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生态文明建设该如何建设?

来源:2021/3/25 10:40:53

浏览:(1845)  评论:(0

  • 摘要
  •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利、关系到民族未来的长期计划。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进一步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彰显了我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利、关系到民族未来的长期计划。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进一步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彰显了我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一、深刻认识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人类社会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从人与自然关系来看,原始文明是人类完全被动接受自然的阶段,经过数百万年,对自然没有伤害的农业文明是人类开始探索自然、初步开发的阶段,经过数千年,对自然造成了一些伤害,但由于伤害程度小,多数情况下自然可以修复的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阶段,经过数百年,对自然造成伤害、损害、破坏,很多方面都很难修复。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境界,是在深入反省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积极推进的文明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奇迹,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度沉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报复我们。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尝到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


      这些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人行为的准则。1962年美国学者出版《寂静的春天》,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布《增长极限》,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发布《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了《我们向往的未来》。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重新认识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成果我党一直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我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是我党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概括、再升华。1980年代初,我们将以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九五规划决定实施可持续战略,十五规划首次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和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以节约资源为基本国策,十一五规划首次以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为约束性指标,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建设、生态建设、坚建设等。


      在这一系列战略思想和重大部署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生态文明观念逐渐确立,全国人民资源节约和环境意识增强的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完成,十一五期间,全国机构国内生产总能耗下降19.1%,二氧化硫、化学污染物排放总量各减少14%。29%和12%。45%,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目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工业增值水量减少36.7%,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大幅减少的环境质量局部改善,从2005年到2010年,7大水系国家控制断面比3种水质的比例提高了18%。9个百分点,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城市比例提升30.3个百分点;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成效,十一五期间,森林复盖率提高2。16个百分点,退牧还草区牧草质量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加大,应对全国沙化面积减少的气候变化进展,十一五期间节能提高能源效率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一是资源制约紧张,中国石油对外依赖度上升到56。7%,关键矿产资源对外依赖度也在迅速提升,多年平均缺水量536亿立方米,2/3城市缺水,110城市严重缺水,耕地接近18亿亩红线;


      二是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控制,部分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多云天气,环境群体事件频发;


      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地面积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90%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地面积扩大,生态系统破坏造成的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上我国发展迅速,发达国家数百年来逐渐出现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数十年来集中出现。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牢固确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越资源环境的门槛,不仅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全面把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这是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方向。在经济发展中,我们重视遵循经济规律,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不足,一些地区无视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擅自开发,对自然造成损害,削弱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要认识到平等,人不是自然的奴隶,人也不是自然的神。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超越自然,人类的行为方式应符合自然规律。我们要摒弃人定胜天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根据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生产力布局、城市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的战略任务,不仅仅是资源环境的工作。我们不仅要做好资源环境等方面相对独立的工作,还要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各个层面,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转型、深度转型,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度融入,全面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方面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制定其他经济社会政策,制定各种计划,推进各项工作必须遵循。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以节约资源为主的环境保护工作中,以预防为主,以源管理为主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为主,以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为主。致力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涵。


      在经济发展中,应尽量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积极发展节能产业,加快推进高效节能产品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大力发展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环保产业,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分销、消费过程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努力形成与传统工业文明相同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报废、大量占用自然空间不一样的经济格局、社会格局和发展方式。在现代化建设中,应尽量集中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占有自然生态空间的能源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的产业和循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充分利用节能减排技术和生产技术进行生产制造,提倡绿色消费、低碳消费、适度消费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我们推进发展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人的需需求不仅包括对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的需求,还包括对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舒适环境、宜人气候等生态产品的需求。


      生态产品是人们重要的消费品、生活必需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毕竟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产品需求。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过着美好的生活,不能忽视我们后代的生存和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也是我们的后代。既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也不能影响子孙满足需求的能力。全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我国对地球生态安全的贡献。


      三、认真落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要加紧落实,求成效。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空间是宝贵的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家。我国广阔的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是中华民族繁殖和持续发展的家园。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国土空间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有力地支撑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需要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耕地减少过快,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开发。


      强度大、环境问题突出、空间结构不合理、绿色生态空间过少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珍惜每寸国土,按照人口资源环境均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空间科学布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种有机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聚集效率高,生活空间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结构,必须加快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这是解决中国国土空间开发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城乡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各地区严格按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三大战略结构。


      一是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主体的城市化结构,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主要支持,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城市化战略结构。二是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发展结构,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要生产区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主体的农业发展结构,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生态安全区为主要生态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的总要求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变化,加强全过程的节约管理,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消费强度高,能源消费供需矛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软肋,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多水少水脏并存,地下水超采,应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动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我国人均拥有的土地资源,尤其是缺乏耕地资源,人均耕地资源面积接近保障我国农产品供应安全的红线,要严格守护耕地保护红线,严格控制土地用途。同时,要加强矿产资源调查、保护、合理开发。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经济形态,要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发展循环经济。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部分地区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分散开发,造成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湖干涸、水土流失、地面沉降、沙漠化、石漠化、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各种灾害频发等自然生态系统严重损坏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产能,推进沙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我国,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部分地区环境质量较差。要坚持防控为主、综合治理,着重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深化颗粒物污染防治,加强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由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长快,人均排放量增加。要坚持共同但不同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的能力原则,积极应对国际社会和世界气候的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在五个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一要加强生态文明评价制度的建设。要改变唯一的GDP观念,淡化GDP评价,增加生态文明在评价中的权重,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评价方法、奖惩机制。


      二要健全基本的管理制度。根据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管理制度缺失的问题,必须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例如,对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建立限制开发的制度,对依法建立的各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景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建立禁止开发的制度。我国耕地、水资源环境等管理制度已建立,但仍不完善,要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保制度。


      三要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资源产品的价格改革和税收改革尚未到位,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已经确立,但没有体现生态价值,生态补偿制度正在探索中。深化资源产品价格和税改,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反映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四要建立市场化机制。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依靠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化方法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节能、碳排放权、排放权、水权交易试验。


      五要健全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资源环境是重要的公共产品,对其破坏和损害负责,必须赔偿。要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保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人人参与,全民行动。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加强全民节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创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image.png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养殖水体中有毒物质的来源有哪两类呢?

    下一篇: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的落后设备怎么处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