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浅谈安全文化理念在创建文明工地中的重要性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1

浏览:(105)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浅谈安全文化理念在创建文明工地中的重要性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摘要:通过对创建文明工地与提升项目安全文化理念两者关系的认识与分析,揭示两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同时对两者进行详尽的阐述,以及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与密不可分,最后总结出两者的共同目标,即安全生产与和谐社会。

      关键词:安全、文化、文明工地

      1序言

      “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要提高水桶的容量,就要把短板加长。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当木桶密封严、木材质量过硬时,木桶的容量自然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如果木桶密封不好或木材质量有问题,决定木桶容量的就不单是那块短板,而是裂缝或漏洞。况且木桶短了一块板,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而裂缝和漏洞往往不易发现,具有一定的欺骗和隐蔽性,其危害性更大。

      在施工现场,常会听到一些声音:“真没想到会发生事故。”事后调查得知,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隐患,发生问题绝非偶然。在很多管理人员看来,多年就是这样过来了,安全当属“没事的”,他们视其为“长板”,因而疏于整改,致使隐患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结果恰恰在这块所谓的“长板”上发生了问题。

      创建文明工地,就必须严格检查和控制长板质量,通过开展安全检查,加大安全投入,整改安全隐患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施工安全。因此,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项目安全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

      2开展“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关爱农民工”为主题的双安竞赛

      今年,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安全月”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与安全文化氛围,即“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对全民的安全思想意识、设备健康水平、安全法律法规的遵守等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现在我以项目施工为例说起。如由我公司承建的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办公楼室内装修工程。该工程的特点是拆除及安装工程量大,工期紧张,场地狭窄,工程为室内翻修,属多工种、多专业的综合施工。公司领导对“人行”工程非常重视,要求项目部管理人员一定要按照优良的标准组织施工;在注重施工质量的同时,项目部针对“人行”工地的施工难点和特点制订一系列的施工措施和管理规定,严格按照公司的企业标准去做好文明施工。通过对施工现场实行动态和静态管理,确保现场安全设施、设备的符合性。项目部根据工地现场特点制定了相应的一系列技术控制措施,如《施工用电保证措施》、《施工现场防火措施》、《施工现场防噪音技术措施》、以及《施工现场安全专项措施》等。由于项目部的管理得力,安全文明施工状态一直以来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持。

      3提升安全文化理念是创建文明工地的可靠保证

      3.1安全文化对于创建文明工地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是安全科学发展之本,是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基础和灵魂。建设安全文化,就是用安全文化造就具有完善的心理素质、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行为趋向和文明生产生活秩序的现代人,使企业内的每一个职工在正确的安全心态支配下,高度自觉地按照安全管理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与健康,同时又确保生产作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项目部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施工现场的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如针对装修过程中的防火问题,现场严格控制可燃、易燃装修材料,尽量采用不燃性和难燃性材料;现场将用火作业区与易燃易爆材料分离,并按规定保持防火间距;现场仓库、易燃料场和用火处设置足够多的灭火器具,并对消防器材派专人管理并实行定期检查;现场使用明火必须经项目经理批准,严格执行《三级动火审批》制度,使用明火时远离易燃物;施工现场设置吸烟区域,区域里放置灭火器材和蓄水桶。施工现场木堆严禁堆放过多,并保持一定防火间距,木材加工废料及时清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安全文化在创建文明工地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2安全文化加快创建文明工地进程

      由于施工现场存在种种不利因素或是恶劣环境,所以创建文明工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没有先进的安全文化作基础,没有整个企业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创建好文明工地,也就更搞不好安全生产。所以,项目部在施工现场时时处处都注重安全生产的建设工作。人行工地属于翻修工程。整个工程计划分为两个阶段,10~16层为第一个施工段,1~9层为第二施工段,目前第二施工段尚未开始。这样一个特殊作业环境给装修施工的材料运输、材料堆放、施工操作面等都带来困难,且装修施工过程产生的噪音污染、环境污染尤其严重。针对这种情况,项目部事先作了充分的准备和分析,制定了《防止噪音危害的措施》和《防止环境污染措施》。另外严格执行“工完场清”制度。前期的拆除工程施工时设专人向被拆除部位洒水降尘。装修垃圾分类堆放并运至货梯到达地面后立即运至制定位置堆放,保护现场清洁干净。在项目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管理下,工地安全文明形象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同时也努力朝着创建文明工地的方向迈进。

      3.3安全文化巩固创建文明工地成果

      文明工地是一个使得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环境,只有在一个文明安全的施工环境中,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要想使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使创建文明工地的成果得以巩固。因此,必须进行安全文化教育,只有在施工现场进行了持续的安全文化教育,才能使整个安全生产得到保障,才能巩固创建文明工地的成果。

      4创建文明工地是提升企业、项目安全文化理念的重要途径

      4.1创建文明工地是为了更好的明确安全文化目标

      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文化教育与宣传,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感,使其维护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创建文明工地正是以这个目的为创建方向的。创建文明工地,就是要求工人在思想上紧绷安全这根弦,时时刻刻牢记安全文化的含义,谨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创建文明工地必须做好现场成品、半成品的保护工作。自身的产品要保护好,其他工种的产品也保护好,只有这样互相保护好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完好质量。项目部根据自身工程状况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施工的各分部分项的成品半成品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悬挂各种标志牌,保持现场的整洁卫生,形成良好的文明施工状态。

      4.2创建文明工地是为了充分加强工人安全文化意识

      安全文化的建设,重要的是让“我要安全”的意识深入到施工现场每一个人心中,充分体现“我要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逐步使广大工人时时、处处、事事都牢记安全,落实行动。每个人都做到“自主管理”,“自我约束”,慢慢就会形成固有的安全习惯与安全意识。要创建文明工地,就必须要有这种意识,必须形成这种习惯。为了认真贯彻“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项目部进一步强化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从根本上提高职工的自我防范意识,达到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目的,实现“三不伤害”的意识工地严格实施班组班前活动制度。工地负责人在每日上班前召开的班组长会议,在布置生产任务的同时,同时布置安全工作,针对不同工种的实际情况或操作时的位置进行安全交底,使班组长能够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然后由班组长召开全组成员班前安全会,针对当日施工的部位.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向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使操作人员上岗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

      4.3创建文明工地是为了进一步搞好安全文化教育与宣传

      生产中常常出现操作者违章作业,甚至生产管理者违章指挥。例如:施工作业人员不按规定配戴安全帽、扎安全带,电工不穿绝缘鞋进行带电作业,或者领导指派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工人去从事特殊工种作业而造成事故等,这与工人及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倡导安全文化,抓好对工人及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文化的教育是搞好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安全文化建设要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坚持不懈地宣传、加强管理,做到人人都懂得爱惜生命,人人都愿意安全生产。在这个基础上,创建文明工地这种活动应运而生。通过开展这种活动,可以更好的看到目前施工现场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并且还可以更好的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意识的教育和责任感的树立,对安全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5提升安全文化理念,创建文明工地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安全生产、和谐社会的目标

      创建文明工地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中的一部分,把创建作为安全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渗透到安全文化的全过程,从而营造企业良好的安全风气,建立良好的群体安全意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途径。

      创建文明工地,建设企业、项目安全文化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均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安全生产、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崔淑梅,徐卫东,门晓杰.建筑安全监督与管理的手段与方法研究[J].建筑安全,2008,(10).

      [2]严凤军.关于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J].消费导刊,2008,(10).

      [3]王晨亮.简析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强化与创新[J].建筑安全,2009,(4).

      [4]夏红星,臧海峰.关于建筑安全管理体制的思考[J].中国科技财富,2008,(11)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中国的远洋船舶安全文化需要不断进行创新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