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0-12-19
浏览:(1309) 点赞:(11) 评论:()
噪音可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轻则情绪波动,重则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引起一系列疾病。
噪音可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轻则情绪波动,重则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引起一系列疾病。
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是从生理移动到病理的过程,病理听力损伤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接触时间。
(1)临时听阈值移动。
临时性听力阈值移位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临时性听力阈值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①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在强烈的噪音环境中,声音刺耳,感到不舒服,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脱离接触后,对外部的声音有小和远的感觉,听力检查的听觉阈值可以提高10-15dB
②听觉疲劳:长时间持续暴露在强噪声环境中或多次接受脉冲噪声,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后,听力阈值超过15~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的听力。
(2)永久听阈值移动。
永久性听力阈值移动是指噪音和其他有害因素引起的听力阈值上升,无法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①听力损失:长期处于超过听力保护标准的环境中[85~90dB(a)],听力疲劳难以恢复,持续累积作用的结果,可以使听力阈值从生理性移动到无法恢复的病理过程。
②噪声性耳聋:高频听力损失扩展到语言频率三频带(500Hz、1000Hz、2000Hz),平均听力阈值移动大于25dB,具有主观听力障碍感,称为噪声性耳聋。
③爆震性耳聋:也称爆震性声音损伤。
(3)蜗牛形态学的变化。
噪声引起的听觉系统损伤是物理(机械力学)、生理、生化、代谢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人体其他系统的危害如下: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与噪声的性质、强度和接触时间有关。
(2)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噪音通过下丘脑垂体系,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分泌的增加,引起一系列的生化变化。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噪音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心率、脉搏加快,噪音越强,反应越强,心输出量显着增加,收缩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上上升。
(4)对视觉器官的影响。
噪音会对视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
(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在噪声的长期作用下,可引起肠胃功能紊乱,表现为胃口不振、恶心、消瘦、胃液分泌减少、胃蠕动无力、胃排放缓慢等。
噪音是影响身体各方面的污染,在生产生活中必须注意防护,保护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职业性致癌因素作用特征
上一篇:布鲁氏杆菌简介
延伸阅读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