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氧化剂泄漏 有毒品泄漏 放射性物品泄漏 腐蚀品泄漏 - 危险化学品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9

浏览:(152)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氧化剂泄漏 有毒品泄漏 放射性物品泄漏 腐蚀品泄漏 - 危险化学品 ,来自安全措施。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泄漏的处置措施      一、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定义

       氧化剂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

       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

       二、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泄漏的一般处置程序      1.溢漏处理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如有溢漏,应小心地收集起来,或使用惰性材料作为吸收剂将其吸收起来,然后在尽可能远的地方以大量的水冲洗残留物。严禁使用锯末、废棉纱等可燃材料作为吸收材料,以免发生氧化反应而着火。      2.着火处理      氧化剂着火或被卷入火中时,会放出氧而加剧火势,即使在惰性气体中,火仍然会自行延烧;无论是将货舱、容器、仓房封死,或是用蒸汽、二氧化碳及其他惰性气体灭火都是无效的;如果用少量的水灭火,还会引起物品中过氧化物的剧烈反应。因此,应使用大量的水或用水淹浸的方法灭火,这是控制氧化剂火灾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有机过氧化物着火或被卷入火中时,可能导致爆炸。所以,应迅速将这些包件从火场中移开,人员应尽可能远离火场,并在有防护的位置用大量的水来灭火。      有毒品泄漏事故的处置措施      一、有毒品的定义      有毒品系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二、有毒品泄漏的一般处置程序      毒害物泄漏时应及时处置,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及疏散工作。因为绝大多数有机毒害物都是可燃物,且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有毒或极毒的气体,所以,做好毒害品着火时的应急灭火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液体毒害品着火,可根据液体的性质(有无水溶性和相对密度的大小)选用泡沫灭火,或用砂土、干粉、石粉等施救。      固体毒害品着火可用水或雾状水扑救。      无机毒害品中的氰、磷、砷或硒的化合物遇酸或水后能产生极毒的易燃气体氰化氢、磷化氢、砷化氢、硒化氢等,因此着火时,不可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剂,也不宜用水施救,可用干粉、石粉、砂土等进行扑救。      放射性物品泄漏事故的处置措施      一、放射性物品的定义      放射性物品是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qkg的物品。按照其放射性大小细分为一级放射性物品、二级放射性物品、三级放射性物品。      二、放射性物品的一般处置程序      当放射性物品的内容器受到破坏,使放射性物质可能扩散到外面,或剂量较大的放射性物品的外容器受到严重破坏时,必须立即通知当地公安部门和卫生、科学技术管理部门协助处理,并在事故地点划区适当的安全区,悬挂警告牌,设置警戒线等。      当放射性物品着火时,可用雾状水扑救;灭火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具,并站在上风处,向包件上洒水,这样有助于防止辐射和屏蔽材料(如铅)的熔化,但注意不能使消防用水过多,以免造成大面积污染。      放射性物品沾染人体时,应迅速用肥皂水洗刷至少3次;灭火结束时要很好地淋浴冲洗,使用过的防护用品应在防疫部门的监督下进行清洗。      腐蚀品泄漏事故的处置措施      一、腐蚀品的定义      腐蚀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年的固体或液体。      二、腐蚀品泄漏的一般处置程序      腐蚀品着火,一般可用雾状水或干砂、泡沫、干粉等扑救,不宜用高压水,以防酸液四溅,伤害扑救人员;      硫酸、卤化物、强碱等遇水发热、分解或遇水产生酸性烟雾的物品泄漏或着火时,不能用水施救,可用干砂、泡沫、干粉扑救或矿砂吸附。      灭火人员应注意防腐蚀、防毒气,应戴防毒口罩、防护眼镜或防毒面具,穿橡胶雨衣和长筒胶鞋,戴防腐蚀手套等。灭火时人应站在上风处,发现中毒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并说明中毒物品的品名,以便医生救治。

    收藏

    评论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石化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的动态监测 - 危险化学品

    下一篇:爆炸品泄漏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 易燃物品泄漏 - 危险化学品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