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内化于心 固化于制 外化于形——当前安全文化建设形态探析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1

浏览:(114)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内化于心 固化于制 外化于形——当前安全文化建设形态探析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指出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在我们党的文件上第一次把安全与资源、环境并列提出来,“安全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安全生产列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第一次定位于社会管理之中。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全社会已经形成了共识。

      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已经形成

      近几年,我们认真研究总结国内外安全生产的发展特点、规律,提出了安全生产“易发期”、事故与GDP增长正相关等一系列观点,并围绕安全生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总书记、总理对“安全发展” 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了“安全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联系。各地各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也都进行了有效实践、有益的探索。这些实践和探索,构成了安全生产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以“安全发展” 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已经形成。李毅中同志在多个场合阐述了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包括的六个要点:一是“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前提、基础和保障。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要把安全生产纳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总体战略布局中,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安全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二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把安全生产方针由原来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十二字,把“综合治理”充实到安全生产方针当中。这一发展和完善,更好地反映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特点。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完整的统一体,坚持安全第一,必须以预防为主,实施综合治理;只有认真治理隐患,有效防范事故,才能把“安全第一”落到实处。

      三是以“两个主体”和“两个负责制”为内容的安全工作基本责任制度。政府是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行政首长是本辖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建立行政首长安全生产负责制;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其法定代表人是第一责任者,必须建立法定代表负责制。

      四是依法治安、重典治乱的安全法制建设方略。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必须严刑峻法,依法严惩,治理安全生产中的混乱状况,严厉惩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严肃追究事故责任。

      五是用科技教育引领和支撑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必须坚持“科技兴安”,开展安全科技攻关,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对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进行强制性培训,提高安全技能;加快培养重点行业的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六是倡导先进安全文化,建立全社会安全生产参与和监督机制。加强安全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建设,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动员全社会更加关注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充分依靠从业人员和人民群众,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生产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一个重要理论的诞生无疑将开辟实践工作的新局面。在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全国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落实年”、“攻坚年”开局好、进展好,多数省(区市)和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相对平稳。在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同时,形势依然严峻。因此,认真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是当前的中心工作和迫切任务。

      我们相信,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的形成,必将对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安全文化建设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映,包括了一定社会的安全价值观、安全判断标准和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等。安全文化建设,就是以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提高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水平为目标,而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疏导、培训教育活动。

      如何理解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的作用?我认为,如果把安全监管比喻为警察、法官、检察官,主要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和处罚的话;那么,安全文化就是医生,主要为企业、社区、群众进行诊断、开方、治疗,以求得肌体的健康和企业活力的进发。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文化是真正的长效机制。安全文化建设要内化于心。心中有意识,时时记取之。这是安全文化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要全面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素质。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把农民工、城镇劳动人I:1、未成年人的安全素质列为科学素质工程。国家安监总局制定的 “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 把提高全民安全意识作为目标 实践证明,安全意识提高了,隐患能够得到排除,事故就可以避免。

      安全文化建设要固化于制。必须用制度固定下来,以制度确保得到遵守和实施。这是安全文化建设所要使用的形式和途径。安全文化不是空对空,也不是简单的唱唱歌、演演戏,或者搞几场报告会。而是必须紧紧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安全文化建设要外化于形。用人的行为来体现文化,并最终变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这是强调安全文化所追求的境界。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的作用最终要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 自由王国就是人人都能将安全生产意识和准则时时刻刻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之中,从而实现并确保全社会的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

      安全文化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她在安全生产理论和实践中的地位上 以“安全发展”为内容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六个要点之一,就是倡导先进安全文化,建立全社会安全生产参与监督机制。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确定的安全生产十二项治本之策中,第十一项是倡导安全文化,加强社会监督。这些都足见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国家安监总局十分重视安全文化建设,2006年制定发布了 “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 )。纲要 论述了安全文化的重要地位,指出了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设定了“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同时提出了实施全面安全素质工程和保障措施。目前,各地正按 纲要 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有序开展工作。国家安监总局成立了以毅中同志为组长、显政同志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安全生产宣传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李毅中同志提出了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不仅仅成为要素之一,而且列为第一要素。今年总局的宣传工作要点也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大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力度,启动百家企业安全文化的调研。总之,我们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安全文化建设上一个新台阶,为安全生产做出应有的贡献。

      安全文化建设当前要做好的几件事

      在安全文化实践中,建议注意做好五个方面的事情:

      一是宣传普及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倡导和树立“以认为本”的安全价值观,唱响安全发展,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使社会公众自觉遵法守法,人人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的理念,大力宣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社会更加重视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

      二是强制性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企业必须按照 安全生产法 的要求,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才能任职和上岗作业。把安全技能培训纳入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中小学要开设公共安全知识课。

      三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把安全文化落实到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和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推动企业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四是要扩大阵地,增加投入。在主流媒体,要有安全文化建设的阵地,宣传安全生产的经验、典型、做法。同时,揭露违法、非法行为,对重大事故要曝光。还要通过媒体让全社会对安全生产有正确的看法、理解和支持。五是事故的查处要向社会公布、公示,取得社会的监督、支持、理解和督促。

      六是编制安全文化发展规划。许多地方和企业已经编制了“十一五”期间安全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和纲要,还是十分必要的。有了规划,才真正把目标明确,把项目确定,把资金落实,把措施指定好,进而实现目标。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关于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交通安全文化初探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