要进行过程跟踪,除由作业区管理人员进行作业过程检查外,还要由现场当班安全监督车司机在第二天早班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做法,此举措对老司机执行标准是一个约束,同时对新司机又是一个教育。职工素质的提的提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三、职工素质的提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人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发展的的动力和源泉。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有这么一项数据显示,2003年煤矿死亡6434人,其中农民工2269人,临时工1628人,合同工2396人,而正式工仅为132人,仅占死亡总人数的2%。明显职工的素质高低对安全管理好坏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峨矿运输作业区运矿大车司机100%属高中文化及以下水平,学历较低。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日常综合技能培训中通过拍摄现场具体的照片来制作电子课件材料,目前累计制作学习课件4项,内容涉及运矿车设备管理维护、安全生产、现场5S管理、TPM管理等,我们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利用班前会进行宣讲,轮流组织各车组职工进行学习,这种具体生动的身边事例使职工容易掌握,启发和教育性大;近期我们还编辑制作了运输作业区职工操作标准安全漫画4手册,手册以职工岗位标准为基础,通过幽默诙谐的图画展现出来,通俗易懂,易学,此安全手册下发到每一车组,由安全员组织职工进行学习,让职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个人综合业务能力。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微妙而缓慢的心理过程。打个比方,文化人与粗人的区别在哪里?文化人的文化修养好,所以洞察力和自我约束力强,这显然不是制度或法规在起作用。个体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个体生命安全状况的好坏。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就必须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增强人的安全意识,激励安全行为,避免和克服不安全行为。可见职工队伍素质高,安全工作管理起来也会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完善科学的奖惩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保证完善科学的奖惩四、建立完善科学的奖惩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保证安全工作需要建立一个公正的评价和奖惩系统,以促进安全行为,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一个组织的安全文化体系,包括完整的制度规范,即制度的总则、目的、程序、职责、考核等。这种具有内部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具有普适性,有一定的群众文化基础,组织内的每个成员对其容易认同。在这个准则之下,安全和不安全行为均被评价,并且按照评价结果给予公平一致的奖励或惩罚。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建立安全评价赋分制,也就是建立一个职工操作行为信息数据库,对职工现场的操作行为,管理人员根据操作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赋分记录,设置范围,正分要奖励,负分要惩罚。奖惩分明,科学、有据、合理。让奖惩考核的“火炉”效应在职工行为意识中逐步起到作用。一个组织用于强化安全行为、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的奖惩系5统,可以反映出该组织安全文化的情况。但是,一个组织的奖惩系统并不等同于安全文化或安全文化的一部分,从文化的角度说,奖惩系统是否被正式文件化、奖惩政策是否稳定、是否传达到全体职工和被全体职工所理解,等等,才更属于文化的范畴,目前我们这项安全评价奖惩数据库模型已经建立,将在时机成熟时推出。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要建立在严密科学的制度基础上,成为全体员工自觉的行为养成,培育成具有本单位安全特质的文化形式。才能支撑安全工作,保证安全生产。这种文化不会因为组织结构和人员的变动而影响其作用。但是,在实践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领导者的安全文化素质和执行力。领导者要用安全生产的职责、制度、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和安全价值观,影响教育每一位职工,辅之以严格的奖惩激励保证,才能有效地加快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从而推动安全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创新安全管理模式,保持安全工作的长治久安。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安全文化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五个提升”建设安全文化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